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大乘佛法,何為小乘佛法,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小乘佛法啊

2021-04-13 00:20:45 字數 5413 閱讀 6455

1樓:匿名使用者

大乘佛法認為,眾生的本性都是佛,見性即可成佛,是以證得佛、菩薩果位為目的。小乘佛法認為眾生首先需修得阿羅漢果位後,才可以再修得佛、菩薩果位。

2樓:引經據典正法

下面『大乘』,大乘是比喻,就像大車。古時候科技沒有發明,古時候的車,大車最大的車是馬車,一般是四匹馬拉的車就很大,這個大車可以坐十幾個人;小車是羊車、鹿車,羊拉的、鹿拉的,那只坐乙個人。佛把這個比喻大乘、小乘,比喻教學,幫助你成就,達到某乙個階段。

達到近程的目標,那就是小乘,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小乘;遠端的是大乘,幫助你超越十法界,這叫大乘法。現在的交通工具不一樣,大的飛機都坐幾百人,輪船就更不必說。它的用意是比喻「運載」的意思,幫助眾生從煩惱生死這個境界超越,達到菩提涅盤的彼岸,用這個來作比喻。

本經是大乘法,不但是大乘,古大德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個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不但是大乘法裡面的大乘,而且是一乘法裡面的一乘。一乘法是什麼?

一乘法是成佛的。世尊在晚年的時候講《法華》,在法華會上他老人家向大家宣布∶「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真正說明他的本懷,他教化眾生心地真正是平等,只有一乘法。

一乘法就是教你作佛;教你作菩薩、作羅漢,對不起你。一定要教你作究竟圓滿的佛,都是在一生當中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說三乘、說二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二乘是小乘、大乘,都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

想必清涼大師聽佛這個說法,他老人家有所感悟。我們在《華嚴疏鈔》裡面讀到,他說:「三乘學者,有因無果。

」跟佛《法華經》上講的乙個意思。為什麼?成佛才是果,不成佛沒那個果,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三乘學者,聲聞、緣覺、菩薩,有因沒有果。

可是諸位要曉得,本經是有因有果,了不起!有因有果的經有幾種?除了我們這個經之外,《華嚴經》、《法華經》,有因有果,其他經裡面都沒有。

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幾乎公認《華嚴》、《法華》是一乘教、一乘法,在大乘之上。另外還有一部經,《梵網經》,也是屬於一乘經。一乘經在中國古代祖師大德們公認的,只有這三種。

本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為什麼?《華嚴》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圓滿成佛。

本經字字句句都是講究竟的佛果,《華嚴經》所歸歸《無量壽經》,所以古人才說,這個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無上乘。我們今天有幸遇到這個經典,不能不說是多生多劫,也可以說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有一些遇到這個經還不相信的,我們看到,我們點頭∶「對!

對!他不相信,應該。」為什麼應該?

難信之法!他一接觸就相信了,那釋迦牟尼佛講難信之法,就講不通了。一般大家都相信了,這有什麼難處。

一般人難信,一般人學了之後就退心,我們點頭∶「沒錯!」確確實實如佛所說,起信念佛是因,念念作佛就是果,「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個教法真正不可思議。這是大乘的意思。

佛又在經上常常提示我們,像《華嚴》所講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所以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佛,佛的果報就現前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宋末元初趙子昂是乙個文學家,趙孟俯。字也寫得好,現在他的字帖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善於畫馬,喜歡畫馬,畫馬當然常常去觀察馬的形態、動作,心裡面天天在想馬。

有一天中午睡午覺,作夢也在那裡想馬,那真是全神貫注。睡的時間大概相當長,他的太太去叫他。那時候都有蚊帳,帳子一拉開,床上一匹馬,太太嚇得驚叫,他醒過來,問她∶「你叫什麼?

」「我剛才看到床上一匹馬。」心裡面想馬都變成馬,想佛不就變成佛,真的有道理。

諸位同修要記住,想菩薩你就變成菩薩,想鬼就變成鬼,想地獄就變成地獄,想什麼就變成什麼。佛對於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太清楚,教我們想佛,「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天到晚為什麼不想佛,去打別的妄想,這就錯了。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真正感到,乙個如法的唸佛堂非常需要,乙個真正如法的唸佛堂比什麼都重要。那個唸佛堂就是選佛場,到那裡去就是作佛的,這是大乘一佛乘的意思。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集)

什麼是大乘佛法,什麼是小乘佛法啊

3樓:aaa**王

小乘就是自我解脫 最高果位 羅漢

大乘就是成就眾生 修菩薩道 最高是佛果

4樓:匿名使用者

乘是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不同的車。一般分南傳、北傳。 大乘:北傳,**以梵文為主,從西域傳到中國。小乘:南傳,以巴利文為主,從東南亞傳過來。

5樓:深藍的迷沙

佛法本一乘,無二更無三。佛為利益眾生,方便開示,假名三乘。如乙個人幼時一名,中年版一名,權老年一名,都是同乙個人。

聲聞,緣覺,金剛,其實沒有高下之分。就像乙個人上小學,中學,大學是為了學習知識,而並不能說知識有小中大之分,分成三個是為了方便學習。修行總究是為清淨解脫,諸法圓通,入於滅度。

至於我個人認為講解眾生不生不滅性的經典就算大乘吧。而講解為人處事的經典可以算作小乘吧。

佛教大乘與小乘在佛法教義上有何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1、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乙個教主、導師,是乙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乙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2、在修持方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型)、「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3、在教義學說上的主張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

大乘佛教則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

7樓:匿名使用者

小乘的發心和動機,是重在個人自己的修行為主,所以就被稱為自了漢,最高只能達到阿羅漢果位,斷了一切煩惱,這樣的成就,已經是脫離了六道輪迴了。

大乘的發心動機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發大願,要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六道輪迴的苦海,也就是普渡眾生為主。大乘也可以說是心量大,故能達到菩薩果位,最後就能成佛了。

簡單的說,小乘是獨善其身,大乘是普渡眾生,區別在此。

8樓:匿名使用者

究竟什麼叫大乘佛教、什麼叫小乘佛教?他們之間有些什麼區別呢?

所謂「乘」,是梵文yana(音譯「衍那」)的意譯,有「乘載」或「道路」之意。大約在公元1世紀左右,印度佛教內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學說和教義教規的派別。這些佛教派別自稱他們的目的是「普渡眾生」,他們信奉的教義好像乙隻巨大無比的船,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此岸世界到達涅磐解脫的彼岸世界,從而成就佛果。

所以這一派自稱是「大乘」,而把原來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貶稱為「小乘」。但是這一稱呼,「小乘」佛教派別本身是不承認的,例如現在緬甸、泰國、伊斯蘭卡等國的佛教,一直稱為「南傳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於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乙個教主、導師,是乙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乙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並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禪定而獲得智慧型)、「八正道」(八種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於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內的「菩薩行」。

菩薩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謂菩薩,即指立下弘大誓願,要救渡一切眾生脫離苦海,從而得到徹底解脫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釋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階段,即在修習「菩薩行」的階段作為自己修行的榜樣,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張可以在家修行,並不強調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樣需要出家修行,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區別之一。

大乘教徒把菩薩的修行發放概括為「六度」、「四攝」。「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型,他們認為這六種方法是能夠脫離生死苦海,達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攝」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在與他人相處時需要遵守的原則,具體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認為這是菩薩救渡眾生時所應遵守的原則和方法。

為了與小乘相區別,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學說稱之為「菩薩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實踐稱作「菩薩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稱之為「菩薩戒」。

在教義學說上,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間的重要區別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張「我空法有」,即否定個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但對客觀世界的否定卻不徹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別則通過「分析」的方法來否定客觀事物,實際上卻承認事物的基本組成因素「極微」的存在,帶有唯物思想傾向。大乘佛教則通通常主張「人法兩空」,既否定人的主觀精神主題,也否定客觀事物的存在,他們認為關於客觀事物「空」的認識並不是通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緣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質實體,因而是「空」。

事物現象的存在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這是大乘思想,特別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乙個重要特點。另外在修行目標上,小乘佛教把證得「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

而大乘佛教則以「普渡眾生」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為最高的修行目標。

9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在世時根本沒有什麼上座部,大眾部等,也沒有什麼南傳,北傳,大乘和小乘的分別。部派佛教的出現是因為對法與律的詮釋的差別所致。僧團當時在教理和戒律上皆是一致,沒有多大的差異。

南傳佛法是肯定我們個人的修行,不依賴佛、菩薩、**神等的參與,這一點是具有極積的意義的。

教派的爭辯是無謂的,大乘和小乘的分別是大眾部佛教徒強加的分法,上座部佛教徒否認這種分法。從律藏來看,屬於上座部系統的律有[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巴利律];屬於大眾部只有[摩訶僧只律]。雖然在經典裡[根本有部律](卷45)及[雜阿含769經]曾提到大乘之名,這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在[雜阿含604經]以修行四攝法的稱為大士,在[增一阿含經](卷19)也提到大乘的六度;但這些都是部派佛法,不是佛陀在世時的原始佛法,根據口耳傳授世代相承的原始佛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北傳佛教在理論的發揮上可說超過了南傳佛教,但在實踐上,我們不可以一概而論,認為北傳地區就是大乘的,而南傳地區就是小乘的;這些都是無謂的,現在中國佛教空前興盛的是唸佛,素食與空談,這可以從網頁上的言論上清楚看到,而對生老病死的切身問題都沒興趣了。

南傳佛法教義簡單樸實,義理清晰,不含迷信色彩,不依賴宗教儀式,或是祈求天神**;充分肯定個人的學習能力,循序漸進修習、徹底開發我們心靈裡寶貴的智慧型和慈悲;於今生人世、講求踏實、明白因果業報的道理,尋求向善覺悟的道路;淨化我們人生的生活。佛說∶「我們是業的主人,是自己業的繼承人,由自己的業而生,是自己業的親族,依自己的業支撐而活,不論我們造何種業,善的或惡的,我們必將去承擔。」

南傳佛法是部派佛教時期的佛法,部派佛教的出現是因為對法與律的詮釋的差別所致。雖然南傳佛法也含有真正的佛法,同時比北傳的佛法還要純正的多。但世人爭強好論,耗時費力。

只要大家依法來修行一段時日,就再也不必多費口舌了。

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區別,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小乘佛法以自利為主,利他為輔。大乘佛法以利他為主,自利為輔。發心不同,得果不同,大乘佛法成就無上菩提,小乘極果為阿羅漢。小乘隻度自己,大乘度所有有情。但小乘最終也會成為大乘,只是時間很久。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1 哲學理論不同。小乘 主張 我空法有 否定主觀的真實性,但不徹底否認客觀存在 大...

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差別?佛教小乘與大乘有什麼不同

小乘佛法主要秉持的就是一些戒律和自我的修持嗎?目標是自我解脫。既然如此,大乘佛法真的高尚些,而小乘佛法真的低劣些嗎?相對大乘而言,是的。如果佛法的種種解脫道真的有優劣之別,是否可以認為,大乘佛子高於小乘佛子,比小乘佛子更加高貴呢?如果以標準的大乘佛子的法相來講,是的。賢題主,你問 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1 哲學理論不同 小乘 主張 我空法有 否定主觀的真實性,但不徹底否認客觀存在 大乘 主張 法我皆空 不僅否定了主觀的真實性,也否定客觀的真實性,是徹底的唯心主義。2 修行不同 小乘 認為必須自己切實修行,甚至要出家過乞討度日的生活。大乘 主張信徒可以作為居士,照常過家庭生活 經營,布施即可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