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水調歌頭給我們什麼啟發沒有

2021-06-29 23:22:42 字數 6504 閱讀 8892

1樓:張致道

蘇軾,具備多重身份,**、文學家、書法家。當然,文學家與書法家的稱謂都是今人給的,對於蘇東坡本身來說,他就是一個**。然而,這位**的為官之道並不符合“厚黑學”原理,以至於因“烏臺詩案”被貶而再貶,在官場上,他是一個“失敗者”。

然而,蘇軾具有過人的才氣和堅韌的意志,官場上的失意換來的是在文學和書法上的巨大成就。包括《水調歌頭》在內,還有《前、後赤壁賦》等大量詩詞歌賦,都反映了蘇軾在失意中能找到人生的價值的態度。當然,流傳至今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是在他被貶黃州(今安徽)後的第三年寒食節所寫,未見內心蓬髮的力量,但隨後的詩文當中,認識到了官場的黑暗——“高處不勝寒”,東坡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不應有恨”,找到了人生的定位——“何似在人間”,看透了萬物變化宗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並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是蘇軾人生智慧的集中體現,他對後人的最大啟發就是,用平和的心態看問題,用智慧的做法享受人生。

2樓:

高處不勝寒,做人要低調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內容是什麼?

3樓:翱翔roc丶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註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⑥嬋娟:月色美好。

4樓:帥屠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詞牌說明

水調歌頭,詞牌名。唐朝大麴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

凡大麴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後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後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於句句用韻者。

有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江南好、花犯念奴等異名。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

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2023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

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歌者袁綯,乃天寶之李龜年也。宣和間,供奉九重。

嘗為吾言:“東坡公昔與客遊金山,適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澒湧,俄月色如畫,遂共登金山山頂之妙高峰,命綯歌其水調歌頭曰:‘明月何時有?

把酒問青天。’歌罷,坡為起舞而顧問曰:‘此便是神仙矣!

’吾謂:‘文章人物,誠千載一時,後世安所得乎?’”

宋胡寅《酒邊集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而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胡仔《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先君嘗雲:坡詞“低綺戶”,嘗雲“窺綺戶”。二字既改,其詞益佳。

胡仔《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元李冶《敬齋古今黈》卷八:東坡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時詞手,多用此格。如魯直雲: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蜺。只恐花深裡,紅露溼人衣。”蓋效東坡語也。

近世閒閒老趙秉文亦云:“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清程洪、先著《詞潔》: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

5樓:drar_迪麗熱巴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

這首詞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

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2023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

公元2023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弟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水調歌頭”詞調**於《水調》曲。

《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唐劉餗《隋唐嘉話》說:“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

”《脞說》也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自制,聲韻悲切,帝喜之。樂工王令言謂其**曰:

‘不返矣,《水調》《河傳》但有去聲。’”(《碧雞漫志》卷四引)杜牧《揚州》詩“誰家唱水調”句自注亦說:“煬帝鑿汴河成,自造《水調》。

”(《樊川詩集註》卷三)雖然《水調》究竟是開汴河前還是汴河開成後所制,三家說法不一,但為煬帝自制,則無異辭。

6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1)問清天。

不知天上宮闕(2),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3),又恐瓊樓玉宇(5),高處不勝(6)寒。

起舞弄清影(7),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8),低綺戶(9),照無眠(10)。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1)。

【註釋】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宮闕:宮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話傳說,天上只三日,世間已千年。古人認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編排與人間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問。

(4) 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作者在這裡浪漫地認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瓊樓玉宇:白玉砌成的樓閣,相傳月亮上有這樣美麗建築。

(6) 不勝: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動不已,彷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戲。

(8) 朱閣:硃紅色的樓閣。

(9) 綺戶:刻有紋飾門窗。

(10)照無眠:照著有心事睡不著人。

(11)嬋娟:月裡的嫦娥,代指月亮。 分析:

《水調歌頭》一詞是蘇軾在密州任職時所寫的,亦是一首在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中秋詞。

據《苕溪漁隱叢話》中載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作者開頭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便將自己在中秋佳節,觸景生情,思念久未聚首的弟弟的情懷引出。繼而,作者又幻想著自己是天上游仙的景象,表現出自己出世與入世之間的矛盾思想。

但是,作者又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句中,將自己的幻景抹掉,肯定自己已入世為國的決心,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而詞的下闕「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更充滿了人生的哲理。世事多變幻,不如意的事十常**,總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我們把不如意事,當**生的磨練,又未嘗不可呢!

最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襌娟。」一句中,作者對弟弟寄予遙遙的祝福,表現出豁達的胸襟,不為離愁別苦所束縛的積極、樂觀態度。如果細心的話,就不難發現全文都蘊藏著一股莊子逃避現實、超塵脫俗的思想。

既然不能事事盡如人意,盡善盡美,那麼我們何必奢求完美,何必為人力所不能為的事情而傷悲,為心有餘而力不逮的事情自責呢!

在這首詞中, 他大膽的想像,運用神話傳說等素材,對天宇` 月色作了傳神的刻畫. 然後將 [ 月有陰晴圓缺] 的大自然現場跟 [人有悲歡離合] 的社會際遇結合起來, 感慨宇宙流轉, 嗟嘆人事變遷. 既表達了心中出世入世的矛盾, 又抒發了 [隨緣自適] 的曠達胸懷.

回答者:雙刀ら忍者 - 江湖新秀 四級 7-1 20:28

水調歌頭賞析(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由內心頗感憂鬱,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

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裡,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祕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

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於明月的讚美與嚮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

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裡今晚是一個什麼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裡的淒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裡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裡只是暫住人間罷了。

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裡由脫塵入聖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裡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裡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於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

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於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洩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裡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

結束句“但願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裡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

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童年》的啟發和感受,《童年》給我們的啟示

故事 主要寫了高爾基童年時的痛苦生活,在這樣乙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 我 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小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援了 我 從而展示了充滿殘酷 野蠻 愚昧 汙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 制度的腐敗 醜惡,老...

請教一下,蘇軾的 水調歌頭 的全文是什麼 急

水調歌頭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中秋之夜,詞...

蘇軾的水調歌頭中此事古難全中此事是指什麼

蘇軾的水調歌頭中此事古難全中此事是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譯文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