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起源,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

2021-03-27 08:46:45 字數 5207 閱讀 4023

1樓:匿名使用者

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詩詞,經歷了多次嬗變,幾千年來不斷發展。有文字可考的傳統詩詞可以追溯到遠古堯舜時代的民謠《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周朝出現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匯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詩歌,並經過篩選編成三百零五篇的詩集。《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

2樓:

北方現實主義——《詩經》南方浪漫主義——《楚辭》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

3樓:大增嶽殳錦

2023年12月29日。。。共16張,本課件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程序作了詳細的概括,便於巨集觀把握詩歌的發展軌跡,簡潔。。。中國詩歌發展簡史人教版·中國詩歌發展史

4樓:辛鴻德惲音

一、天地山水

1.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曠沙岸淨,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4.天蒼蒼,

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6.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7.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嶽》

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11.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1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宋.蘇軾《題西林壁》

14.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遊《遊山西村》

15.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16.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7.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8.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1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20.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1.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二、日月風雨

1.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原遊》

3.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4.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明月卻多情,

隨人處處行——宋.張先《菩薩蠻》

8.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晉.陸機《擬明月何皎皎》

10.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唐朝.王維《鳥鳴澗》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江樓感舊》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李白《把酒問月》

13.暮雨不來春不去,花滿地月朦朧——宋.賀鑄《江城子》

14.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唐朝--岑參《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

19.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唐朝.劉長卿《別嚴士元》

20.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軾《元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

21.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唐.李賀《雁門太守行》

22.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內樹,若個是真梅——唐.東方虯《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唐朝.李白《北風行》

25.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唐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

5樓:國醉易赫靜

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建安詩歌→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

中國古代詩歌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

中國古代詩詞的演變史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詩歌形式的演變過程

我國的詩歌,從現有的可資依據的史料來看,最早的是西元前六世紀的《詩經》中收集的作品。其中的詩以四字一句的占多數,另一部分是詩句字數不等的長短句。而從句數上看,不論四字一句的詩或是長短句詩,都是有多有少,並不一致。

既然《詩經》中的作品是我國最早的詩歌,所以《詩經》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國詩歌最早的形式。

到了西元前三——四世紀,有楚國的屈原、宋玉等人寫的楚辭流傳下來。楚辭的形式是句數多少不定,句子字數不等,並在句中或句末加語助詞「兮」、「些」或「只」這一類字。

從漢代開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詩形式形成,取代了四言詩和楚辭的地位。當時的五言詩不限句數,可長可短,後人稱為五言古體詩。與五言古體詩同時出現的還有樂府詩,樂府詩有五言詩,也有長短句。

到三國時,曹丕寫了兩首完整的七言詩。七言詩一直到齊、樑時才開始逐漸流行,而詩的格律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萌芽。

以後到了初唐,近體詩的形式已經確立,從此五言近體詩和七言近體詩形式一直儲存下來,與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並列。近體詩分絕句和律詩兩類,絕句詩每首限定四句,律詩限定八句。另有一種排律,又稱長律,不受句數限制,只須保持近體詩的格律,可以由十句到上百句不等。

公元七世紀末到八世紀中期,即唐玄宗開元前後,逐漸形成詞這種文學形式。經過五代到兩宋,是詞的全盛時期。

宋亡以後,在元代流行的詩歌形式是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數兩類,套數又稱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數是由幾首曲組成。曲的形式接近於詞,它與詞的主要區別在於用韻上比較靈活,也比詞更口語化。

在新詩出現以前,我國的詩歌再沒有新的形式出現。

7樓:甲高無夢桐

先說詩:

最早有記載的

詩歌是《詩經》裡面的內容,書成於春秋時期,接著一直到戰國末期出現了以屈原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風格,到漢朝沒有什麼大的發展,在三國時期出現了以曹氏斧子為代表的建按詩派,詩歌盛行一時,再到魏晉時期詩歌流行為「玄言詩」,繼而在南北朝出現了「山水詩」,隨後是唐朝和五代達到了詩歌的全盛時期,大家雲集。接著是

宋、元、明、清,這階段是

詩歌的轉型和衰落時期,已經沒有多少傳世絕唱出現了

。概括的說:中國古代詩歌的演變史就是:發端於春秋時期,濫觴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興盛於隋唐五代時期,衰落於宋元明清時期。

再說詞:詞是詩歌的變體,發端於唐末五代時期,代表人物是李煜,全盛於宋元時期,大家輩出,有豪放派和婉約派最具代表,元後再無傳世絕唱,走向衰落。

概括的說中國古代詞曲的演變史就是:發端於唐末五代時期,全盛於兩宋時期,衰落於元明清時期。

8樓:匡巨集仇斯伯

楚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淵源和趨向

9樓:匿名使用者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提出解讀詩歌的乙個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說:「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就是說,我們在解說、欣賞詩歌的時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詞,更不能拘於個別字眼去理解詩句,而應該從作品的整體出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就是說,在欣賞、吟詠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其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即所謂的「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司空圖更將詩歌的感髮概括為「象外之象」,這些都主要是詩歌作者感髮層面。朱熹注「興」為「感髮志意」,已就讀者角度來確定詩歌的功用,而王夫之則是將此功用觀與詩歌創作論打通。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三境界」解讀法,以喚起人心靈中某種崇高美好的意念來引發出一種正面的激勵效果。

語文教育界意識到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提到「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裡,經典訓練應該是乙個必要的專案。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葉聖陶在《讀《經典常談》中也指出「學校裡課程的設定,通常根據三種價值:

一種是實用價值,一種是訓練價值;還有一種是文化價值。古書具有文化價值,讓學生讀些古書,了解『固有文化』,實在不是沒有道理」。

《唐宋詩詞文化解讀》全書計24章,分類對唐詩宋詞進行了文化解讀,但其中大部分章節,只論及其綱要與基本思路,言猶未盡,又限於學術方面,對如何實施教學隻字不提。

在中國知網上以「文化解讀」為檢索詞搜檢到(2000-2023年)關於涉及古詩詞解讀方面的**計21條,圍繞意象、器樂、宗教、情景等方面,但關於古典詩詞教學的文化解讀的研究大多是淺嚐,論及文化內涵輒止,並未對如何實施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

孫玉華在《立象以立意——古詩詞的文化解讀》一文中指出:古代詩人總是在天地萬物中尋覓自己生命的禪床、精神的寄託。這說明在語文教育界已意識到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的必要,並著意實施。

目前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基本上還遵循著:對篇章、段落、詞句、標點的層層解剖,圍繞如何更有效地掌握字詞,理解文意,提高考試成績做文章。字詞意義、句子成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老套落依舊放之每節課而皆準。

古典詩詞中的經典名言,能夠要求學生識誦,但深遂思想,課堂上較少涉及或根本不涉及,影響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影響到學生各自特長和個性的形成。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給你乙個思路

中國是個詩國,先秦的詩經開始,到魏晉五言詩,唐宋詩,頂峰的詩到了元明清化為詞曲散文而延續,也就是說,這是個詩學的延續

與古希臘的詩學比,中國的更有延續性和綜合性

關於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就是**嗎 自己搜一篇就行了

10首中國古代詩歌,中國古代詩歌

一 年代 唐。作者 張籍。題目 寄孫衝主簿。內容 低折滄洲簿,無書整兩春。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道僻收閒藥,詩高笑故人。仍聞長吏奏,表乞鎖廳頻。二 年代 唐。作者 張碧。題目 答友人新栽松。內容 石門新長青龍髯,虯身宛轉雲光黏。聞君愛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越溪老僧頭削雪,曾云手植當庭月。三十年...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是什麼,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可能是古人為了壓縮自己語言中不必要的成份,講究一種簡明扼要的美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歷程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 時代,詩體完備,流派各異,名家輩出,成就卓著。初唐四傑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和稍後的陳子昂,上承漢魏風骨,力掃齊梁宮體頹靡詩風,發出清新健康的歌唱,為唐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宋詩總體...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淵源和趨向

上古 口頭歌謠先秦 詩歌發展的兩大源頭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 體制 風 雅 頌 三部分,國風 現實主義的精華表現手法 賦 鋪陳敘述 比 比喻 興 起興 句式四言為主,語言雙聲疊韻中國浪漫主義的先河 楚辭在楚地歌謠的基礎上創造出的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楚辭體的特點 1 帶有想象豐富 文辭華美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