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術發展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2021-03-04 08:55:05 字數 5623 閱讀 9914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美術傳統包括三大基礎特徵:

1運用象徵表現手法和獨具匠心新增組合。

2尊重自然但對形象進行大膽誇張、形象簡單、質樸;

3具有樸素的美感和特有的裝飾意味、色彩對比強烈、飽和、明快。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美術發展與當時的生活飲食起居密切相關。直觀、單純。

3樓:匿名使用者

從手法來講從宮廷手法到象徵寫意 再到風俗畫 最後 百花齊放 尊重自然 人文精神 是其不變的內涵

我國近代美術是在什麼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的,其發展有何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答:中國近抄代美術是在中國襲由封建社會淪為半bai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有我du們被動的遭受zhi

西方文化的衝擊到主動自dao覺認識西方文化的時代背景下的。  特點:1)中西文明的碰撞加劇,革新主義抨擊傳統美術弊端,主張吸收新思想改造傳統藝術。

2)新思潮藝術青年走出國門學習西方美術,出現第一批墾荒性的油畫家。3)「新學」興起,出現新型美術學校和專業,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出現雛形。4)在西方藝術思想的流入的影響下,出現新的畫風和流派,改變了國內畫壇死氣沉沉的局面,如「上海畫派」。

5)美術出版物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6)雕塑、建築、工藝等門類發展雖緩,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特色,民間藝術保持生命力近代早期美術留學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辛亥革命前 李鐵夫最早留學英美的畫家 油畫肖像**家 黑髮少女 畫家馮剛佰 李叔同 最早留學日本 歸國後在美術教育機構任教 後出家 號弘一法師 書法有較大成就 李毅士 最早留英學子之一 擅長人物肖像畫 故事畫 肖像畫有陳師曾像 王夢白像 故事畫有長恨歌畫意 辛亥革命後李超士 馮剛佰 吳法鼎 陳抱一 後有林風眠 徐悲鴻 潘玉良

5樓:權皓隱牧

中國近代美術是在中國由封建

社會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有我回們被動的遭受西方答文化的衝擊到主動自覺認識西方文化的時代背景下的。

特點:1)中西文明的碰撞加劇,革新主義抨擊傳統美術弊端,主張吸收新思想改造傳統藝術。

2)新思潮藝術青年走出國門學習西方美術,出現第一批墾荒性的油畫家。

3)「新學」興起,出現新型美術學校和專業,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出現雛形。

4)在西方藝術思想的流入的影響下,出現新的畫風和流派,改變了國內畫壇死氣沉沉的局面,如「上海畫派」。

5)美術出版物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6)雕塑、建築、工藝等門類發展雖緩,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特色,民間藝術保持生命力

簡述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

6樓:七七天七世紀

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了解歷史可以正確的看待現在社會主義文藝,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美學所研究的內容,他的發展過程同前人對美的看法所總結的理論。中國美學講究的氣韻、風骨、意境、神韻等,還有美與善(功利)講的密不可分,甚至混為使用,對現在社會主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意義。

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關於美與善(功利)的論述。墨子說:「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心常安,然後求樂。

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先質而後文。」既「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

」這說明美與功利善的關係,事物總是先有功利,然後才可然有美,美與功利與善是不可分的,要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就要解決現代人民的工作問題,只有吃飽了,才可然更好的發展當代的文化藝術,還有孔子說「里仁為美,君子**之美,不**之惡,孔子還提出尊五美,屏四惡等,孔子和墨子的美學思想都是強調了美與善(功利)的聯絡。但墨子是站在小手工業的立場上,代表他們的利益和思想。孔子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一切都是統治階級說話的,他所謂的善和功利的思想是指統治階級對「禮」和」仁義」都是為統治階級的社會等級秩序,社會思想和教化目的服務的。

荀子也說過:"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每是存在於天地之間的客觀事物,這些客觀事物之所以是美的,就在於"致其用".

這就是說是有功利性的,可以來為社會服務的.

在從藝術方面來講,中國古代藝術家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就是藝術家的主觀思想情感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我國的詩歌,繪畫,以及其他藝術中,常常以精練的語言、造型、韻律,創造出感性的美的意境.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既表現了春夜的怡靜的氣氛,又表現了詩人的愉悅心境.又如在造型藝術中所講究的形神.中國畫論把形神兼備作為藝術美的重要標準.

所謂神指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等;所謂形是指人物的外部表情特徵,語言動作表情等.如四川出土的"說書傭",東漢工藝品《馬踏飛燕》.都體現了藝術中的形神兼備的思想,當代的社會主義文藝,不管是在繪畫、雕塑、**對形神,意境的要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乙個優秀的作品不單只是在技術的高操,其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或是能給人有細細品味的地方,如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中的昭陵六駿,採用寫實手法,布局簡潔明快,造型雄健優美。

其六駿造型個異,或靜立,或疾馳,或患步款行,姿態生動.

中國古代藝術繪畫、雕塑、**等,因時代和作者的個性不同,其藝術也就有不同的風格,各種對美的理解,在其論述也是十分精到的.如《詩品》《畫品》《書品》等,對當時的藝術文化的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現在的電影藝術mtv等製作,因製作人的不同,其作品的風格也不同,有的雄偉大氣,有的狂放,而有的含蓄.抒情、瀟灑而優美.

雖現代藝術有許多借鑑西方美學發展自己,但主要受中國美學史論述的影響更深.中國本土文化藝術受外來文化藝術元素衝擊,而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中國美學史關於美的論述對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舞蹈歷史發展的幾個特徵

7樓:薄櫻淺夕

內容摘要:中國舞蹈在歷史發展的程序中,隨著社會制度的交替進步和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經歷了不同時期的各種歷史轉型,從這些歷史轉型中,我們可以窺探中國舞蹈發展歷史上的幾個明顯的特徵。從原始娛神與娛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賞的歌舞性、戲曲表演的程式性和當代舞蹈的專業性等幾個漸次的變化,我們可以獲知中國舞蹈發展的一些規律。

關 鍵 詞:中國舞蹈 歷史發展 娛人 娛神

作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國家,中國舞蹈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舞蹈的起源以人類社會之初的原始社會為濫觴,其生成和發展經歷了從圖騰舞蹈文化到巫術舞蹈文化、百戲舞蹈文化,再到獨立的舞蹈藝術文化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其歷史發展和社會發展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歷史發展的社會形態意識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國舞蹈文化的發展狀況和舞蹈藝術的形態。本文在梳理中國舞蹈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過程中,對中國舞蹈歷史發展中的一些特徵加以闡釋。

一、中國舞蹈早期的「娛神」特徵

任何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都具有不同的歷史軌跡和規律,中國戲曲作為中國藝術領域最為輝煌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最初的形態就具備「娛人」與「娛神」的雙重功能,與中國戲曲不同的是,中國舞蹈最初的形態只具備了「娛神」的單項功能,其原形結構則為原始的「宗教禮俗」。這些特徵從我國目前發現的古代崖畫舞蹈圖中可以略見一斑。

原始社會時期,舞蹈是原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出於審美的目的,而是出於原始生活的需要,那時的舞蹈主要表現在「圖騰崇拜」「祭祀祈神」「生殖崇拜」「狩獵儀式」等領域。圖騰是原始先民氏族神的標記,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和圖騰信仰,圖騰崇拜滲透到原始先民生活的各個領域,生活在圖騰崇拜下的原始先民,用舞蹈的形式來表現圖騰儀式中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如彝族「十二獸神」的舞蹈記載:

「舞蹈伊始,男女巫列為一行,各執一柄扇形羊皮鼓,為首女巫擊鼓起舞時,笙樂吹奏虎嘯聲,群巫按笙樂節拍舞蹈,舞蹈的主要情節是由為首的女巫帶頭表演仿效十二獸的聲音和動作,以象徵祭日十二獸的降臨……」我國各民族之所以有眾多的模擬鳥獸的舞蹈,與原始圖騰崇拜的文化基因是密切聯絡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也是從這裡開始起步的,從這裡可以尋求到其文化原形結構。

二、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形態

遠古時期,**和舞蹈是相伴而生、相輔相成、並肩發展的,樂和舞密不可分,「樂」時必有「舞」,「舞」時必奏「樂」。在《詩經》時代,隨著民間詩歌的興起,樂、舞又和詩歌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文化特徵和文化傳統。對於這類中國舞蹈題材來講,發展到唐代以至頂峰,主要有《陰康氏之樂》《葛天氏之樂》《雲門大捲》《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和《大武》、唐代的《立部伎》《坐部伎》《十部樂》等古代大型的綜合性藝術。

據《呂氏春秋》記載,《葛天氏之樂》就是遠古時期乙個部落的樂舞,該樂舞共分為《載民》《玄鳥》《遂草木》《奮五穀》《敬天常》《達帝功》《依地德》《總禽獸之極》八個樂段,每段都表現鮮活的主題,表現了先民們對豐收的祈求、對天地祖先的崇拜以及對人類的讚美。

三、既「娛神」又「娛人」的雙重發展特徵

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不斷前進,奴隸社會制度和封建社會制度的相繼建立,舞蹈也逐漸地告別了它的原始形態,如果說原始社會先民們的最初舞蹈是生命形態的原始記錄的話,那麼,到了奴隸社會,先民們不自覺地從原始時期的那種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態中走出來,並從全民性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一部分人的藝術活動和宗教政治活動。至此,中國舞蹈就在「娛神」與「娛人」的雙重縱深發展。這類舞蹈主要表現在周代的巫術舞蹈、儺舞蹈和漢代的百戲類舞蹈。

巫術舞蹈是巫術祭祀儀式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產物,舞者和祭祀者希望通過祈禱、獻祭等行為,求得與神靈的相通,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商代的《隸舞》,就是為求雨而作的一種祭祀行為。儺舞也是一種以驅鬼逐役為目的的祭祀儀式,歷經歷史的洗禮至今也盛行在我國民間,後來逐漸發展成今天的「儺戲」。

在漢代,「百戲」是一種包含**、舞蹈、雜技、武術、滑稽戲等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性的演出形式,民間舞蹈成為宮廷樂舞的主要內容,舞蹈通常融於「百戲」中表演。主要有《巾袖舞》《劍舞》《刀舞》《棍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舞蹈過程中的以舞說戲、依戲作舞的表演,成為了中國早期戲曲藝術形式的源頭。

四、舞蹈發展的程式性與專業性特徵

唐代舞蹈在整個中國古代舞蹈發展史中具有很高的歷史成就,以其巨集大的演出規模,納多國、多民族的舞蹈演出模式,以及雅俗共賞的姿態贏得了世人的喜愛,從宮廷的最高統治者到民間的老百姓無不好之,達到了一種頂峰時代。宋代舞蹈在歷史的轉折面前,獨闢蹊徑,以其獨特的方式創造出新的舞蹈的劃時代歷史,那就是具有程式性特徵的「隊舞」,繪製了乙個新的舞蹈形式。王建《宮詞》有云:

「青樓小婦砑裙長,總被抄名入教坊,春設殿前多隊舞,朋頭各自請衣裳。」就是有關隊舞的歷史文獻記載。由於明清時期戲曲藝術的發展,舞蹈作為戲曲藝術表現的手段之一,戲曲表演的程式性特徵決定了舞蹈表現的舞姿身段的固定性,形成了宋代戲曲舞蹈的高度程式性和綜合性的美學特點。

自遠古到明清,中國舞蹈在新舊世紀交替的過程中,承傳著舞蹈的精髓和內涵,融合在當代的社會火爐之中,中國舞蹈從明清戲曲舞蹈綜合性的形式中走了出來,直接憑藉人體身段去表現現實生活和人們的精神情感,將中國舞蹈推向了新世紀的輝煌。中國當代舞蹈是以專業性的舞蹈作品和專業舞蹈表演而著寫舞蹈歷史的,先後出現了裕容齡、黎錦輝、吳曉邦、戴愛蓮、賈作光等著名舞蹈家和一系列的舞蹈精品。專業型的舞蹈家和專業性的舞蹈作品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發展並壯大的,專業性的舞蹈教育也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開始蓬勃發展的,以2023年北京舞蹈學校(現北京舞蹈學院的前身2023年改大學)的成立為標誌。

總之,中國舞蹈自先秦以來,歷經幾千年的變化,先後經歷了先秦詩樂舞三位一體的女樂舞蹈和雅舞、漢代的道具舞和舞象、唐代的燕樂舞蹈、宋代的「隊舞」、明清時期的戲曲舞蹈、當代的專業舞蹈和舞蹈教育。所有這些在表現形式的演變上,都是乙個漸次演進、符合藝術發展規律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北達.民間舞蹈[m].中國社會出版社,2023年9月版.

[2]袁禾.中國舞蹈[m].上海外語出版社,2023年9月版.

[3]劉琴.舞蹈的起源與中國舞蹈的發展[j].文史博覽(理論),2007.09.

[4]陳鴻.論巫術儀式中的中國民間舞蹈[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06. 轉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2007年12月29日。共16張,本課件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程序作了詳細的概括,便於巨集觀把握詩歌的發展軌跡,簡潔。中國詩歌發展簡史人教版 中國詩歌發展史 一 天地山水 1 雄雞一唱天下白 唐 李賀 致酒行 2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 孟浩然 宿建德江 3 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 謝靈運...

中國古代詩歌起源,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

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詩詞,經歷了多次嬗變,幾千年來不斷發展。有文字可考的傳統詩詞可以追溯到遠古堯舜時代的民謠 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周朝出現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 匯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詩歌,並經過篩選編成三百零五篇的詩集。詩經 分...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脈絡

近幾年滾筒機jiojiojrtuju jhhhnmnjjjhbhvjvjg,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脈絡 1 先秦時期 散文 歷史散文 諸子散文 3 兩漢時期 辭賦 樂府詩。4 唐代時期 韓 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革新,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 柳的道路,完成了這次革新。5 宋代時期 詞。6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