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轉型期必須面對兩大問題 當前矛盾是什麼

2021-03-21 16:10:49 字數 3212 閱讀 9231

1樓:

中國社會的轉型遠不如經濟的轉型那樣來得順利,更不能認為中國社會已經定型了。然而,中國自從2023年確定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之後,社會轉型真正開始有了明確的指向。

中國經濟轉型從2023年開始,到2023年之後,基本轉型為市場經濟中的開發型國家模式。然而,關於中國社會向何種模式轉型,即中國社會定型的目標模式到底是什麼,仍然是乙個學術上存有爭議的話題。應當說,在目前的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國也接受了和實現著一些體現人類共同願望和政治訴求的價值觀。

但是,中國社會轉型的程序受到了幾個基本的前提條件約束。在這樣的約束條件下,中國社會轉型的特點就日益顯示出來。最重要的轉型特點就是政治轉型繼續按照中國價值觀而非英美價值觀推行。

進一步說,目前中國的社會轉型並不主要是指政治轉型。

中國社會轉型也受制於有關前提約束,這些前提約束條件可以歸納為:第一,中國始終按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確立社會轉型的基本原則。第二,中國始終堅持由共產黨來主導社會轉型。

第三,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第四,中國已經形成的法律框架和政治體制。中國的轉型始終受到前提條件的約束。

這既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實際社會經濟執行的客觀性。

從官方的意識形態看,經濟轉型的目標模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那麼,社會轉型的目標模式就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提出這個目標模式的背景出發,可以發現和諧社會的一些理論解釋:其一,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理想社會狀態的釋解;第二,社會主義理論中關於公平社會的理念;其三,中國計畫經濟時代的一些認識;其四,中國經濟轉型期中的一些認識。

但是,和諧社會作為一種轉型目標模式還缺乏理論概括。

總的說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轉型在世界範圍內看是一次巨大的、開創性的人類行為實驗,目前的理論都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釋這場巨大實驗。所以理論解釋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個僵局遲早是需要打破的。

目前,國內外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國社會轉型遠不如經濟轉型成功。批評最突出的觀點是認為社會轉型誤用了經濟轉型的方式,在社會事業領域大力推行市場化、產業化而導致社會公益活動的變異。

社會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屬性和規律性。第一,社會事業與經濟產業的根本目的是不同的。一般認為,經濟產業追求效率,社會事業追求公平。

其實,追求效率與追求公平並不是經濟產業與社會事業的本質區別。而是這兩種性質不同的活動外在表現形式。第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大致呈現超前、同步和滯後三種客觀性。

由於各個社會事業發展的具體誘因、條件、服務物件等的差異,因而從歷史角度看,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及其到達的水平不是齊頭並進的,而是有先有後。認識到社會事業具有的這三種客觀性有助於提高人們對發展社會事業的科學性和自覺性,避免冒進和保守兩種失誤。

為什麼說 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 ?

2樓:哈公主病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

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啟用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公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空間是人類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載體,經濟客體在空間中的相互關係和布局結構便構成了空間經濟。基於課題組前期的研究及判斷,中國將逐漸形成以多中心網群化城市體系為支撐的「一網五帶」巨手型城市中國經濟空間新格局。

3、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乙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公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慧型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4、從城市層面gdp空間分布及變化來看,中國東中一體與「一網五帶」經濟空間新格局進一步顯示。主要表現在:

第一,中心城市的經濟集聚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28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的前20%(57個城市)集聚全國近3/5的財富。第二,中部地區憑藉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撐正在不斷崛起,東北地區由於中心城市支撐作用下降而出現持續下滑。

3樓:戀勞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啟用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公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3.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乙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公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慧型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4.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5.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6.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7.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8.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巨集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新變化,科學進行巨集觀調控。

總結: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中國經濟轉型期必須面對兩大問題 當前矛盾是什麼

中國經濟處在轉型期具體什么意思 轉型的目標是什么

具體意思 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目標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的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資 擴大廠房 增加勞動投入,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又稱外延型增長方式。其基本特徵是依靠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實...

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徵,近代中國的基本特徵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的基本特徵 一 近代中國的基本特徵 1.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 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依然保持著。2.民族資本有了某些發展,但它的力量很軟弱。3.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軍事力量,成為中...

中國古代政教關係的基本特徵

把我國古代政教關係的特徵概括為以下九個方面 1 中國政教關係的歷史背景與西方存在顯著不同 2 中國式的 政教 關係要求宗教發揮教化功能 3 宗法文化是中國政治文化的核心內容 4 人文化的儒學決定了中國政教關係的走勢 5 以教輔政 是中國政教關係的主要特點 6 多元宗教和諧共生是中國的政治優勢 7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