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文化的內涵與分類什麼是文化內涵?

2021-03-05 10:52:08 字數 5307 閱讀 718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關於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定義有多種。據國內學者說有500多種。我沒有看到關於500多種的資料和論述,大概這是基於任何乙個人說了文化是什麼就算是一種定義所得出的數字。

據國外哲學家說,現在已有20多種定義;大概這是就比較權威的著作而言,我認為後一種說法是比較可信的。

由於文化的定義五花八門,又由於有人不研究文化本身,而熱衷於在定義中折騰,所以有的學者主張「最好不下定義」。我想這是希望人們把精力集中於實實在在的基礎研究,不要在定義問題上爭論不休,而不是「定義不可知論」。定義是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儘管出發時的認識和到達既定目標時的認識會有差別,甚至可能是較大的差別。

對於研究工作來說,定義還是需要的。

我比較同意如下的說法: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制度與精神。這個定義裡有幾個要點。

1.自然界賜予人類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2.即使是人類在蒙昧時期所創造的,也是文化。3.非人類所創造的不是文化,如猴子所畫的畫,螞蟻所堆積的蟻山,蜜蜂所造的巢。

4.文化是人類有意創造的,無意識形成的東西不是文化,例如嬰兒塗抹的東西。

當然,任何定義都不能把定義物件囊括無餘,物件的邊緣也常常是模糊的。例如對於弱智者的藝術作品應該怎樣界定?這是值得研究的。

二 文化的分類

關於文化的分類,說法很多,角度也多種多樣。有的學者還從教學或學習的角度又重新分類。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根據文化自身的本質屬性進行分類,然後在這一前提下再參考教學或學習的特點和需要進行再分類,否則類是分了,條分縷析,但是在進行具體操作時卻難以遵循或自亂其例。

把文化分為三類:

1.物質文化:衣食住行

這是以物質形式顯現的文化,是物質層面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經濟基礎和思想觀念在人民生活中的直接反映。

2.社會文化:藝術、民俗、宗教、制度、法律等

這是上層建築中的主體。

藝術雖然主要也是憑藉物質顯現,但是物質不是其本身。例如雕塑、繪畫。

民俗無所不在。它實際是民族哲學觀念在人民生活中的外現。但是民俗的**(或者說對它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多元的:

自然規律、生活規律、生產關係和生產力、政治制度、學術流派、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等等。但是民俗的整體卻不是這些**、決定性因素的拼合,而是經過了民族的選擇、加工,集中反映了民族的哲學觀念。

宗教是超國界、超民族的。即使是外來宗教也是民族的文化,這是因為任何宗教當它要在乙個國家或民族落腳生根,就必須與當地文化相融合,即吸收本土文化的營養,以適應當地人民的心理、習慣。這樣,所有國家和民族的宗教也就成了本土文化的乙個組成部分。

例如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教,對於中國都是外來的,但是它適應了中國社會,因而在中國生根了,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襖教、景教、摩尼教、猶太教等就被排淘汰了。即使是佛教,其中有些宗派,例如唐玄奘所宣倡的「唯識宗」,在紅火了幾十年後很快就衰落消失了。其原因,歸根結底是由於違背了上述的原則。

3.哲學文化(包括社會和生活觀念、審美觀念)

這是上層建築的核心。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有關哲學體系的論述,都是學者歸納的,是民族的哲學觀念的總結和概括,而不是民族哲學觀念本身。民族的哲學觀念既體現在民族的這些著作當中,更多的則滲透在民族的形而下的種種形態中,也就是上述的第一類和第二類文化中。

中華民族的哲學和觀念是動態的,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所有外來的文化,不斷豐富提高。但是,綿延了幾千年的中華哲學,畢竟有它的核心,有其萬變不離的「宗」,這就是中華民族所探求到的自然與社會、主觀與客觀的真理。不把握這個核心,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會就事論事,甚至會曲解事物的本質。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傳統哲學的研究方興未艾,研究越來越深入,但是可供我們馳騁的空間還很大,也就是說,現在的研究距令人滿意的水平還有不小的距離,需要我們開拓的課題還有很多。

文化的三個層次間是互相交叉、滲透的,有時同體共存。例如建築物是物質,但其格局、規模、裝飾,都與藝術、民族習慣、政治制度有關,與民族的哲學觀念有關。即使像「行」這樣的事物,也脫離不開民族的這個文化體系。

中國古代對行路的各種方法、形式都有規定,同樣體現了主體文化對人的要求與束縛,是當時政治制度的反映。①又如我國古代「和而不同」的觀念,在烹飪、器皿等物質文化中都有所反映;自先秦形成的天人觀念在宗教、民俗、制度上也時時體現。社會文化對物質文化和哲學文化的滲透、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例證不勝列舉。

例如佛教對中華文化中藝術、民俗、制度方面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從敦煌藝術到老太婆的拜佛,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這方面的情況無須多說。佛教對中華固有哲學和觀念的影響則比較複雜。一方面佛教對中華文化產生影響,豐富了中國的哲學;另一方面佛教也接受了不少中華固有文化中的哲學營養,使之適應中國,並且最後走向了佛教本土化。

例如漢民族自古講究修身養性,講究自省;同時,中國的哲學引導人們入世,不主張苦行,這是和早期佛教在印度流傳時極不相同的地方。佛教在中華文化面前退卻了,「人人有佛性」、「見性即佛」等學說成了中國佛教重要特徵的一部分。

2樓:紉江離

「從人種志學的觀點來看,文化或文明是乙個複雜的整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乙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這是在學術上的明確定義,首先由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泰勒(e.b.

tylor)提出。

一般將文化分為三類。第一是有形的、具有物質特徵的物質文化;還有以行為規範為主體的規範文化;最後是認知文化,指人類的各種知識,包括態度、價值和信念等。其中,後兩者還可以歸屬於與物質文化相對的精神文化。

什麼是文化內涵?

3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文化是什麼?龍應台在一篇同名散文裡這樣回答:「文化?

它是隨便乙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乙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

電梯門開啟,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把別人擠開?」

從事對外報道之初,筆者曾十分迷茫:「對外報道能做什麼?」一位師長的話成了我的「開口奶」:

「其實現在外界對中國仍缺乏了解,有很多可做的。」於是在後來的7年中筆者一直嘗試著尋找讓外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國人、中國文化的題材。

一位資深的美國**人曾說:中國記者正坐在金子堆,隨手一抓就是新聞。快速變化的中國每天都發生著值得記錄的事。對外報道就是把發生在中國的故事說給外國人聽。

不同於硬新聞的短兵相接,文化報道在對外報道中起著春風化雨的作用。

報紙的頭版通常承載著讀者覺得必須看的內容,如果不看心裡就會覺得不安。而文化類稿件通常在報紙二版以後,讀者通常認為不一定要看,因此文化類稿件更需要有吸引讀者眼球的力量。

題材上,對外報道的選題與對內報道有所不同。國內的熱點話題未必是國外受眾的興趣點,如對內報道可以專訪超女快男,但在海外受眾的眼中,他們是陌生的,他們所關心的主要是海選這

4樓:孤倚危樓

文化內涵是乙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乙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

文化內涵大致可以表述為:廣泛的知識並能將之活學活用和內心的精神和修養。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的內容。

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要做出產品的文化內涵,做為品牌來說都對自身有所定位,市場人群,年齡,男女,人群的文化內涵(品味),做為設計來說只是用什麼樣的元素來表達品牌的乙個內在的審美,是客觀存在的,而品牌的一種走向也不是我們一兩句就能搞清楚的。

讓產品更有內涵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更有內涵,產品的文化內涵有外在賦予的,也有在設計之初就作為設計元素來進行創作的,要真正做到有文化內涵,還是要在設計之初就融入進去,或者是說就是那某個文化做媒介來進行設計。

其實現在很多公司設計出的產品都是後天賦予的文化內涵,要讓產品真正體現出文化內涵還是需要從根本抓起。

家具的文化內涵,加入wto後,中國本土的家具行業開始致力於產品的研究設計與市場的開發,各大家具行業開始陸續出現並且迅速發展,所研發出來的產品也更加符合中國的傳統理念,經久耐用,質**低。

但是前期對辦公環境不太了解,後來慢慢學習後,逐漸跟上了國際的步伐。發展至今,國內辦公家具市場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沉澱,體系已經越來越成熟了。

中國飲食文化內涵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係等,深厚廣博。

文化有兩種,一種是生產文化,一種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為生活所用,沒有不為生活所用的文化。

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

至於對文化的結構,不同的說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為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範自身行為和調節相互關係的準則。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

心態文化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

有些人類學家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高階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指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關係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層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價值觀的美醜定義,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係相關的個人角色。高階文化和大眾文化均植根於深層文化,而深層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眾文化中,以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學主題反映在高階文化中。

廣義的文化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物態文化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它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範構成。

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三是行為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態文化層可細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兩個層次。

禮儀文化的含義與特徵,禮儀文化的內涵是什麼?急求!!!

一 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 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 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由於禮儀是社會 道德 習俗 宗教等方面人們行為的規範,所以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

什麼是壽星文化?福祿壽星的文化內涵

壽星 的形象是怎樣的?壽星中國民間流傳的一位神仙。白鬍子老頭兒。額頭高突。手拿拐杖。經常捧個壽桃。如同下圖。張硯鈞畫作 張硯鈞畫。壽星的形象一般最大的特徵是前額凸起的大腦門兒。然後是著拐杖。拐杖上面有酒葫蘆。張硯鈞圖 張硯鈞畫壽星。壽星的起源是什麼?我國的壽字藝術,源遠流長。而壽星,則一般特指天上主...

劉的意思和文化內涵,劉姓,取名。要有內涵,文化。

劉拼 音 li 部 首 刂部 筆畫 6筆 造字法 原為形聲 字義 1.姓氏。2.古代 兵器,象徵皇權。劉姓是中文姓氏之一,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 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 nciis 顯示,劉姓是第四大姓,人口在7000萬人以上,大約佔漢族人口5.4 在 百家姓 之中排第4位。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為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