賴姓的由來,賴氏的由來?

2021-10-01 09:24:41 字數 5975 閱讀 8784

1樓:筆中從沫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

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為氏,稱賴氏。

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2樓:匿名使用者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

是為河南賴氏。

出自姜姓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

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

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台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

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西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歷史上由於賴國被楚所滅,賴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羅、姓傅,所以國內有些地方羅、賴、傅三姓聯宗。到了漢代,由於戰亂,賴姓大批南遷,從河南遷徙到浙江松陽。東晉隆安2年(398)賴莊之子賴遇任江東太守時,奏請朝廷准許他以松陽為府第,皇帝恩准並御筆題寫「松陽世家」匾賜賴遇,賴氏便成為當地的望族。

其後裔遷江西寧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甯化、永春、漳州及廣東之程鄉(今梅州)、鎮平、平遠等地。

當今排在第98位,約佔全國總人口0.18%,約250萬人。

3樓:旺旺王王

魏晉南北朝時期,賴姓家族為了躲避戰略,加入了北方向南方遷移的隊伍.來到了福建.

4樓:匿名使用者

賴姓的由來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義》所載,西周時封炎帝後裔於賴國。

春秋時,賴國亡於楚國,其後以國為氏。賴姓在2023年4月24日公布為當代中國第98姓,佔0.18%。

賴姓在文登2023年底統計為第308姓。

賴氏的由來?

5樓:小符學姐

賴氏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之子孫。根據《中國史稿》和《炎黃源流史》記載:

炎帝後裔有四個部族,其中之一是烈山氏,古音烈與厲、賴通,故其部族居住在山西汾水一帶,其中一之在商代時東遷至河南或湖北一帶建立賴國。

後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人以賴為姓。為湖北或河南賴氏。據載:部分賴氏族人為避楚靈王之害,有改羅、傅二氏者,以其毗鄰,兼有姻戚關係,因此有賴、羅、傅聯宗之說。

遷徙傳播:

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

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人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明朝末年,賴氏在台灣出現。

6樓:鄭丸子在招財

賴姓得姓始祖是姬叔穎。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建立賴子國。到了周景王七年(前538年)癸亥,賴子國被楚靈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即賴姓,尊叔穎為始祖。

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太守賴先,蜀零陵太守賴文。

」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

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人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明朝末年,賴氏在台灣出現。

人口分布:

賴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在廣東大部、福建大部、台灣、海南、江西南部、浙江南端、湖南東南、廣西東南、貴州西北地區,賴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

36%以上,其中台灣、海南、閩粵的中心地區,這一比例在0.72%以上,這部分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6.2%;

在廣東西北、廣西大部、湖南大部、貴州大部、四川中部和東南、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內蒙古東北角地區,賴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0.36%,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2%;其他地區賴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

12%以下,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81.8%。

7樓: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

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

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

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姓氏名望

1、賴恭,東漢末三國時期的人物。曾建言劉備稱帝。其子賴雄,曾任丞相諸葛亮的西曹令史。

2、賴裴,江西省雩都(今于都縣)人,唐乾元年間進士,被任命為崇文館校書郎,未赴,退居鄉里,人稱其所居之地為「秘書裡」。

3、賴文光,太平天國將領,封遵王。金田起義時任文官,後改任將領;天京失陷後,成為東捻軍的首領,後兵敗被清軍俘殺。

8樓:凮起雲湧

賴氏的由來是:

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記載,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通厲,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

古時的烈山氏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

賴姓的遷徙:

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太守賴先,蜀零陵太守賴文。

」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

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人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明朝末年,賴氏在台灣出現。

9樓:我是小滑稽

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

是為河南賴氏。

2、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

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

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3、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台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得姓始祖:叔穎。周朝為黃帝姬姓後裔姬發所建,為加強其統治,武王大封同姓諸侯。

據史料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叔穎於賴(今河南省境),魯昭公四年(西元前538年),賴被楚靈王所滅,其後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賴姓。故叔穎則被尊為賴姓始祖。

賴姓發源於今河南省境。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

「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穎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穎川郡」。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

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鬱茂。

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

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賴姓有進入台灣者,據載,賴雲從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開基,此後,從閩、粵遷往台灣,進而移居海外者不絕。今日賴姓以廣東居多,約佔全國漢族賴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

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

1、賴姓是乙個發源於北方,而在歷史演進中成為以廣東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

2、賴姓人才輩出,尤以宋明兩代江西萬安為盛,故有:「一縣兩代人才多,江西萬安賴氏興」的佳話流傳於世。

3、賴姓字行嚴謹,寓意深遠。如**時抄本《賴氏家譜》中有福建賴姓一支字行為:「壽福承祖澤,光宗寄昆賢。」

貞節牌坊,為古時表揚守寡婦女,終生守一的堅貞風範而設。台灣全島現存的這類牌坊,共有七座,分布於台南、大甲、新竹、台北、北投、苗栗等地苗栗賴四娘節孝牌坊,為**古蹟,坐落福星山。這座石坊原建於文昌祠側,**二十四年(2023年)大**後,因拓寬道路,遷建於南苗天害廟西側。

2023年又因天雲廟改建,而移置貓狸(福星)山,整座牌坊,由石柱、石塊構成,古樸莊嚴。正面上方鎢有「聖旨」、「天旌節孝」及「台北府新竹縣貓貓街儒士劉金錫之妻賴氏節孝坊。光緒九年」字樣。

兩側石柱上鐫有台北府知事陳星聚所撰對聯。另外尚有四幅頌讚賴氏的對聯,鐫刻在石柱的正面成背面。一副是新竹縣訓導劉鳴盛撰,一副是台澎道兼督學劉璈撰,另外兩首撰述的人芳名模糊不清。

賴氏丈夫不幸去逝,她決意堅守「忠臣不事二生,烈女不嫁二夫」的古訓,抱璞守貞,矢志不嫁,守節盡孝,享壽八十三歲。夫弟舉人劉禎感佩四娘之孝節,以已長子世熙過繼為嗣。鄉人感念她節孝可風,於是呈請清廷旌表,光緒九年(2023年)奉准立坊,時年七十八。

近年,有人認為在崇尚自由、開放、理性的今天,充滿「封建、落伍」意識遺毒的貞節牌坊,已無存在的意義。平心而論,這種爭議,並不妥切,軌歷史觀點言,任何一項古蹟古物古城古厝,都有它之所以形成的時代背景。我們不必以太嚴肅的學術角度去討論,想想這些受朝廷旌表的守節婦女,在她漫長人生旅程中,普獲有美好那麼短暫,卻為守著那仿似有似無的情愛,煎熬數十載的更漏而無悔無怨,那份艱苦卓絕的貞烈,已足以讓人景仰與肯定,也證明了人世間的確曾經有過不變的愛情。

青年尚未婚,柏舟永矢;

百發能完節,楓陛榮褒。

——佚名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素履全貞直樹綱常萬古;

黃章寵錫九堪俎豆千秋。

——劉鳴盛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貞婦全夫直以苦衷補天憾;

待親訓子只留奇行翼人倫。

——佚名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十四歲節齡守閨門,無慚一家忠義;

七八戴孝名傳史冊,增色兩代科名。

——陳星聚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想當年夫死身、婦死心,不死青孀留動節;

觀此日顯對人、幽對鬼,自對皓首得芳名。

——劉璈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姓氏賴的由來,“賴”這個姓氏的起源?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相傳炎帝后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 故烈山氏 厲山氏 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春秋魯昭公...

誰能介紹一下賴貴山酒的由來,誰能介紹一下賴貴山酒的由來?

其實賴貴山這個品牌是有個小故事的。解放後實行公私合營的時候,賴貴山的恆興酒坊被合併成了現在的茅台酒廠,同時賴茅的商標也被茅台酒廠拿走了。賴貴山為了把祖傳的釀酒家業延續下去,就把賴茅的工藝改進一下,並命名為賴貴山酒。賴貴山酒是由賴貴山所創的,而且這酒所用的工藝也是根據賴貴山所編的賴茅酒經工藝改進而成的...

世界賴氏大宗祠會建在哪?賴氏宗祠的分布地區

世界賴氏大宗祠 古賴國文化園 奠基典禮於2013年11月30日在河南省息縣包信鎮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宗親100餘人和縣鎮各級領導嘉賓參加了些次盛典!世界賴氏大宗祠 古賴國文化園 建在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包信鎮,與賴氏太始祖叔穎公陵園為鄰。賴氏宗祠的分布地區 郡望 1 穎川郡 秦王政17年置郡。相當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