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阿哥的朝服和大臣的朝服區別在哪

2021-05-04 08:01:27 字數 4922 閱讀 6974

1樓:匿名使用者

宗室包括阿哥跟太子的腰帶專用金黃色,普通**用藍色和石青色。

宗室的朝服可以襟開四衩;普通**只能開兩衩。

1 皇太子朝服為杏黃色五爪正面四團金龍;其他皇子朝服為金黃色五爪團龍,簡稱金花褂,乾隆朝和珅子豐紳殷德尚公主,得賜金花褂,為清朝僅有;其他宗室朝服為石青色或藍色,親王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郡王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貝勒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貝子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鎮國公、輔國公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

2 清代官吏朝服 清代朝服清代服飾有袞服、朝服、龍袍、蟒袍、補服、吉服、常服、行服等。朝服分冬、夏二種,其形制為上衣連下裳的形式。皇帝的冬夏二式,都用明黃色。

只有在祭祀天時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夕月時用白色。親王、郡王則用藍色及石青色,此下官吏不能用黃色,都用藍色及石青色或其它顏色,當然十二章紋樣也不能用。

3 清代補服、補子 清朝補服,也叫「補褂」,為無領、對襟,其長度比袍短、比褂長,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穿著的場所和時間也較多。凡補服都為石青色。補子是區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誌。

圓形補子有以下幾種:皇子,龍褂為石青色,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團,間以五彩雲紋。親王,繡五爪龍四團,前後為正龍,兩肩為行龍。

郡王,繡有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貝勒,繡四爪正蟒二團(前後各一)。貝子,繡五爪行蟒二團,(前後各一)。

本圖繡有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為郡王所穿團龍補服。

方形補子所繡的紋樣不同是區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誌。文官繡飛禽,武官繡猛獸。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鴛鴦、五品白鷳、六品鷺鷥、 七品溪鳥 束力鳥、八品鵪鶉、九品藍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2樓:西歐財寶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朝冠頂珠見上表;吉服冠與朝冠大體相同,冠後插有翎枝,其製六品以下用藍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繡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繡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繡四爪五蟒;補服,自親王以下皆有補服,其色石青,前字尾有補子,文禽武獸。

貝子以上王親用圓形補子,其餘用方補;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衛等職,均需懸掛朝珠,朝珠共108顆,旁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一邊二串),名位「記念」。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為男,兩串在右為女。另有一串垂於背,名「背雲」。

文官官服

品 秩 歲俸 服 飾

一品 180兩 紅寶石帽頂繡仙鶴

二品 155兩 珊瑚頂繡錦雞

三品 130兩 藍寶石頂繡孔雀

四品 105兩 青金石頂繡雲雁

五品 80兩 水晶頂繡白鷳

七品 45兩 素金頂繡鸂鶒

八品 40兩 陰紋鏤花金頂繡鵪鶉

正九品 35兩 陰紋鏤花金頂繡練雀

從九品及未入流 31兩 陽紋鏤花金頂繡練雀

注:1、以上均為正俸,京官例支雙俸。又每正俸一兩兼支公尺一斛。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俸公尺再加倍支給。

2、王公百官補服均為石青色,朝服、蟒袍為石青色或藍色。

3、風憲官(御史)補服繡獬豸。

4、武官又有養廉銀,如提督880兩,下至把總100兩。

等級不一樣。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皇帝的兒子,都是佩戴玉佩,都秀有龍,但脖子上的東珠不同。且皇子阿哥都配有黃腰帶。

據《大清會典》頒布的有關規定,蟒袍分四個等級:

一、親王、郡王、文武一品、二品除特賜穿金黃色者,蟒袍一律用藍色或石青色,片金邊緣、通繡四爪蟒九條。特賜五爪蟒者除外。

二、貝勒、貝子、奉國將軍、文武三品、一等侍衛蟒袍准用石青、藍色片金緣,繡四爪蟒九條。

三、奉恩將軍、文武四品至六品官、二等侍衛為一等級,可著四爪蟒八條。

四、文武七品至九品官著「過肩蟒」紋,全身共繡五蟒。

王爺貴為皇親國戚、天潢貴胄,當然是與眾不同,其穿戴也有特殊的規定。不但王爺身價高貴,就是其福晉也不例外,她們的穿戴也有明文規定。《清會典圖》中對皇子、親王、郡王、貝勒及其福晉們的穿戴,都有詳細的規定。

親王補服,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色用石青,凡補服,色皆如之。

郡王補服,繡五爪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

皇子朝服,金銜玉方版四。每版飾東珠四,中飾貓睛石一。帶及左右佩絛,用金黃色。帶紛下廣而銳。親王朝帶制同。

郡王朝帶,每版飾東珠二,貓睛石一。餘制如皇子朝帶。

皇子冬朝冠,有薰貂,有青狐。惟其時瞻上仰,上綴朱緯長出瞻,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梁二。在頂左右瞻下兩旁垂帶,交頂下。親王冬朝冠製同。

郡王冬朝冠,頂飾東珠八,餘制如皇子冬朝冠。

皇子福晉冬朝服,用香色。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龍緣,繡文。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襟行龍四,披肩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二。

裾後開,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親王福晉、固**主、和碩公主、郡王福晉、郡主、縣主冬朝袍製同。

3樓:散入春風滿洛城

宗室包括阿哥跟太子的腰帶專用金黃色,普通**用藍色和石青色。

宗室的朝服可以襟開四衩;普通**只能開兩衩。

皇太子朝服為杏黃色五爪正面四團金龍;其他皇子朝服為金黃色五爪團龍,簡稱金花褂,乾隆朝和珅子豐紳殷德尚公主,得賜金花褂,為清朝僅有;其他宗室朝服為石青色或藍色,親王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郡王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貝勒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貝子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鎮國公、輔國公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以上等級的宗室沒有補子。輔國公以下鎮國將軍至奉恩將軍服飾同一至四品武官,所以有補子。

非宗室的一至三品官九蟒五爪;四至六品八蟒五爪;六至七品五蟒四爪,這些只是輔助的文飾,具體的區分看頂戴和補子。

清朝阿哥跟太子的朝服跟普通官服有何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宗室包括阿哥跟太子的腰帶專用金黃色,普通**用藍色和石青色。

宗室的朝服可以襟開四衩;普通**只能開兩衩。

皇太子朝服為杏黃色五爪正面四團金龍;其他皇子朝服為金黃色五爪團龍,簡稱金花褂,乾隆朝和珅子豐紳殷德尚公主,得賜金花褂,為清朝僅有;其他宗室朝服為石青色或藍色,親王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郡王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貝勒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貝子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鎮國公、輔國公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以上等級的宗室沒有補子。輔國公以下鎮國將軍至奉恩將軍服飾同一至四品武官,所以有補子。

非宗室的一至三品官九蟒五爪;四至六品八蟒五爪;六至七品五蟒四爪,這些只是輔助的文飾,具體的區分看頂戴和補子。

5樓:遠雁單飛誰入夢

太子,阿哥的朝服上面繡蟒,最高一品九蟒五爪.而**區分品級則是看補服,文官一品仙鶴,武官一品麒麟.

6樓:薛佳文

太子可著近似皇帝的裝束,除皇冠不同,其餘皆類似;而阿哥的裝束不能犯「黃」色禁忌,也就是說像明黃一類顏色是禁用的。皇族服與官服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龍圖案!!

7樓:望海揚帆

阿哥們的服飾**畫有小龍,**上面就沒有龍飾了,武官是麒麟,文官好像是仙鶴

清朝的朝服上面到底都是什麼圖案, 文武的一樣麼?

清朝皇帝的龍袍和朝服哪個等級高

8樓:編劇向心力

一,龍袍無披領而朝袍有披領;

二,龍袍為衣裳相連屬的四開裙袍,而朝袍則為上衣下裳不相連屬的裙式袍。皇帝的朝服分為冬朝服和夏朝服二種。冬朝服是皇帝在秋冬季裡朝、祭之時所穿的柿蒂形、圓領、馬蹄袖披肩右衽、衣裳不相連屬的下裳為裙式的禮袍。

其色有明黃、藍、紅、月白四種。

其製有二:

一是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為薰貂。紋飾為上衣兩肩前後五爪金正龍各一條,衣前後並列有十二章。清代天子的禮服和吉服上用十二章作裝飾已成不可或缺,「十二章」即是: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水藻、火、粉公尺、黼、黻。因相傳「日、月、星辰」能「普照天下」;「山」取其仁,可仰也;「龍」取其能變化,能興雲作雨;「華蟲」取其「文采昭著」;「宗彝」為宗廟尊者,表示「不忘祖先」;「藻」是有花紋的水草,取其「有文」;「火」取其「炎上」能取暖;「粉公尺」取其「養人」;「黼」用黑白二色成斧形,象徵「權威」;「黻」用青黑二色繡成弓相背的形狀,象徵「見善背惡」。故用「十二章」來裝飾天子之禮服吉服以象徵天子「如天地之大,萬物涵覆載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臨之內」。

衣下為襞積(打折),襞積上為五爪金行龍六,其間飾以五色雲。此朝服是皇帝在十一月初一至次年正月十五上元節期間朝祭之時所穿。

二是披領及袖俱為石青色。袍邊為片金加海龍皮緣。其紋為上衣兩肩前後五爪金正龍各一,腰帷五爪金行龍五,衽五爪金正龍一。

下有襞積,襞積前後五爪金團龍各九。裳五爪金正龍二,行龍四,披領五爪金行龍二,袖端五爪金正龍各一,並列有十二章在裳。其間飾以五彩雲,袍下幅為八寶平水。

從形態上簡單講:

清朝皇帝龍袍和朝服的區別在於龍袍沒有披領而朝袍有披領,披領就像是披肩一樣的大領子;龍袍為衣裳相連的四開裙袍,而朝服則是上衣和下裳並不相連的裙式袍子。在皇帝衣服的設計上,清朝的統治者融合了,滿漢兩族的特點。漢族帝王所穿的是傳統的長袍寬袖的禮服,而清代的皇帝朝服保留了具有滿族少數民族特色的披領和馬蹄袖,而上衣下裳也是我國服飾的普遍特點。

清朝皇帝的朝袍和龍袍什麼時候穿?

很多人都認為皇帝的龍袍必定會有龍,既然是黃袍加身,那也必定就是明黃色的,除了睡覺之外,什麼時候都要穿著龍袍,以示自己的天命之身。其實,皇帝並不是什麼時候都穿著一身明黃色的龍袍,龍袍也並不是什麼場合都適合穿的。

在清宮內,每逢有喜慶節日的時候,皇帝便要身穿龍袍,參加這些宴會場合。而當皇帝視察災情,體察民生疾苦或者出巡打獵的時候,按照服制,要穿行服。

在皇帝所參加的一些隆重場合,比如祭祀典禮、大婚典禮、萬壽聖節、殿廷朝會、重大軍禮、接見國外來賓使節、召見少數民族首領等的時候,皇帝雖然所穿的袍子上也有龍,但並不是龍袍,而是朝袍,或者說穿的是朝服。

冬朝服是皇帝在十一月初一前和次年正月十五上元節之後秋冬朝祭之時所穿。而皇帝根據自己的活動內容及時間來選擇不同形制不同顏色的朝服。皇帝在大朝時著明黃色朝服;南郊祈谷、常雩時著藍色朝服;東郊朝日時著紅色朝服;夕月則著月白色朝服。

清朝服飾和明朝服飾有什麼區別,清朝與明朝的服飾有何區別

明朝服飾朱元璋稱帝後,為了恢復漢族的禮儀,便制定了以周漢 唐宋為準則的新服飾制度。以袍衫為主要服飾,而 則以補服為常服,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衫。所謂補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塊方形刺繡圖案的官服,文官圖為飛禽,武官圖為猛獸。用袍衫顏色和圖案的分別來區分官階品位。平常穿的圓領袍衫則憑衣服長短和袖子大小區分...

漢朝服飾種類,漢朝服飾的分類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 襜褕 直身的單衣 襦 短衣 裙。漢代因為織繡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 粗布做的短衣 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

唐朝服飾的特點,唐朝服飾的特點簡寫

唐代開始,工藝裝飾普遍使用花卉圖案,其構圖活潑自由 疏密勻稱 豐滿圓潤。特別是波狀的連續紋樣與花草相結合後,就是唐代盛行的纏枝圖案。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 草 魚 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 鳳圖案並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