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如何正確育兒

2021-03-27 17:36:02 字數 5512 閱讀 1966

1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說,在面對父母隔代親的時候,千萬不要多加的指責,正確的做法就是多加的交流,把溺愛孩子的利弊分析給...

求一篇小學生育兒心得

2樓:匿名使用者

育兒心得

孩子,讓我們一起成長

孩子成長的過程,亦是父母成長的過程。為人父母,角色的轉換從孩子睜開懵懂的眼睛看世界的那一刻就悄悄開始了。和孩子一同成長,感受成長的喜怒哀樂,是上天賜予每一位母親的機緣,每時每刻都值得欣賞。

第三隻眼睛

很多人說,「千萬別讓孩子玩電腦啊,尤其是不能上網。」然後,一一枚舉網路危害兒童的例子。在這個問題上,我卻有不同的看法。

吃魚可能被魚刺卡到,但魚卻是好東西;用多了能致人傷害,但誰能否認人參是好東西呢?魚和人參的問題,就像網路,是度與量的問題,不該是是與非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都曾見過,焦急的家長在網咖外面徘徊,四處打探「逃跑」孩子的蹤跡。這些孩子情況不盡相同,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在家裡得不到網路,只能選擇外面的滿足。既然這樣,父母為何不選擇在家裡陪著孩子一起上網?

或許,可以成就新的「比爾蓋茨」呢。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3歲以後,我家孩子開始用電腦看動畫片,知道可以將經常去的網頁放在「收藏夾」中;學前班接觸拼音後,學會了使用搜尋引擎;上學後,學習任務多了,我們和他就上網時間進行了協商和討論,決定週末成為網上衝浪時間,平時一般不再上網。

不過,學習上的特殊需要,比如查詢資料、知識不受限,可以隨時上網。為了保證言行一致,孩子把「規劃」認真寫下來,貼在書桌前。做到「規劃」後的第一周,我們為孩子進行了慶賀,讓孩子體會到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喜悅。

對於孩子喜歡的電腦遊戲,我們也是全身心參與其中,甚至比他還要「喜歡」,從父母搖身變成「夥伴」,解決獨生子女的孤獨,哪怕時間很短呢。玩的時候一起玩,鬥的時候不讓步,一起討論問題,琢磨技巧,精益求精,力爭出類拔萃。我覺得,電腦裡的兒童遊戲,為孩子帶來了生活中沒有的角色體驗,很幽默,很有意思。

說實話,我也是真心的喜歡,陪孩子玩,彷彿自己也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童年只有一次,既然孩子們趕上了網路的時代,網路能夠敞開通向虛擬世界的大門,成為孩子看世界的第三隻眼睛,鍛鍊和豐富著孩子的想象力、動手動腦的能力,這眼睛,父母為什麼要冰冷的阻止呢?陪著他,咱也長出慧眼,該刪減的刪,該摒棄的棄,享受e時代的美好吧!

愛他的愛

每乙個孩子都喜歡小動物,渴望有自己的寵物。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是如此啊。照顧小動物,能使孩子體驗到照顧比自己弱小的群體的成就感。培養孩子的情商,就要理解並支援他的愛。

孩子爺爺家的院子裡,養過親戚送來的兩窩兔子。姥爺家裡白色的小狗,是孩子日思夜想的「夥伴」,做夢都希望把它帶到我們家。住在樓房裡,孩子只能喂喂蟈蟈、金魚、巴西龜、關在籠子裡的小雞,每一次都是盡力餵養,恨不得一口給喂個大胖子。

每一種動物都帶給孩子視覺和心理上的衝擊,活潑的、好靜的、胖的、瘦的,都是寶貴的生命。在網路裡,孩子養了「拉姆」,送他讀書、考試,帶他逛街,每週定期給他洗澡、吃飯,簡直像極了真實的家長。「拉姆」考試沒考好,孩子真著急,「拉姆」進步快,孩子高興得手舞足蹈。

我們經常感嘆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吃得好,穿得好,條件好,有什麼理由有煩惱?是嗎?我認為,每個時代自有每個時代的煩惱,老人們「憶苦思甜」不是已經成為了孩子們獵奇的鬧劇了嗎?

我們小時候,牽著狗狗四處跑,現在的孩子,在鋼筋水泥和紅綠燈裡,跑得起來嗎?既然每個時代自有每個時代的快樂,e時代的孩子,自然該有e時代的快樂,我們不該寬容嗎?

3樓:匿名使用者

用心去與孩子交流

-----小學生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小學教育是乙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們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關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乙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乙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

那麼,怎樣搞好小學教育呢?關鍵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特徵「對症下藥」。小學生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瑕,分辯是非能力差,同時有極強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

所以對小學生施教,作為家長絕不能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於引導,想

方設法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於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可以說「來,爸爸跟你一起想看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來一起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小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辯是非能力差,在家裡,我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後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文明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後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於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孫教授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願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只有善於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遊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當中遭遇到的煩惱向孩子傾訴,甚至把孩子當成發洩桶,人們常說「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說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說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說什麼也不聽了。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

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發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後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

總之,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們交流,即要耐心細緻,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他們嗎?

育兒知識3至6歲

4樓:愛畫畫的小笨豬

3到6歲,也稱學齡前兒童:主要是介紹寶寶的智慧型培養,心理發育等各方面的知識。

早期教育並不意味著要教給孩子某方面的知識(如英語、數學、特長等等,當然如果孩子真的興趣濃厚要給他們提供相應的環境)。

重要的是讓孩子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和條件,給他們表現自己和打理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很好的發展自己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定 。3歲小孩的本事變得比過去大得多,他們會不斷地向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如果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大哭大鬧 。

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步,他們的知識經驗,認識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技能、語言、思維,一切都在向前進步。

3至6歲的小孩子,你在家裡可以讓他看一些繪本,平時在家裡多教孩子讀一讀古詩宋詞,這些都是可以的,總之平時你要培養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孩子3到6歲的時候,這個是性格塑造的乙個關鍵的時期了,平時要給他一些積極向上的,一些合理的引導,不要動輒打罵孩子,不乖的時候都是有的,要有耐心。

擴充套件資料:

學齡前小孩進行早期教育

有無意識   3、4歲左右的孩子,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孩子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事物容易記住。寶寶的記憶很難服從乙個有目的的活動,如果這個時候讓他們做有目的的記憶是比較困難的。而到了學齡前後期,即5、6歲時,孩子的有意識記憶會逐步發展起來。

有意記憶是有目的的、自覺的記憶,這跟孩子的大腦發育分不開,也跟**提出的孩子能理解的詞的指示或要求分不開的。例如大人委託孩子做某件事,他會運用重複大人說話的方式來記住這件事。通過複述故事、回想昨天經歷等遊戲對孩子的有意記憶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機械記憶  **的記憶一般是通過對事物的深層次的理解,找出事物的特徵和聯絡進行記憶的。而孩子的記憶帶有很大的直觀性和形象性,通常只會機械的記住事物的外部特徵,不會對此進行分析。

例如孩子背唐詩,只是將字乙個乙個的背下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以及理解能力的增強,他們這種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會被逐漸被邏輯理解記憶所代替。

永續性  孩子的記憶範圍和保持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擴大和延長的,可以說,孩子的記憶是記得少、忘得快。記憶的精準性也同樣是隨著年齡逐漸提高的。他們對簡單熟悉的東西記得精確,而對複雜事物的記憶就有遺漏或歪曲。

例如孩子聽了乙個故事,他只會記住自己感興趣的某些情節,而對整個故事卻記不住或混淆了故事情節。有時候,由於孩子記憶力的這種不準確性,常會被大人誤解為說謊。

5樓:朦朧美

學習漢字,開發智力效果明顯。提前、集中、快速識字的意義在於利用識字過程訓練兒童的記憶力、開發兒童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育和提高,開發兒童的智力。3-6歲的孩子大腦就像是乙個空白磁碟,對於他們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理需要,這一時期若是錯過了將終生無法彌補。

6樓:雪v歌

一提到分享,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給小朋友一起吃。

」聽到媽媽這麼說,寶寶就在心裡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咬他呢。

」這**是分享,分明是剝奪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樣走入了誤區?又該如何讓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寶寶心理解析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歡的東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屬於他的東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別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我的」「不」成了這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

當然,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在這方面可能就顯得比較大度,但大多數寶寶都是佔有慾極強的小霸王。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監督下與別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換的遊戲。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寶分享

假定你在辦公室上班,老闆突然過來搶過你的膝上型電腦,並將它交給另外乙個同事,你會對老闆感激涕零,並且心甘情願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寶與小夥伴分享,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強求大的讓著小的

大多數媽媽都會告誡哥哥姐姐將手裡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沒法讓寶寶從這樣的分享方式裡獲得分享的快樂,更學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寶輪流玩

強迫寶寶輪流玩是最常見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別的寶寶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寶寶就急於將玩具奪回來。3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決寶寶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寶手裡的玩具

當小寶寶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乙個寶寶的玩具交給另乙個大聲哭鬧的寶寶。這無異於在向寶寶傳達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

看了之後感覺自己到做錯了。

什麼是育兒,什麼是正確的育兒教育態度呢?

育兒主要指的是對0 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乙個孩子還是胎兒的時候,他就能感受到母親或外界環境的種種影響,如悅耳或刺耳的聲音,母親安詳或焦慮不安的情緒 動作和心跳。孩子出生以後,逐建從乙個嬌弱無能 感覺混沌 無知無識的小嬰兒,成長發展為能適應社會生活,掌握了知識技能,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教...

單親媽媽,如何補足爸爸育兒的角色?

單親媽媽有時就是需要做一些比較嚴肅的事情,比如罵孩子,這也是不能慣著孩子。那麼這些做法,對於孩子就是不錯的。單親媽媽一定要堅強,給孩子樹立堅毅的形象,讓孩子感到安全感,同時也要教給孩子一些男孩子應該會對事情。教育孩子堅強,保護孩子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更加堅強,雖然沒有爸爸但是有媽媽雙份的愛。單親家庭,如...

如何正確學習,如何正確的學習?

一 保證良好的睡眠,不要熬夜,定時就寢。堅持午睡。二 學習時要全神貫注。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 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 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 的境界,只有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