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有怎樣的哲學思想,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主要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04 00:32:19 字數 5003 閱讀 6786

1樓:華文出版社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視為柏拉圖之後世界古代史上的另一位大思想家。

亞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卓的老師。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

西元前384年,亞里斯多德出生於色雷斯的乙個城邦斯塔吉拉,他的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其實也算是一位科學家。父親對亞里斯多德的影響很大,使他從小便對生物學和醫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研究大自然和宇宙的奧秘,因此亞里斯多德養成了專注事實、尊重經驗的作風。亞里斯多德不僅是哲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

17歲時,求知慾很強的亞里斯多德背井離鄉,隻身來到雅典進入柏拉圖學園,師從柏拉圖,自此開啟了他的哲學事業。他勤奮好學、才華橫溢且思想深刻,抽象思維能力極強。他對政治學、倫理學、修辭學、邏輯學、歷史、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數學、醫學、天文學、詩歌和戲劇都有研究,且有成就。

柏拉圖非常賞識亞里斯多德的才學,把他譽為「學園之靈」。

亞里斯多德在柏拉圖學園工作和學習了將近20年,耳濡目染下,他也成為乙個柏拉圖主義者。

西元前347年,柏拉圖逝世。亞里斯多德應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邀請,給年輕的王子亞歷山卓當了8年的教師。亞歷山卓繼承王位後,亞里斯多德於西元前335年重返雅典,結束了這段教學生活。

回到雅典後的亞里斯多德,在城東的乙個叫呂克昂的體育場開辦了自己的學園,與城西北角的柏拉圖學園隔城相望。這個時候的亞里斯多德已經50多歲了,他是乙個溫和而敏感的人,也是乙個善於鼓舞人心的老師。

呂克昂學園也叫逍遙派學校,或許是由於亞里斯多德喜歡與學生一邊散步一邊教學,再加上學園的場地有許多林蔭路、樹木、噴泉和柱廊的緣故,在這裡聽課有一種逍遙自在的灑脫的感覺,因此他的學派叫逍遙學派。這一時期,雅典的社會較為穩定,停止了不必要的戰爭,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學習和知識的研究提供了條件,亞里斯多德潛心研究,很多著作(如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物理學等)都在這一時期完成。呂克昂學園時期,也是亞里斯多德的人生輝煌時期。

然而好景不長,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卓因病去世,亞里斯多德也遭到反馬其頓黨人的攻擊,他不得不離開雅典,第二年在流亡中去世。

亞里斯多德師從柏拉圖,深受老師的影響,他後來也成為乙個柏拉圖主義者。但從亞里斯多德創立呂克昂學園後,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亞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斯多德對老師柏拉圖充滿崇敬之情,但作為乙個哲學家,他更愛真理,他對真理的追尋勝過了對老師的追隨。

所以在呂克昂學園時期,亞里斯多德就開始對柏拉圖的「理念論」進行批判。

柏拉圖的「理念論」將世界分為兩個世界,乙個是可感的世界,乙個是理念的世界。理念,是獨立於可感事物外的獨立的型相。在個別事物外,還有乙個理念的世界,這個世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把理念世界當成是個別事物的原因。

當然,亞里斯多德不反對柏拉圖堅持的可感事物要服從於無形本質的基本立場,但他們的根本分歧點在於,是否要把可感事物和理念型相分離。柏拉圖認為,這兩者是要分離的。但亞里斯多德認為,這兩者沒必要分離。

我們研究乙個事物,研究那些實在的東西,就是實體的個別事物,不用再提出個別事物外的理念世界了。這些理念不僅不能夠很好地解釋個別事物,反而把事情弄複雜了。

亞里斯多德認為:理念只能存在於具體的事物之中,不能獨立於個別事物而存在。他不否定理念,但否定獨立於事物之外還存在著乙個理念。

拿梨來說。柏拉圖認為,千千萬萬個具體的梨背後,還有乙個梨的理念型相存在,這個理念型相包含著梨的共有特徵,比如黃色的、圓球形、味道是梨子的甜味兒等。梨的這個理念,是獨立於個別的梨之外存在的乙個理念實體。

要先有梨的理念型相這個東西,才會有千千萬萬個不同的梨。個別的梨是對梨子理念的一種分有和模仿。正因為是模仿,所以才會千差萬別,只有在那個理念世界的梨的理念實體才是最完美的梨。

但亞里斯多德則不這麼認為。當然亞里斯多德不否定梨的形式是永恆不變的,但他認為梨的理念是我們看到千千萬萬個形態各異的梨後形成的概念,梨子的理念實體或梨子的形式本身是不存在的。梨的形式,就是梨表現出來的特徵。

亞里斯多德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乙個專門的理念型相的世界,任何事物的形式都存在於具體的事物中。同時,他也不贊成柏拉圖認為的梨子的理念是先於梨子本身出現的,因為梨子的形式是存在於事物中的,兩者是不能分離的。

總結一下,在柏拉圖那裡把抽象的理念當作真實實在的東西,他沉迷於永恆的形式,而感性事物被當作一些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過眼雲煙,自然就很少注意到自然界的變化;而亞里斯多德很注重實實在在的感官事物,他對大自然的變化很有興趣,可以看出亞里斯多德是立足於經驗的。當然他並不是否定形式,也沒有否定理性的存在,只不過他認為在感官經驗到各種事物之前,我們的理性是完全真空的。

亞里斯多德在對柏拉圖的「理念論」進行駁斥的同時,其實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實體哲學或形上學。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主要包含哪些內容?

2樓:華文出版社

首先,來什麼是實體?實源體就是乙個既不述說別的bai主du體,也不依附zhi

於別的主體的東西dao,就是個別的事物。

第二,實體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四因說——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

第三,實體的生成過程是什麼?從潛能到現實的轉化。在亞里斯多德之前,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柏拉圖提出了理念論,這兩位哲學家完成了對古代自然哲學和形上學的總結,而到了亞里斯多德這裡,這兩大哲學派別以一種妥協的方式聚合於實體哲學中。

無論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這個原子可以理解為質料;還是柏拉圖的理念,這個理念可理解為形式,這兩者在亞里斯多德這裡都成為實體,只不過形式比質料更是實體而已。

在哲學方面亞里斯多德有著怎樣的觀點?

3樓:漫閱科技

在哲學上,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介於唯物論和唯心論之間。他批判了柏拉圖的版理念論,認為概念不能先於權個別事物而存在,而只是個別事物的抽象,是個別事物最一般的和本質的特性,一般只有依靠個別才能存在。

在認識論上,亞里斯多德承認自然界客觀物質世界是認識的物件,是一切經驗和感覺的源泉,認為感覺只是提供個別具體事物的知識,只有理論和科學思維才能認識一般和本質的東西。然而,在論及形式和內容的關係時,他又回到了唯心主義,從而陷入了二元論的泥坑。

亞里斯多德知道事物是運動的,而且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具有唯物論的傾向。但他認為事物運動的不在內部,而應到外部尋找。既然任何個別事物在運動中既是受動者,又是推動者,如此推導下去,最後必然有乙個不受外力推動的運動者,它便是世界的第一推動者。

這個第一推動者不能是具體的事物,它必須是永恆的,完全沒有任何變化、運動,但它吸引了萬事萬物,萬物皆為達到這個目的而運動。這個第一推動者,在亞里斯多德看來,就是「善」。不用說,亞里斯多德在這裡又回到了唯心主義一邊。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主要是什麼

4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一、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亞里斯多德認為法律是正義的體現,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而這樣乙個衡量是非曲直的中道的權衡恰恰就是法律,遵從法律便是遵從正義,所以,衡量法律的良惡與否,其標準為是否合乎正義。

因為人們可以遵從良法,亦可以遵從惡法,而遵從惡法不符合正義,也有違法治,遵從良法才符合法治。良法是法治的前提。

同時,他還認為法律的良惡與政體有關,正確的政體制定的法律就是合乎正義的良法,人們應該遵從;蛻變了的政體制訂的法律是不公正的惡法,惡法非法。這樣,良法正是通過正確的政體制訂出來,以「使人們能夠有最善良的行為和最快樂的生活。」

二、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根本

「法律至上」,即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公民、團體、執政人員必須普遍地遵從法律,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統治者也要遵從法律,城邦執政人員必須根據法律正確行使其管理和裁判的權力,這種權力必須由法律規定,受法律支配。

亞里斯多德充分肯定了「法律至上」的重要性,公民恪守法律,法律至上,才能實行法治。以今天而論,要在乙個沒有法治傳統的國家建設乙個法治社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法律要有權威,人們才會尊重它;要讓法律獲得足夠的權威,首先是**要認真嚴格守法。

如果**不認真嚴格守法,百姓就不可能真正尊重法律;絕不能像古代法家那樣,讓百姓僅僅是因為害怕而尊重法律;其次,任何時候不能把遵守法律作為礙手礙腳的事,法律雖然可以修改,但是決不能因為一事一人而修改,修改之前它理應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威。否則,自由、公正和正義,都將無法獲得保障。

三、法治優於人治

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倡言法治,反對人治,提出了「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的著名命題,他主要從這樣四個方面論證了法治優於人治的好處:

第一,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客觀性和公正性。人雖然有智慧型(理性),但是人也有感情,感情會導致不公正、不平等和腐化。而法治正好可以克服人治的這種缺陷。

另外,人治往往使糾紛以服從某個或某些人的方式得到解決,這就未免使平等的公民產生尊嚴的傷害,而服從法律就不會產生這個問題,法律一視同仁,因為法律是沒有人格的。

第二,法律是由許多人制定的,眾人作出的判斷總比個人可靠。他指出:「多數群眾也比少數人為不易腐敗。

單獨一人就容易因憤懣或其它任何相似的感情而失去平衡,終致損傷了他的判斷力;但全體人民總不會同時發怒,同時錯斷。」

第三,法律是借助於規範形式來確認的,具有明確性和穩定性,此外,它還具有普遍性,對任何人都適用。

第四,權力制約需要法治。腐敗的產生源於缺乏監督的權力,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自由人在把城邦之中的某些權力委託給某些人實行時,為著城邦共同的善和幸福就必然要對這種權力進行監督和管理。

擴充套件資料

在哲學方面,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對西方文化根本傾向以至內容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上古及中古時期,他的著作被譯成拉丁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義大利文、希伯來文、德文和英文。以後的希臘學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的學者也是如此。

他的思想是中世紀**教思想和伊斯蘭經院派哲學的支柱。伊斯蘭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羅伊,將伊斯蘭的傳統學說與亞里斯多德的理性主義融合成自身的思想體系。最有影響的猶太教思想家邁蒙尼德,用理性主**釋猶太教義,在調和科學、哲學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亞里斯多德顯示了希臘科學的乙個轉折點。在他以前,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力求提出乙個完整的世界體系,來解釋自然現象。他是最後乙個提出完整世界體系的人。

在他以後,許多科學家放棄提出完整體系的企圖,轉入研究具體問題。

隨著亞里斯多德作品的不斷被發現,中世紀出現了乙個研究亞里斯多德主義的新時代,學者們以此作為求得各方面真知識的基礎。

亞里斯多德的簡介?及其主要哲學思想是什麼

首先,來什麼是實體?實源體就是乙個既不述說別的bai主du體,也不依附zhi 於別的主體的東西dao,就是個別的事物。第二,實體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四因說 質料因 形式因 動力因和目的因。第三,實體的生成過程是什麼?從潛能到現實的轉化。在亞里斯多德之前,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柏拉圖提出了理念論,這兩...

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有哪些,亞里斯多德有哪些著作?

亞里斯多德 西元前384 前322年 是古希臘最偉大的學者,研究過哲學 邏輯學 修辭學 心理學 物理學 歷史學 倫理學和美學。他總結以前一切的學術成就,並將之向前推進,被後世推崇為古典學術界的巨匠。其主要著作有 工具篇 物理學 政治學 倫理學 詩學 等,為人類歷史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文藝思想的異同

一 相同點 1 二人都非常注重尋本探源,追求終極。這便是二人政治思想中理想的部分,如柏拉圖的 理念論 他把理念當成宇宙萬物的本質,唯一的真實存在,認識事物的基礎,並且據此而設計了他的 理想國 而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向善的,都有一善的目的。2 兩人都把教育看成乙個重要的問題。柏拉圖認為實現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