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畫出文中直接表達作者感情的文字,看看

2021-03-30 15:27:45 字數 5507 閱讀 1478

1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觀點認為此文表現了朱自清苦悶彷徨的情緒的基礎上 ,從「荷」、「月」文化特有的內涵等角度提出了朱自清旨在托物言志 ,以「荷」明志 ,表達了朱自清的人格理想 ,即 :潔身自好 ,不與世俗社會同流合汙。

2樓:**飛**車

荷塘月色是美妙溫馨的,這樣的景色當然能給人以喜悅。本文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過寫景的詞語便不難體察作者當時喜悅的心情。

《荷塘月色》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心情變化過程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3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個人覺得: 從文中第一句即可看出,作者是因生活中各種瑣事,導致心裡很壓迫,趁月夜裡出門疏洩一下。

欣賞下美景,回憶下生活,順便念兩首小詩,體味文字的美妙。僅此而已!發洩發洩!

4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當初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我覺得很迷惑。明明是一篇描述美麗景色的文章,卻被中國的革命思想包裹了一番。

不過,時隔這麼多年,似乎有點理解朱老先生的想法。我想那是一種苦悶無法緩解的感情。那個時代的中國是很令人失望的。

所以,暗夜之下折轉難眠的朱老先生,能在一片月光之下看到如此充滿生機的畫面會對他的心境產生不可名狀的溫柔。

荷塘月色表達了朱自清怎麼樣的情感

5樓:l牛奶與奧利奧

傳統觀點認為此文表現了朱自清苦悶彷徨的情緒的基礎上 ,從「荷」、「月」文化特有的內涵等角度提出了朱自清旨在托物言志 ,以「荷」明志 ,表達了朱自清的人格理想 ,即 :潔身自好 ,不與世俗社會同流合汙。

6樓:黑罌粟的老巢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散文家。他以詩歌創作步入文壇,但代表他最高文學成就的卻是他的散文創作。他創作的散文作品,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洗禮,依然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朱自清自幼少年老成,性格內向,在上學期間不大愛說話,也很少與同學交往。在後來的生活中,他是九個孩子的父親,承受著巨大的家庭重擔和生活壓力。在事業上,他積極進取。

為了激勵自己加倍努力,他改號「佩弦」,取《韓非子》「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之意。在道德上,他嚴於律己,追求道德的完善。與同時代的青年作家相比,朱自清似乎更多幾分卓然儒風。

他沒有郁達夫式的頹廢,也沒有徐志摩式的風流倜儻,是一位溫文爾雅,深諳中庸之道的謙謙君。他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處世行事,無所偏倚。

這種和平中正的性格反映在他的散文創作中,就是溫雅以發情,委婉以諷事。朱自清的散文往往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不徐不急,有張有弛,體現了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表現出一種「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他的散文雖然是抒情的,但卻很少有強烈的、偏激的情緒,而多是一種沉痛隱憂; 即便是寫到喜悅,也還會伴隨著隱約的苦澀。

如《背影》,以平實的口吻寫出家道的不幸,平實得甚至有些壓抑,「父親」的矮且胖的「背影」在這種壓抑感中有更震撼的感染力。即使是他的寫景散文,從景物描寫中透露出來的情懷也同樣是這般摻雜著微微的痛楚。《荷塘月色》在密密的景物描寫中,那種「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落寞直指人心。

朱自清的語言藝術是最為人稱道的。他的散文呈現出一種樸素自然的語言風格。他一向追求「談話風」的語言境界,認為文學只有像「尋常談話一般,讀了才能親切有味」。

因此,在創作中他大量採用日常口語,娓娓動聽地進行敘事說理,繪態傳情,使人讀著猶如和作者促膝談心,感到親切自然。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一開篇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似乎把讀者當做可以傾訴的朋友,讓人覺得誠懇自然,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了那種情境中。再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衣,帶上門出去」,「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等等,都平白如話,自然流暢,讀之使人感覺分外親切。

朱自清不僅追求語言的鮮活生動,還強調語言的錘煉。他對語言是十分講究的,具有很強的語言駕御能力。他的語言看似普通,不做驚人之語,但實際上是經過作家的精心錘煉的。

只不過作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出之,因而不露一點斧鑿痕跡,顯得十分自然。這種例子在《荷塘月色》中比比皆是。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緊扣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這個比喻,寫月光照耀,一瀉無餘的景象,再加上「靜靜地」這個修飾語,就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絕無聲響的幽靜。

再如「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裡」,「浮」這個動詞把水氣和月色交織在一起,霧的輕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漸擴散的特點準確地表達出來,給畫面塗上了一層素淡清雅的底色,月色朦朧,若有若無,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乙個「瀉」字,乙個「浮」字,用得絕妙之極。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還富有**美。他常常運用疊字疊句來深化物態情貌的形象感。如在《荷塘月色》中他用「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層層」形容它的深度,「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又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是「遠近高低」的連用,極寫荷塘四面樹叢之茂密。

這樣使用,不僅使文章富有藝術表現力,而且使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富有**美,達到了作者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

朱自清的散文以漂亮、縝密著稱。漂亮,指筆觸的細膩,描寫的生動,畫面的優美。縝密,指構思的精巧,結構的嚴謹,講究謀篇布局。

朱自清是一位善於以文字做畫的高等畫家。讀他的散文,有如觀名畫、讀好詩之感。這種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的形成,得力於他對自然景物的細緻觀察,對聲音、色彩的敏銳感受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這裡著重談談《荷塘月色》中新穎別緻的比喻和精妙傳神的通感。

朱自清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他的比喻,往往能出乎人的意料,發前人所未發,但又在情理之中,貼切自然。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喻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賦予荷葉動態的美,極為生動,又極為貼切。

再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裡的星星」兩個喻體同時比喻「白花」,分別突出蒼茫的月光底下的荷花的光亮和白花在綠葉叢中隱約閃爍的動態。從色彩和光華上極寫荷花之美,十分生動形象,又不落俗套,很能喚起讀者詩意的聯想和想象。

另外,朱自清也善於運用通感手法來塑造形象美。例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是嗅覺感受,可聞而不可聽,可嗅而不可見。作者把淡淡的清香比做渺茫的歌聲,就讓讀者很形象地體會到這香氣是飄渺不定、似有若無的,非常新穎而又貼切。

再如「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把樹影與月光交織在一起時所構成的黑白相間的優美畫面的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激起讀者無窮的遐想。這樣寫,不但可以促使讀者進一步想象荷塘上和諧的畫面,寧靜的氣氛,而且大大豐富了月下荷塘詩一般美的意境。

朱自清散文的縝密表現在結構的勻稱和精巧上。他的散文篇幅大都比較短小,多則千把字,少則三五百字。要在極經濟的篇幅中構思作品,因此,他十分重視結構藝術,善於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的提煉和選擇。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以時間為順序,從作者在心緒不寧的夜晚出遊荷塘寫起,到遊歸結束,以感情的發展變化為線索,隨著作者足跡的或行或止,視線的遠近高低,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描繪景物,抒發感情。這樣的結構嚴謹細密,脈絡清楚,有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達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貴境界。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們不僅要體會自清先生那貌似平淡通俗實則濃縮雋永的文風,還要學習自清先生正直高尚的品格。他的作文與做人,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可以告訴我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為什麼要選取「荷塘」與「月色」來作為抒情的物件嗎?

7樓:擇痕

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本來,無論是荷塘還是月色,都不過是自然界的客觀景物,但在朱自清眼裡,它們都成了寄託自己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載體。

許多論者在分析本文時,多抓住「荷塘月色」的「朦朧」大作文章,認為這反映了作者撲朔迷離、如煙似夢的愁緒,所謂「借朦朧之景抒朦朧之情」。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但只說對了一半。自然界的「朦朧之景」多的是,可作者為什麼要選取「荷塘」與「月色」來抒情呢?

問題的實質,在於這裡的「荷塘」是月下之荷塘,這裡的「月色」是荷上之月色。朦朧固然是二者的共同點,但朱自清賴以言志的是二者更鮮明的相通處,這便是「荷」「月」之高潔!所以,在作者筆下,荷葉清純,荷花素潔,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霧,月景如歌……而這一切,無不是作者那高尚純潔、樸素無華品格的象徵。

作者原名「自華」,後更名「自清」,由此我們可以讀出荷月之美景與作者之品格的相通處,這就是乙個「清」字:出淤不染,皎潔無暇!而作者一生都無愧於「自清」二字:

清正、清貧、清白、清廉……

8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於生活.正巧助朱老先生在乙個有月亮的晚上閒逛到了荷塘,正巧月色朦朧,正巧荷塘靚麗.所以就成就了這篇散文.當然沒有文人的才情也是辦不到的.

樓主不要執著於為什麼而忘卻了欣賞美文的心境.

《荷塘月色》賞析

9樓:尤信種媼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長期以來膾炙人口,是中國現代散文的一篇佳作。不僅如此,它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與藝術手法的匠心獨運,使它成為爐火純青、渾然天成的藝術瑰寶。

第一、思想情感自然流露

文章起筆便是「這幾天頗不寧靜」。為什麼不寧靜呢?是作者與同事產生了齟齬,與學生發生了矛盾,還是與老婆吵架了?

似在造成某種懸念。接著寫自己去荷塘旁邊漫步,月光下荷塘上的美景,令人陶醉,「什麼也可以想,什麼也可以不想,便覺是乙個自由的人」。但忽然又覺得,「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這正是作者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的矛盾心情的真實反映。想要到大自然中排遣苦悶而又終於無法排遣的無奈的心態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這就構成了作品的抒情美。

那「另乙個世界」正是作者理想的自由的世界。而作者在這裡僅僅能獲得片刻的逍遙。這正好反映了引起作者內心矛盾的更為廣闊的社會背景。

第二、藝術手法匠心獨運

1、運用反襯或對比表現矛盾心境

荷塘月色圖是全文的主體部分。但後面的江南採蓮圖則與之相反襯,一冷一熱,一靜一動,一實一虛,暗示作者內心的矛盾,兩幅圖畫互為補充,形成對比,相映成趣,形成繪畫美。文中熱鬧的蟬鳴、蛙叫也都反襯心靈的「平淡」。

2、運用比喻和擬人表現優美形象

荷葉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已把荷花的特質表現到了極致。作者正是運用一系列的比喻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刻畫了荷花、荷葉等優美形象。

這就豐富了作品的繪畫美。

荷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嫋娜」本來形容女子姿態的美好,「羞澀」本來形容難為情的樣子。這裡把荷花當作美女來描寫,既寫出了荷花之美,又寫出了人的感覺,更加點綴了作品的繪畫美。

3、運用移覺或通感表現獨特感受

作者運用移覺即通感,表現了荷香的迷人以及光和影的和諧之美。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又如「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和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痴如醉。這就充實了作品的抒情美。

4、運用疊字或疊詞表現和諧節奏

本文的語言運用疊字(疊詞),或以「aa」的形式重疊,如「星星」「田田」,或以「aabb」的形式重疊,如「曲曲折折」,或以「abb」的形式重疊」,如「一粒粒」

「一縷縷」。這些疊字點綴在文句之中,使語言的音節和諧起伏,錯落有致,鏗鏘有聲,真是迴腸盪氣,餘音繞樑。這樣,展示了作品的**美。

當然,《荷塘月色》的藝術表現是多方面的,思想內涵也是極其豐富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好句賞析,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好句賞析,!!!!!要超短但不要太馬虎

1 作者在去荷塘的路上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感觸。從下文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 愛群居,也愛獨處。在蒼茫的月光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 便覺得是個自由人。從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作者才是真實的原本的他。沒有任何修飾,也沒有任何虛偽,只 覺得是個自由的人 在當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實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

快!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月色》全文!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 劉萍萍 荷塘月色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欣賞作者描寫景物的高超技巧 2 欣賞清秀雋永的語言 3 理解作者對自由境界的嚮往。教學重點 難點 1 梳理文中作者心理變化的脈絡 2 重點分析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欣賞並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高超技巧。教學過程 一 ...

荷塘月色的寫景特點?寫作手法,《荷塘月色》中四五六段寫景特點和側重點是什麼?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抓住哪些事物

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如同 工筆畫 景物描繪精雕細刻,細膩傳神。此言放在 荷塘月色 尤為確切。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基調是樸素的,有一種清新 自然 典雅的美。朱自清先生對剖開來的 月色下的荷塘 與 荷塘上的月色 兩部分作進一步的 精耕細作 從視覺 聽覺 嗅覺 等角度去描寫物件的形狀 色彩 大小 數量 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