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描寫月亮的片段,抒發了作者怎樣

2021-03-04 00:47:15 字數 5090 閱讀 1551

1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對荷塘和月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抒發了作者苦悶彷徨的感情

2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月色通過對荷塘和月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抒發了作者苦悶彷徨的感情,學習

3樓:情不知何生何起

抓住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

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在

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誌(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覆出現)。

二、掌握散文散文的語言特點

散文的語言感**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

它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要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的語言風格,

甚至修辭,才能既理解詞語的表層意義,又理解其深層含義。

三、理解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美的

散文可謂

「無韻之詩

」,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

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

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

要調動豐富的想象,

結合自己已有的知

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昇華。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個人覺得: 從文中第一句即可看出,作者是因生活中各種瑣事,導致心裡很壓迫,趁月夜裡出門疏洩一下。

欣賞下美景,回憶下生活,順便念兩首小詩,體味文字的美妙。僅此而已!發洩發洩!

5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當初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我覺得很迷惑。明明是一篇描述美麗景色的文章,卻被中國的革命思想包裹了一番。

不過,時隔這麼多年,似乎有點理解朱老先生的想法。我想那是一種苦悶無法緩解的感情。那個時代的中國是很令人失望的。

所以,暗夜之下折轉難眠的朱老先生,能在一片月光之下看到如此充滿生機的畫面會對他的心境產生不可名狀的溫柔。

《荷塘月色》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心情變化過程

6樓:匿名使用者

朱自清先生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首先,說明作者的思緒變化:不靜→求靜→得靜→出靜,回歸現實,高於現實

帶著淡淡的憂愁走出家門,趁月色出來散心,順著幽靜的小路一路走來,自然而然地來到了日日經過的荷塘邊,一去看那月下的荷塘。月色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比之白天又別有一番風致。荷葉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出汙泥而不染」的特性。

荷花又是形態各異的:「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上「嫋娜、羞澀」二詞,在作者的眼裡荷花儼然已是仙子一般了。

作者用細緻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美形象似已展現眼前。

這還不是最美的,一縷「微風」讓這副極美的荷花圖動了起來:「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霎時,荷香如歌,似有若無,花葉顫動,流波溢彩,葉、花、形、色、味渾然一體。人也在微風中全身心地沉醉在這荷塘美景之中了。

而這似乎還不夠極致!再看看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葉下的流水被密密的葉子遮住了,不能看見,而葉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卻在 「靜靜地瀉」著,乙個「瀉」字,化靜為動,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動感;「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乙個「浮」字又突出了霧的輕飄朦朧。

葉子和花在薄霧籠罩下,迷迷濛濛,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如夢似幻。月色迷濛柔和、薄霧輕籠飄浮,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滿月而有淡淡的雲霧,給人的感覺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卻是恰到好處。

作者在這裡無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悅。「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 楊柳的倩影不是 「投」在荷葉上,作者偏偏用了乙個「畫」,彷彿是一位繪畫高手在潑墨揮毫,精心描繪一般,使投在荷葉上的影子貼切自然、美麗逼真,富有情趣。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水**融,作者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這美麗的景色可以讓作者忘記自己的憂愁了吧?但是「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都沒有。」作者還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給優美的月下荷塘披上朦朧的輕紗,清幽淡雅、安謐柔和、朦朧和諧,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

讀著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彷彿在那幽徑上走著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綠的荷葉,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濛、薄霧繚繞的荷塘便又展現在眼前。

一 以真言寫真景

《荷塘月色》描寫了哪些景物呢?文題標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歷代詩文中寫荷塘的不少,寫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絕對區別於其他的「荷塘」、「月色」。這裡的荷塘不會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裡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裡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這裡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為作品鮮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特定環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發的真摯感情才有可靠的寄託,才讓讀者感到真實親切。

先看對荷葉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們拋開特定的環境,用「青翠的玉盤」來比喻荷葉行嗎?

當然行,而且表現力還相當強。這樣的描寫既繪出了荷葉的色,又表現了荷葉的質,還狀摹了荷葉的形。然而這種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裡,或濛濛細雨中,絕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難辨質,月色中所見的荷葉,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態,與裙十分相似。

寫荷花,原文連用了三個比喻:「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荷花嬌豔華貴,堪以美人作比。

宋代詩人楊成裡的《蓮花》詩中就有「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的句子。朦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剛出浴的,朦朧之感恰當好處。相反,若不是在朦朧的月色中,而將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幾分牽強。

文章這樣描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種斷斷續續,似有似無的感覺絕不會產生於書聲琅琅的清晨,也不會產生於陽光刺目的中午,只能產生於「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的寂靜的月夜。

我們再看另乙個寫花香的句子:「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清香,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紫藤蘿瀑布》)這是燦爛陽光下的花香,紫色的花兒正「在和陽光互相挑逗」著,滿目耀眼的紫色刺激得作者生出「香氣也是淡紫色的」這樣的感覺顯得十分自然。

直接描寫月光的只有一句,本文多是以影寫月,這也是被歷代文人所稱道的表現技法。「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倩影,卻又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裡的黑影參差且斑駁,給人一種搖盪起伏的去感。為什麼?就因為它是落在荷塘裡。

荷塘裡「微風過處……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象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黑影落在這波痕上面,當然更顯參差和斑駁。也正因為荷塘處於這種動態,楊柳的倩影才象「畫」而不是「印」在荷葉上。

也正因為有了那道凝碧的波痕,光與影才現出一條條五線譜似的曲線,讓人聯想到「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二 以真言抒真情

文壇許多作家為了寫出不朽之作,都刻意追求作品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文章寫出來,又往往給人矯揉造作之嫌。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而乙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缺乏精深的語言功力,以至造成一字不穩,真情盡失的遺恨。《荷塘月色》一文則能以準確貼切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因置身於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悅」,以及社會帶來的又終究難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是美妙溫馨的,這樣的景色當然能給人以喜悅。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過寫景的詞語便不難體察作者當時喜悅的心情。葉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嫋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花香似「歌聲」,光與影如「名曲」。

這些詞語哪個不飽含喜悅色彩?但這種喜悅畢竟是「淡淡的」,沒有激動和狂喜。上節提到的刪去的「剛出浴的美人」一喻,除了它有悖於特定的環境外,也與「淡淡的喜悅」這一特定的情感不諧。

試想,面前立一群「剛出水的美人」,表現出的喜悅還能是「淡淡的」嗎?

在整個寫景過程中一直充溢著這種「淡淡的喜悅」,但原文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後還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僅此一句,就足以攪擾了溫馨的美景,破壞了喜悅的心情。峭楞楞的鬼影帶給人的只有恐怖,沒有喜悅,就連那「淡淡的哀愁」也不會由此產生,更不會生出「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聯想。

儘管身處良辰美景,到底無法排遣「淡淡的哀愁」。「乙個人在蒼茫的月光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語中置一「覺」字,文章便增添了無窮意味;少這一字,則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悅,沒了哀愁。

還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中的兩個「一定」,更能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難言的苦衷。

在對美景的描寫過程中應該盡是喜悅了吧?也不盡然。看這句:

「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的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描寫路燈,盡選消極的詞語和事物,而且句式舒緩,語調低沉,讀者從字裡行間似乎能聽到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息聲。同是寫燈,《我的空中樓閣》是這樣的語言:

「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在這如歌的行板中洋溢著作者按捺不住的喜悅。以上兩段描寫,詞語當然不能互換,就連句式也絕不能互調。

作者對荷塘月色懷著什麼心情,荷塘月色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

貫穿抄全文的感情線索 心情的不寧襲靜 遊荷塘排遣不寧靜 喜悅與哀愁 惦著江南更添苦悶 回到現實,仍不寧。行文順序 以夜遊荷塘的行蹤為序 出門 緩步前行 荷塘 荷葉 荷花 月光 樹木 山色 懷古思鄉 進門。荷塘月色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 一 荷塘月色 描寫了哪些景物,我們從文章題目就能知道,描寫的是荷塘...

荷塘月色作者為什麼心煩,《荷塘月色》的作者是什麼?

這是 五。四 時期一代知識分子的共性,在那個憂國憂民的年代,有志於愛國 民族抗爭的知識分子都在憂鬱和苦悶中保持著自己的良知,既是與民族憂患抗爭也是和自己的命運抗爭。朱自清在家庭變故和國家內戰的雙重壓抑下,為了自己也為了國家前途而輾轉北上,可謂前途未卜,彷徨 苦悶是在所難免的。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寫下 ...

荷塘月色的作詞是誰,《荷塘月色》的詞曲作者分別是誰?

荷塘月色 作詞 張超作曲 張超 演唱 鳳凰傳奇 文章是朱自清,歌曲是張超。好像是 文章是朱自清,歌曲是張超。荷塘月色 的詞曲作者分別是誰?知名 人張超,1981年出生,中文系畢業,男,貴州人。大學時代曾組建樂隊 夜郎 主攻吉他和鍵盤,擅長詞曲創作。1 荷塘月色 是鳳來凰傳奇源演唱的一首中國風歌曲,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