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歷程

2021-04-13 05:20:48 字數 5363 閱讀 4172

1樓:深海是深藍深藍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2023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成功;

2023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飛彈飛行**成功;

2023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2023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2023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

2023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

2023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

2023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

202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23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23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載人飛船**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釋出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公尺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借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效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端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端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訊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資料傳輸媒介的衛星。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幹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23年11月2日在上海**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公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公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參考資料

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說明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要簡要的,不要太長

簡述新中國發展四個階段

2樓:神獸貅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

2023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4,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3樓:紅色獵人

新中國發展的四個階段發展分為四個時期:①1949﹣2023年;②1957﹣2023年;③1966﹣2023年;④2023年至今。具體是分別一,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國民經濟順利恢復和發展二,開始全國社會主義建設,國民經濟曲折前進三,「*****」使國民經濟遭受巨大損失,但仍取得進展四,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國民經濟穩步、迅速而健康發展

4樓:一馬平川

新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發展過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5樓:安妮的小熊熊熊

以下列舉一些新中國成立後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2023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鋼無縫鋼管廠壓制成功。(無縫鋼管是航天、地質、石油、機械等工業行業必須的基礎材料。

二、2023年7月,新中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在南昌飛機製造廠研製成功,首次試飛也取得圓滿成功。

三、2023年8月1日,中國第一台計算機——由張梓昌領銜研製的103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執行速度每秒1,500次,記憶體儲量為1024位元組。2023年,由張效祥教授領銜研製的中國第一台大型數字電子計算機104型交付使用,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萬次。

四、2023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成功。

五、2023年,由鈕經義、龔嶽亭、鄒承魯、邢其毅、汪猷等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合成了世界上第乙個人工蛋白——結晶牛胰島素。

六、2023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在新疆羅布泊空爆成功。

七、2023年4月24日,中國發射首枚地球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這是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6樓:匿名使用者

兩彈一星 —衛星發射**(1964—1970)人工合成牛胰島素(1965)哥德**猜想證明到「1+2」(1966)雜交水稻(1973)核潛艇(1974)雷射照排(1979)運十大飛機(1980)銀河巨型計算機(1983)載人航天(2003)殲十飛機(2006)

7樓:慕歌伊雪

1、1964,第一顆原子彈**成功;1967,成功**第一顆氫彈。 2、1965,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3、1973,袁農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4、2003,神舟5號成功發射 5、1983,成功研製「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

8樓:

1964,第一顆原子彈爆發成功;1964,中近程飛彈;1970,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003神5;1973雜交水稻

9樓:多多媽嗎

兩彈一星,神一到神八,天宮一號、二號,嫦娥一號;雜交水稻,殲10,等等

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

10樓:中地數媒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促進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改變落後的生產關係,建立適應生產力水平的社會制度。因此,了解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形勢,對考慮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的繼承性,有必要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作一簡要的回顧。

一般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從科學技術發展的角度考慮,已經歷了農業時期和工業時期兩個歷程,現正向資訊化過渡。由於事物發展的不平衡,有的國家工業化的歷程還沒有結束,有的甚至處於開始階段。

在農業時期,人們從事畜牧業及農業,而以農業為主,有一些手工業作坊;以體力勞動為主;能源是人力、畜力及少量的用於生活方面的熱力(如食品加工及取暖等);所用的工具則經過了由石器、銅器發展到鐵器;利用陸上的可再生資源,進行自給自足的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生產,相應的社會制度是封建主義社會。在這個時期,天文物候學、動物學、植物學及醫藥學等競相發展。在這個時期內,科學技術發展很慢,農業時期延長達幾千年。

在農業發展到鼎盛時期產生的商品生產及其發展,導致了人類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進入工業發展時期。

進入工業發展時期,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從世界範圍看,工業時期由發展到確立,大約只要用200多年的時間。在向工業時期過渡的過程中,由於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發現引起技術上的突破,產生所謂產業革命,一般認為有四次[3]。

第一次產業革命於18世紀60年代首先在英國發生,到19世紀30年代末基本完成。美國和法國在19世紀初,德國在19世紀30年代以後,也先後進入了產業革命;大約美國在50年代末,法國在60年代末,德國在70年代末都先後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產業革命。

第一次產業革命是由於發明了蒸汽機,發現了熱作為能源創立了「熱力學」而引起的,以紡織業機械化(從2023年發明飛梭到18世紀70年代已形成較完整的體系)為開端,以蒸汽機廣泛使用為主要標誌,以機器為主體的工廠代替手工勞動為基礎的手工工廠的革命。這是一次生產技術的根本變革,出現了「用機器製造機器」的各種「工作母機」。發展了紡織、冶金、煤炭、機器製造和交通運輸等資本密集的新興產業。

把農業社會推進到農業-工業社會。

第二次產業革命始於19世紀中葉,19世紀70到90年代進入高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基本完成。這一次由於2023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創立了「電學和磁學」。2023年西門子發明了電機,2023年愛迪生建立了大型火力發電站,和2023年內燃機應用於汽車引起的,是以電機(包括發電機和電動機)廣泛使用為重要標誌,以電力工業為開端,發展了電力、化學、汽車、飛機、拖拉機等技術密集的新興產業,使科學技術從機械化時期進入到電氣化時期,把農業-工業社會推進到了工業化社會。

第三次產業革命始於20世紀初葉,是由於電子、核子的發現,相對論、量子論的創立引起的,它以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誌。2023年以後開始發展無線電通訊技術,發展了廣播、**、電報、電視、無線電通訊事業。出現了電子工業、核工業、合成材料工業等知識密集的新興工業。

第四次產業革命始於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資訊處理和通訊技術有了巨大飛躍和突破,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正在興起,這就是從工業時期向資訊化的過渡。

以上幾次產業革命,是否能說都是產業革命,還在討論。但是將它們看作是一場重要的新的技術革命,則是已被大多數人們所接受的了。

從工業化社會向「資訊社會」過渡,也有的稱為向「後工業社會」過渡,開始於20世紀4c年代。

這是由於2023年美國發明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2023年前蘇聯通訊衛星上天引起的。70年代出現了人工智慧機械人,把資訊革命推向高峰。它是以微計算機廣泛應用為主要標誌。

在前幾次技術重大突破的基礎上,使工業、企業、實驗室、辦公室行政部門、科研工作和家庭等社會的各個領域實現資訊化(微計算機化),智慧型機械人代替人的勞動和部分思維。在這次新的技術革命中發展情報資訊業(包括電子計算機檢索、軟體設計、縮微處理、聲學情報、情報研究、複製、諮詢服務等)、電子計算機工業、智慧型機械人工業、生物工程工業、新能源工業、新材料工業、航天工業、光電子工業等知識、智力型新興產業形成了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商業、服務業)和第四產業(情報、資訊、知識業)的產業結構,把電子化推進到資訊化,把社會經濟從「工業發達社會」推進到「資訊社會」。

人類社會技術進步的三個大的歷程見表11—1。

表11—1 科學技術發展的歷程

續表(據陳樹楷等)

應該指出,在工業化時期,農業不是萎縮,而是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只是農業生產的產值只佔國民經濟總產值中的30%左右,從事農業的農民佔總勞動力1/3左右;在資訊化時期,農業和工業也得到發展,但從事農業的農民只佔總勞動力的5%左右(在美國,目前從事農業的人佔2%,但有8%的人從事與此有關的科技工作),從事製造業的工人約佔總勞動力的10%~15%,絕大多數人從事律師、教師、工程師、計算機程式編制員、系統分析員、醫生、建築師、會計、圖書管理員、新聞記者、社會工作者、**、牧師等,幾乎都是資訊工作人員。資訊業的產值佔國民經濟總產業的70%以上。另外約有10%左右的人從事通常意義上的服務行業。

在資訊化時期,經濟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將更加依靠文化和資訊的發展。這就是在第一章中將資訊與材料和能源並列,作為人類社會三大財富之一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是啥,簡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程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奠定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紀元。簡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開創了歷史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的偉大成就,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偉大成就都有哪些

在古老東方大國首次在全國建立了民主政權即從 到地方建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古老東方大國首次實現了男女平等即婦女在政治 經濟 文化 社會和家庭生活各方面同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力。在古老東方大國首次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一句話,就是古老東方大國邁入了現代化,中國作為乙個世界超級大國的時代即將到來。原...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萬隆會議,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與美國建交,與日本建交,參加wto,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等。金燦榮 新中國70年外交的成就和經驗 1 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 意義。2 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