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中國傳統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2021-03-04 08:28:26 字數 3968 閱讀 2432

1樓:覃小愛

主要特點為:

1、在道德價值的最終目標上,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價值的導向上,為維護血緣關係、宗法制度和君主**,強調個體服從整體。

4、在道德價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間的性質。

5、在道德價值的取向上,具有「重義輕利」、「貴義賤利」的傾向。

2樓:紫夜楓玲

有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徵;傳統思想對我們有深遠的影響,不可丟棄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1、在道德價值的最終目標上,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境界。

2、在道德價值的應用上,重視道德思想與政治思想的融合。

3、在道德價值的導向上,為維護血緣關係、宗法制度和君主**,強調個體服從整體。

4、在道德價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間的性質。

5、在道德價值的取向上,具有「重義輕利」、「貴義賤利」的傾向。

中國傳統道德有哪些基本內容?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我國傳統道德具有悠久的發展史,傳說堯、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經》,到漢朝傳為《五經》,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孔子發展的學說,被稱為儒家學說,以後儒家又將《五經》發展為《十三經》,這些儒家經典學說,成為我國道德的主要思想**。儘管各個時代我國社會的道德觀並不完全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但儒家學說是歷代我國社會道德觀的重要依據。

道德具有普遍性,對整個社會的所有人,不論身份,全都適用,道德面前是人人平等。《大學》上說: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人之有階級、等差,各國均不能免。

他族之言平等,多本於天賦人權之說。吾國之言平等,則基於人性皆善之說。以禮之階級為表,而修身之平等為里,不論階級、等差,人之平等,唯在道德。

道德是人們評價乙個人的尺度。乙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為。

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群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乙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一般來說,我國傳統道德基本內容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體現在哪些方面?

5樓:神奇領域的創作者

1、整體至上。

整體至上,「克己奉公 」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範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

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

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

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 。

2、仁愛兼利。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將「仁」同「愛人」相聯絡,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

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

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

3、自強不息。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絡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鬥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

《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

4、修身自律。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鑑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的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即夏曆(農曆)新年。

別稱:歲首、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

春節簡介: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

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6樓:傅行雲時代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理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幷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

7樓:匿名使用者

(1)注重整體利益、

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究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美德體現在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即:仁義忠孝誠信。

儒家思想就是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現在日本,南韓,新加坡,我國台灣省都把儒家思想列為人文思想的基礎。文化革命中大陸把儒家思想徹底否定了,甚至把偉大思想家孔子定為歷史反革命,與陰謀家**硬扯在一起混為一談。中國再不著手中國優良傳統的教育,正規社會的倫理和道德就會喪失待盡。

當然繼承儒家思想是指它的精華部分,對於封建消極的部分予以過濾掉,歷史總是在不斷發展的。

繼承和發揚光大中華美德及優良傳統已迫在眉睫

簡述藝術的基本特徵,簡述藝術的四個基本特徵

元四家 指中國畫上的黃公望 王濛 倪瓚 吳鎮四位元代畫家。其共同特色,是以 雅潔淡逸 山水畫風。強調水墨畫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處於乙個時代,年齡相近,他們的風格和特點 黃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華滋 王濛是畫山水多至數十得,樹木不下數十種,千巖萬壑,迦環重迭 吳鎮山水蒼茫沉鬱 倪瓚山水,所謂 天...

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 價值觀念 行為準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 遺傳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 變異性。她無時...

簡述中國傳統飲食的境界,簡述中國傳統飲食的十個境界

境界一 果腹 吃的第一大境界當然是 果腹 俗話說就是填飽肚子,就是乙個 吃 字。形式比較原始,只解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這個境界的吃,不需要費心找地兒,各種商場的小吃城 街頭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 各式麵館 永和豆漿等,西式快餐的麥當勞 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盤宮保雞丁,一盤白菜豆腐,外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