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21-03-30 15:24:48 字數 6320 閱讀 5903

1樓:北京燕園思達教育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

以往的教學思想

,教學模式大多是以知識積累為主,以能力培養為輔。作為過分強調知識,過分推崇知識,不正視接受知識主體的人。這樣極大的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激情。

在當今社會,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參與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的理論和觀點,掌握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的方法,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完成角色轉換。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改革陳舊的課堂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實現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觀念:

1. 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 

新課程下,教師應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由傳統教學方式轉向現代教學方式;由面向全體學生轉向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

教師作為乙個「學習的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教師作為乙個「引導者、促進者」要起到引導、促進學生體驗的作用;教師作為乙個「指導者、領導者」,要藝術的把握課堂教學過程的走向、引領著學生發展的方向;教師作為乙個「合作者」,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忘記自己是老師的身份,而把學生視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2. 教師對學生態度的轉變 

有什麼樣的學生觀 ,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教師的學生觀是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教師怎樣看待學生 ,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 ,對學生採取什麼態度 ,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我們教師的上帝,也是特定的認識主體和資訊交流主體。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把課堂當成是教師主宰的課堂,在現代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合作者。

必須意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乙個個「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裝滿知識的容器」。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每乙個學生的尊嚴,熱愛每乙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每個學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值得期待的。

我們不能用統一的尺度衡量每乙個學生,用統一的模式規範每乙個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的物件,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資源,是動力之源、能量之庫。

3. 教師教學過程的轉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是統治學,也不是代替學,教師的教是啟發學生的學,引導學生的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教師作用於全班所有的學生,學生既向教師反饋,又與同學交流,形成了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的網路。

此過程是師生對話、理解而達成「你-我」師生關係的過程,是乙個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是乙個體驗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在體驗中共生共長的過程。

首先,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由接受性、繼承性轉變為探索性、創造性。不是機械接受老師所教的知識,而是主動**,積極思考,努力創造。其次,知識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實現創新的手段。

創新教育中知識由目的因素變為過程因素或手段因素,學生應運用所學知識,不斷開拓創新。再次,教學內容上,要從單純的語言知識傳授轉向既學語言又學文化科技知識,培養人文精神。最後,教學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學法。

我們應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為出發點,最終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代教師的教育理念應當以學生的和諧發展為本,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把學生的發展情況作為衡量教學成敗的重要標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教育過程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教師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引路人,和學生互相交換意見、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成為學生最知心的良師諍友。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樓:新野旁觀者

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大膽拋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造乙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輕輕鬆鬆的學習。

隨著新時期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材的改革,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認識到如何培養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乙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顯得重要。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乙個重要課題。現將我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談談自己一點看法。

一、明確認識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即在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過程中,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創新意識、創新氛圍、創新能力的問題。

二、創設問題情景,誘發創新意識

激發學生的好奇觀念。好奇是創造行為的開始,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在創造性思維中具有觸發催化的作用。從而成為學生行為的內在動力之一。

設計巧妙的問題情境。設疑是探索科學原理的導向,是催促學生積極思維的源泉。科學研究、探索活動需要質疑,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高度質量的質疑技術呢?

首先要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層次,其次是疑問的隱蔽性和梯度。不能與結論太直接,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在解疑時有一定的點,順藤摸瓜,才能順理成章的解決疑問。

三、構造數學學科創新教育的氛圍

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要把這種潛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能力,應營造濃厚的適宜創新教育的氛圍,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乙個重要因素。應該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型、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2.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以公升學率為教育目標的應試教育,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處於高度緊張的機械知識傳授中。

很難形成創新意識,這些嚴重阻礙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轉變過去提倡教師「教」和學生「學」並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過渡,創造適宜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鬆教學環境。

3.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學習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知識就不能連貫起來,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最大限度提供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思考、討論等過程來發現新知識,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創新意識。

4.要多為學生提供互相合作學習的機會。互相合作學習是當今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之一,他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共同討論,互相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的環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發生和發展中去。

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通過共同操作,共同**、互相交流來促進學生進步和全面發展。通過合作有利於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和思考問題,培養其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產生創新思維。

四、結合教材培養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識讓學生聯想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出示松樹、衣服、蝴蝶、双喜等圖形,讓學生討論這些圖形所具有的性質,學生經過討論得出這些圖形是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側正好能夠完全重合。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當學習軸對稱圖形後,還可以讓學生以互相提問的方式舉例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實驗、歸類、模擬、推理等過程。

2.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形成創新能力。數學能力是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上的個性心理特徵。

其中數學技能在解題中體現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觀察、試驗、想象;實施階段——推理、運算、表達;總結階段——抽象、概括、推廣,這幾個過程包括了創新技能的全部內容。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加強解題的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同時進行有意識的強化訓練。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大膽拋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造乙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輕輕鬆鬆的學習,以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質,優良的思維品質,為社會培養乙個個合格的人才。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樓:匿名使用者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潮流。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把「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

下面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些體會。

一、靈活使用教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要想在教學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就應以學生發展為本,靈活地使用教材,科學地設計教學程式。教材是一成不變的,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不足以支撐學生興趣廣泛、深度較高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靈活的整改,才能使教材充滿生命力,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例如:

在學習完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後,我為了進一步讓學生體驗立體物體的空間感,鞏固已學知識。使學生從對長方體正方體單一的書本認識到多方面的立體感知。我設計了如下環節:

一、先將學生分組然後每組發8盒磁帶。

二、向學生出示問題:1、你能想出幾種包裝的方法2、各種方法有什麼特點,並計算出各自的體積與表面積。3、最節省的包裝方法是什麼。

4、自己動手試著進行包裝。通過學生的手操作,裝一裝、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試一試、議一議,找出最合適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就對長方體認識已從感性昇華到理性,並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進而培養其創新思維。

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理解知識。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經指出:「提出乙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我們知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問題,正是他們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他們深入認識某類問題的開始。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信任尊重每個學生,熱愛鼓勵每個學生,要時刻注意情感的釋放和啟發。教師的每乙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和充滿愛意的微笑,都可以無形中縮短師生之間情感上的距離,形成一種凝聚力,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實在在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學生感到自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以暢所欲言,自由發揮,大膽質疑,這樣有利於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想他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提出有一定水平的問題來。

要培養學生「質疑」,教師應做到:一是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奇怪問題不能斥責和置之不理;二是要鼓勵學生質疑,創設質疑情境。教師出示題目後先不要忙於解答,而應問:

誰能解答這道題?比一比誰的辦法多?誰是我們班的「小精靈」?

講完應問:誰還有什麼問題?誰還有不同意見嗎?

老師應該用這樣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三是教師應指導質疑,抓住問題的實質,提高質疑水平。這些,教師應面面俱到,融會貫通,才能培養學生「質疑」的好習慣,發展學生求異思維.為什麼小孩入學前總是天真活潑,問這問那,心中有千萬個為什麼,但讀完小學、中學後,問題少了,幾乎沒有了,難道是他們都懂了嗎?

並非如此,只是我們的教育有意、無意的壓抑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質疑的動機。例如:在教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問學生:

「你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學生紛紛舉手,提出了下列問題:為什麼要加「都」字?

為什麼要加「相同」二字?為什麼要「零除外」?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是否也不變呢?

接著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上的插圖和等式,並要求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結果學生不僅弄清了這些問題,而且培養了思維能力。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的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例如組織一些數學知識競賽、數學興趣小組、數學專題講座、週末數學晚會等。讓學生從生活和社會現象中找數學問題,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切磋和相互啟發,對社會現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索思考,自我分析、設計並解決問題,這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敏銳的觀察力是創新思維的啟動器。觀察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在觀察中及時的指導,科學地應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援學生對研究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例如:

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把一根細線的兩端各系乙個小球,然後甩動其中乙個小球,使它旋轉成乙個圓。引導學生觀察小球被甩動時,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旋轉一週形成圓形的過程。提問:

「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紛紛發言:「小球旋轉形成了乙個圓」「小球始終繞著中心旋轉而不跑到別的地方去。」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 組織與策劃 未成曲調先有情 教學是一種有計 劃 有目的 有組織的創造性活動.上課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都要仔細研究了解教材,把自己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體會用教案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講授這節或這堂課內容的依據.上課時,根據教案中設計好的學習過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組織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學生看看英文電影或聽聽英文歌曲,會有好的效果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 性和工具性學科,應該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作為人們語言交流和思想交流的基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逼到...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課程標準 提出 將科學 作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突破口 在課堂教學中把一部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改為 實驗,引導學生多思 多想 多看,打破思維定勢,實現創新學習,培養創新能力。觀察是進行 實驗的一項基本活動,科學的觀察是學好生物知識的前提。科學的觀察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將現在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