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孩子立規矩,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2021-06-16 14:47:02 字數 5401 閱讀 2527

1樓:種草師阿包

應該給孩子怎樣立規矩?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德國哲學家弗羅姆說:「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存在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學技術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風紀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

」再好的母親也無法替代父親的角色,因為父教與母教是不同的。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規則教育。與孩子交往時,母親更多的是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和語言交流,父親則多是通過運動和孩子進行遊戲交流。

在遊戲規則方面,母親傾向於遷就孩子,而父親則更注重「立規矩」。也就是說,孩子會從父親這裡知道什麼是規則,孩子會觀察爸爸怎樣面對出言不遜的人,怎樣面對挫折、化解危機,然後進行模仿。

第二,形成性別意識。父愛對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化發展程序具有重要影響。男孩會模仿父親的角色和行為,形成自己的性別特徵。

女孩往往從父親身上找到未來生活的參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會把父親作為未來丈夫的標準。

現在,很多家長都擔心影視娛樂節目會對孩子的性別意識造成影響,「偽娘」和「假小子」會讓孩子分不清男女。美國父親角色研究專家羅斯·派克認為,如果父親在家中是果斷的、具有支配性,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親在家裡表現比較軟弱,而母親具有支配性,男孩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徵。

小學階段,是孩子性別意識形成的初期,爸爸的作用最為關鍵。要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多鼓勵男孩的冒險精神和勇氣。對女孩來說,爸爸的言行、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對女孩今後的社交能力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3樓:教之道

給孩子立的十條家規。

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4樓:有譜爸媽

01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乙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02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得及。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03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著

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盡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長規律並不意味著放縱。無論是讓孩子知道危險的事,還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爸爸媽媽的引導作用都非常重要。

制定規則就是教養中最關鍵的一環,是爸爸媽媽為孩子設定的恰當的界限。有規則和原則的愛,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愛。

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5樓:手機使用者

幫助孩子樹立規矩,讓孩子們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去建立良好的秩序與和諧的氛圍。

陷阱一 一招出 天下太平

許多爸爸媽媽常常認為「給孩子立規矩,他又不聽,有什麼用,只有一招最靈驗,那就是打!打孩子是萬萬要不得的,暴力會摧毀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裡埋下恐懼、憤怒和仇恨的種子,也在暗示孩子一切問題都可以運用暴力來解決。還有一些其他的懲罰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為和懲罰之間一定要有通順的邏輯關係,比如,「你要是把子彈對著別人發射,我就必須沒收它,不讓你玩兒,以免你傷害別人。

」做出這樣的承諾之後,一定要履行諾言,而不是威脅了又威脅,雷聲大雨點小,讓孩子覺得你只是在嚇唬他,次數多了他也就不把你當回事了。

陷阱二 不一致 導致混亂

孩子犯了錯誤後,爸爸媽媽也許會立場堅定地要給予處罰,但是爺爺奶奶往往就會替孩子求情,甚至會用自己的權威來壓制爸爸媽媽。這種情況是最要不得的。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態度都應一致,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否則的話,孩子很快會找到家長之間的「空子」,會因為有老人的撐腰,變得不明是非、不講道理,難以教育,這種局面一旦形成想要扭轉就難了。

陷阱三 壞規則 目的不明

很多時候大人之間為了所謂的「面子」常常給孩子樹立一些自相矛盾的規矩。最經常碰到這種情況的就是兩家孩子在一起玩,搶玩具。小孩往往覺得很困惑,為什麼自己的玩具被搶走了要去搶回來,大人卻不讓,「讓別人玩一會兒嘛,不要那麼小氣。

」等到自己去搶別人的玩具時,大人又說「不許搶」,反正怎麼做都不對。碰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盡量把他們分開,如果他們不能輪流玩,都要同時搶同乙個玩具的時候,就把那個玩具收起來,乾脆誰也別玩了。

陷阱四 做過頭 過猶不及

如果大的規矩有了,小處不妨可以寬鬆一些,不能過分苛求完美。想想我們自己還不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經常「違規」嗎?有時,也可以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爾放寬一下「政策」,比如中午看一場電視、晚睡乙個小時,等等,這樣會減輕壓力,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

相信孩子,不要以為偶然的一次「放縱」就會養成什麼壞習慣。

陷阱五 太鬆散 毫無效力

媽媽規定去商場不可以亂要東西,可東東看到自己喜歡的小汽車後就賴著不願意走,並且大聲地哭鬧起來。媽媽左思右想之後,還是滿足了東東的要求。

這個媽媽的做法是錯誤的,既然立下了規矩,就應該去遵守執行,任意地更改會讓孩子有空可鑽,以後也不會再把所謂的規矩當回事了。哭鬧是孩子試探爸媽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哭鬧就無原則地順從他,他就會抓住大人的弱點,並且一再地用這種方式滿足自己的願望。

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是立下的規矩,那麼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去遵守。比如在家時規定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一樣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

6樓:lan兒歌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們周圍世界的規則,她們需要別人對她們的期待;她們和別人怎麼相處;她們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什麼程度,如果她們做得過頭了,會發生什麼;她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衡量自己不斷增長的技巧和能力。規則在孩子「學習——發現」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訊號不明確的話,父母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給孩子立規矩時,訊號要明確。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誰主動停過?

先前我只是告訴女兒,「我要遲到了,你要快點?」怎麼快法?什麼是快?

並沒有對她表達出來;立規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我想最好這個後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第二,要就事論事,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如果我們大人說些「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這樣的話會使明明把自己和壞孩子連同起來,從而喪失信心。「既然我生下來就這樣,那我也就只能這樣了,那還有什麼要改的?

」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擴大化。

第三,懲罰一定要及時。孩子的長期記憶比較差。早上吃飯慢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

媽媽實際上也沒必要再說;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可行。如果父母的話對孩子是個不切實際的「威脅」,這個威脅對孩子不起什麼警告作用;立規矩的時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規矩的後果明確告訴她。比如,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她:

30分鐘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還可以新增一些額外的條件,比如按時吃完,給點獎勵。

不按時吃完,取消某個優惠。

第四,給孩子樹立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讓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那麼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樹立十分複雜艱難的規矩,非但不能夠讓她遵守,反而會讓她糊塗;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擺出強權嘴臉——「你聽我的!我說了算!

」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你講的道理也許她一時不能夠完全領會,但是你平和的語氣和尊重她的態度,卻會讓她信任你的判斷,順從你的要求.。實在複雜或者講不明白的道理,應該和藹地告訴孩子:

「這是這裡的規定」或者「這是咱們家規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規矩,無論時間地點場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無所適從。

所有的規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格遵守,以身作則。比如,要讓孩子規律進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範,不挑食,不浪費。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語。

第六,規矩不是絕對不能夠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寬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場電視、晚睡乙個小時,等等——會減輕壓力,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相信孩子,不要以為偶然的一次「放縱」就會養成什麼壞習慣(從數學角度來看,一次不足以稱為習慣;習慣是多次積累的後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後果。

winner前一陣子她要求週末兩天每天吃兩次冰激凌。我對她說冷飲吃多了會不舒服,她不理解。我就依著她週末兩天每天吃兩次,乙個星期過後,她開始咳嗽、流鼻涕,還吐了兩次清水,說她"難受、不舒服」。

我告訴她這就是冷飲吃多了的後果。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要求過一天兩次冷飲,而是主動約束自己,只吃一次。有些事情,規勸不管用,就換一種辦法,不一定正面要求。

比如寶寶愛吃肉,不愛吃青菜。我們勸她吃青菜,告訴她吃青菜的好處,她就是嚥不下去,我們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經常做一些帶青菜餡兒的食品,比如包子、餃子等,以此種方式讓寶寶進食青菜。

每頓飯的青菜,我們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讓她看著眼饞。有時她會主動要求吃一些,還對我們講道理:「吃了這個菜,我就身體就健康了,沒病了,還長高了」。

第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為準則來規範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統統斥責為「犯錯誤」。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會到在她看來,向你身上潑水或是什麼的,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這樣你就不會惱火,而是和緩地告訴她,「我知道這樣挺好玩兒的,但是我不喜歡你這樣做,衣服溼了會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潑水了。

」我想,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不要時時處處緊繃著階級鬥爭的弦,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生怕有什麼差池。大的規矩有了,小處不妨寬鬆一些。苛求完美只會把你變成碎嘴婆子,嘮嘮叨叨,沒完沒了,讓孩子心煩意亂,你說什麼她們都聽不進去。

你對她的規範越精簡,起的作用越大。

這些規矩應該是適應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的,也因人而言。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在管理孩子的時候,常常不知怎麼辦。不過也許讓孩子和我們漸漸建立有秩序的規則,對孩子和我們都有益。

我怎樣給孩子立規矩,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

其實孩子學習好不好,關鍵的因素有兩個 一是孩子有沒有 德行與責任 觀,有責任心的孩子就會主動學習,因為他把學習看作是自己份內的事,他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不是為老師 學校 父母學。主動學習的孩子學習一般都不會差,或者說即將暫時差也不會一直差下去。二是孩子對學習有沒有興趣,這是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而...

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如何給學生立規矩?

幫助孩子樹立規矩,讓孩子們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去建立良好的秩序與和諧的氛圍。陷阱一 一招出 天下太平 許多爸爸媽媽常常認為 給孩子立規矩,他又不聽,有什麼用,只有一招最靈驗,那就是打!打孩子是萬萬要不得的,暴力會摧毀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裡埋下恐懼 憤怒和仇恨的種子,也在暗示孩子一切問題都可以運用暴...

我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很多家長都為怎樣給孩子立規矩而煩惱

其實孩子學習好不好,關鍵的因素有兩個 一是孩子有沒有 德行與責任 觀,有責任心的孩子就會主動學習,因為他把學習看作是自己份內的事,他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不是為老師 學校 父母學。主動學習的孩子學習一般都不會差,或者說即將暫時差也不會一直差下去。二是孩子對學習有沒有興趣,這是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