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出處是什麼,朝三暮四選自莊子作者是什麼

2021-07-25 04:36:47 字數 5496 閱讀 5338

1樓:古典書城

原來我們都誤會“朝三暮四”了,背後竟然還有一個這麼有趣的故事!

朝三暮四選自莊子作者是什麼

2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朝三暮四“出自於戰國時期的莊周。

原文: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

”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

”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譯文:眾猴子們則聞之則大喜。名字之類的名相與名相所代表的那個實物的本性原本就沒有什麼不同,然而在人們的喜怒哀樂惡欲的心理作用下卻變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解,這就是因為那個只知朝四而不知暮三的意識在作怪啊。

所以恢復了道心的聖人們既能在外行上將各種矛盾對立的意識調節控制在中和的狀態,又能在內行上安閒自在於道心大用之遍行的無二無別的精神境界中,這就叫作一個道心境界而同時有著內外兩種行徑的聖行。

出處:《莊子·齊物論》——戰國·莊周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百家議論紛紛,思想複雜混亂,莊子認為萬事萬物根本上都出於自身、是齊一的。他批判那些執著於分別是非對錯、好勝好強的心態。他認為“道”本身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自然而然的,那麼追求真理,尋求“道”的人也應具有逍遙自在的、沒有任何束縛的、怡然自得的心境。

面對百家烽起的社會現實,莊子敏銳地注意到了“當時之為論者”們的許多令人深感痛心的表現,並且發現他們全都表現出了“弱於德,強於物”的傾向,一味投身於對外物的探求,而不在乎對個人生命的培護。因此,他們也必然會在“與物相刃相靡”中喪失本真之我,並使自己的生命受到戕害。

莊子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試圖尋求一條解開心靈枷鎖,破除執著、達到自由自在的心靈世界之路。正是“當時之為論者”們在論辯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異化的這一令莊子深感痛心的社會現實的存在,才讓莊子如此迫切地提出齊一“物論”思想。

朝三暮四 這個成語出自什麼書中

3樓:

朝三暮四出自莊周《莊子·齊物論》

朝三暮四,是什麼意思,出自**?

4樓:人間春色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粟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粟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騙術,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

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

“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

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朝三暮四,源於莊周《莊子·齊物論》原比喻聰明的人善於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反覆無常。

朝三暮四的故事內容和寓意是什麼?

6樓:暮夏淺眠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人,非常喜愛猴子。他在家裡養了一大群猴子,時間長了,漸漸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儘量節省家中的用度,買可口的東西餵給這群猴子吃。

後來漸漸不支,養不起這麼一大群猴子了,於是他便想限制它們的食量。

但又擔心猴子們不聽從,便騙它們說:"以後每天給你們的食物,早上是三枚栗子,晚上是四枚栗子,怎麼樣?"猴子們聽了很生氣,一個個跳了起來,吼叫不止。

養猴人便改口說:"那麼早上給你們四枚,晚上給你們三枚,行不行?"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順從地爬在了地上。

寓意: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種自己關於價值的習慣性判定裡面。你習慣了先拿多一點兒,再拿少一點兒。結果有人給你講,先少一點兒,後多一點兒,行不行?雖然總量一樣,卻受不了。

朝三暮四,是一種靈長類動物普遍擁有的心智模式。你我皆靈長,我們總是很習慣按照某一種內心設定的要求去作出判斷,當別人給出的建議與之不符的時候,抱怨就產生了。

7樓:白衣太史

有一個養獼猴的人,喜歡獼猴,他家養了一大群獼猴,養獼猴的人能理解猴子們的意思,獼猴們也能夠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寧可減少全家的口糧,也要滿足獼猴的慾望。然而過了不久,家裡缺乏食用了,他將要限制獼猴們吃橡實的數量,但又怕獼猴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獼猴說:

“給你們的橡實,早上三個,晚上四個,足夠嗎?”猴子們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過了一會兒,他又說:

“給你們橡實,早上四個,晚上三個,足夠嗎?”猴子們聽了都趴在地上,感到很高興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騙術,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

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

“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

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恆心

成語‘朝三暮四’出自哪本書

9樓:球藝高超

朝三暮四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

”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

”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

”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

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

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朝三暮四”的典故

10樓:吹雪_西門

這個故事源於《莊子*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

”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

”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

”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

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朝三暮四出自哪?

11樓:拓跋秀榮鞏寅

出自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朝三暮四原指什麼現指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也能夠了解那個人的心思.那人減少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猴子們的慾望.然而過了不久,家裡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猴子們不聽從自己,就先欺騙獼猴們:

“(我)給你們橡粟,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嗎?”獼猴們一聽,一齊生氣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

“要不給你們橡粟,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夠嗎?”猴子們聽後都服服帖帖了.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騙術,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矇蔽.

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矇騙.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

“若曰聖人不使人知,豈聖人之心是後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後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並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後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

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朝三暮四是什麼生肖,生肖中,朝三暮四的動物是什麼

猴子。朝三暮四成語 於一個成語故事 宋國有一個養獼猴的人,他很喜歡獼猴,養了一大群獼猴,他能理解獼猴們的心意,獼猴們也得到了那人的關心.那人減少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慾望.然而過了不久,家裡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獼猴們吃橡粟的數量,但又怕獼猴們不聽從自己,就先瞞哄獼猴們 我 給你們橡粟,早上三顆...

朝三暮四指什麼生肖,朝三暮四的動物,猜一生肖

應該是猴子 戰國時代,宋國有乙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 從今天開始,我每天...

朝三暮四 這個成語出自什麼書中?

c 莊子 這個故事源於 莊子 齊物論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猴子說 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 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 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