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文學史的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史分期

2021-03-04 08:49:24 字數 5138 閱讀 3101

1樓:213驗證碼

(一)中國歷史分期:

(二)中國文學史分期:

1、中國古典文學史:(先秦至1840)

先秦文學

秦漢文學

魏晉南北朝文學(東漢建安年代至隋統一)

隋唐五代文學

宋代文學

元代文學

明代文學

清代文學(1644至1840)

2、中國近、現代文學史(1840至1949)3、中國當代文學史(1949至今)

中國文學史如何分期?

2樓:樊廣中

古代文學:2023年以前。

近代文學:1840——1919

現代文學:1919——1949

當代文學:2023年以後

另有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漢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先秦文學可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

3樓:水色孤瞳

中國文學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

先秦 第二段:秦漢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中國文學史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

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

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4樓:瀟灑喬迷潛水魚

分為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內有可細分為七段 上古期先秦兩漢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漢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古七段,很正確。這是古代文學。

近代和解放前比較混亂,暫無定論。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學史分為古典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

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說來有但是聯絡不太很大,因為文學在某些方面是跟著政治走的嗎?不過中國的近現代文學的劃分真的不太好搞懂。這個就需要我們的偉大的文學家啦!最好是那個時代的。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三個十年,這種分期體現了怎麼樣的時代歷史背景和文

8樓:弱肉強食本質

第一次文代會和第四次文代會在不少文學史著作中,都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階段劃分的歷史節點。從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開始,延安文藝座談會和第一次文代會作為文學史分期的歷史界標,其政治功能被不斷強化。進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延安文藝座談會作為文學史分期界標的歷史功能被逐漸淡化,文學的審美性原則以及文學形式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視。

1976為什麼是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分期

9樓:宇文蘭依薏苡

有分歧的。教學中一般還是把2023年作為分期,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邊這篇文。

從2023年鴉片戰爭開始,到2023年「五四」運動結束,是中國歷史上的近代。近代社會是古代的終結和現代的前夜。而近代文學不僅標誌著古代文學的終結,還下啟現代文學的新生,因而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現代文學都是從五四新文學說起的,但實際上在此之前的晚清的文界革命、**界革命、詩界革命以及晚清的譴責**都是與五四新文學一脈相承的,但由於人們一般的認識都把二者隔開來,使得現代文學不關注他,古代文學更不關注它。

另外,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界限也是按照政治上的分期進行的,但實際上革命文學和解放前的左翼文學也是一脈相承的,這樣就不好進行研究

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有乙個問題越來越醒目,即對於「中國現代文學」這一概念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理解。筆者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現代文學史」課程時,曾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觀點。在中國的通常語境裡,2023年以來的歷史被劃分成三大階段。

1840-2023年是「近代」,1919-2023年是「現代」,2023年迄今是「當代」。以此為參照,那麼「中國現代文學」就是基本上對應著中國現代史的文學。目前學術界大多採用2023年到2023年的教學/研究框架。

通常簡稱為「現代文學三十年」。但是,這樣使用「 現代文學」概念越來越多地遇到各種複雜的問題。在國外的非漢語學術界,很難從語義上區別「近代」、「現代」和「當代」。

比如日本就把「現代化」稱為「近代化」。在國內,一般情況下,「現代」和「當代」是同義詞,只有專門學習過現代文學史和當代文學史的人才能區別這兩個概念。所以對現代文學的範疇問題發生越來越多的質疑。

特別是21世紀的到來,使這個問題更加凸顯。當我們說「現代」的時候,不是指包括說話時的「現在」,而是指半個世紀以前。這已經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不便。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個範疇加以清理。

可是,當我們試圖清理「現代文學」這一概念的時候,就會發現問題的複雜性。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現代」這一概念具有多義性。它不僅僅是乙個時間概念,同時也是乙個價值概念。

比如現在同是2023年,我們卻可以說歐洲比非洲「現代」,還可以說某件東西很「現代」。因此,對現代文學的理解不僅僅是時段上的差異,而且包括空間上的差異。

讓我們分別列舉並進行簡評。

從時間上說,首先存在乙個「現代文學」的上限與下限的問題。

關於「現代文學」的上限,有很多不同的觀點。第一種是2023年,劃分點是「五四」運動。理由是文學與政治應該一致,「五四」運動使整個中國文化得到更新,中國文學的性質當然也發生了質變。

這種觀點目前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很少,但是學者以外的很多人都這樣認為,特別是中學語文課本就是這樣教的。筆者給一年級大學生上現代文學課時,第一天問他們現代文學什麼時候開始,他們全部說是2023年。這個觀點思路明確,缺點是過於簡單,因為實際上還是要去追溯2023年的文學革命和2023年的《新青年》。

第二種是2023年,劃分點是文學革命,理由是文學的獨立性,強調從文學自身的發展線索來判定時段。目前大學教學體制基本採用這個上限。但是這樣就等於說現代文學只是新文學,它忽略了通俗文學的發展脈絡。

第三種是2023年或2023年,劃分點是辛亥革命與中華**建立。理由是現代文學應該是現代民主國家的文學,推翻了皇帝,才真正有個人的精神空間。這也是把文學與政治相聯絡。

從通俗文學的發展來看,這個上限倒是乙個分界點。但是從文**動來看,這個年份的意義不是特別突出。

第四種是2023年,劃分點是戊戌變法,理由是思想變革是文學變革的內在動因。北京大學一些學者的「20世紀中國文學」概念,實際上就是以2023年為起點。謝冕先生主持的「百年文學總系」,挑選十幾個年份進行分寫作,第一本書就是2023年,謝冕先生親自寫的。

2023年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成立,從現代教育史上可以說是乙個開端。

第五種是2023年,劃分點是鴉片戰爭。理由是在古代與現代之間不存在獨立意義的「近代」。這實際是把近代文學合併到現代文學。近代文學是歷來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第六種是周作人等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文學是從明朝開始的,理由是個性解放、人的覺醒。這一觀點無法在教學上實現,只能當作一種學術參考意見。

關於「現代文學」的下限,分歧倒不是很多。

第一種觀點是2023年。這既是正統的,也是大多數人的觀點。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國文學進入了乙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但近年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理由是從文學自身來看,2023年沒有什麼重大事件。

第二種觀點是2023年「文革」結束,從新時期以來是「當代文學」。這種觀點認為50-70年代的文學基本是解放區文學的延續,應該屬於「現代文學」,文革以後才進入了所謂「翻天覆地」的歷史新階段。

第三種觀點是2023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認為此前的文學是以五四精神為主導的,此後進入了以共產黨思想為核心的當代文學。

最後一種就是主張不分現代與當代,打破下限,籠統稱之為20世紀中國文學。這個主張影響很大,實際上許多學者都進行了跨越「現代」和「當代」的研究。但是這個主張也受到了一些學者的質疑,認為它忽略了許多應該得到重視的差別。

20世紀中國文學實際上的階段性還是不能迴避的。

從空間上講,「現代文學」的所指經歷了範圍上的多次變化。從50年代王瑤先生等開創這門學科始,「現代文學」長期指以無產階級為核心的、團結其他階級參加的新文學。所以各種版本的現代文學史著作中,革命文學佔的比重最大,其他文學處於邊緣,或者是同路人,或者是受批判的物件。

新時期以後,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邊緣和中心開始對換。經過20年的演變,革命文學已經佔比重很小,所謂「人性論」的和「具有永恆藝術價值」的文學得到重視。但基本框架還是新文學的框架,而且產生不少新的問題。

比如忽略了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思想鬥爭,忽略了當年大眾的閱讀選擇,變成一種個別專家趣味等等。

關於現代文學應該不應該包括通俗文學,很早就有過不同意見。嚴家炎先生與唐弢先生就曾經爭論過。嚴家炎先生認為應該包括舊文學,包括舊體詩詞。

唐弢先生則強調「現代」的價值意義,反對包括舊文學。但隨著學術界對「現代」這一概念理解的拓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應該包括通俗文學。也就是說,在中國現代化的程序中,各種文學都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它們是乙個整體,而不是簡單的先進戰勝落後的關係。

2023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再版了錢理群、吳福輝、溫儒敏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這本書在每個10年都專門設立了通俗文學一章。這表明了乙個極大的變化。曠新年先生批評這個框架有不妥之處,但這已經是乙個趨勢。

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新版現代文學史,也專章講授了通俗文學。

所以,目前關於「現代文學」這個概念,出現了許多課題。一是在中國20世紀產生了各種文學,如何對待。以某一種價值觀念進行取捨後,對不符合自己的標準的文學乾脆不講,恐怕是不妥的。

比如有的當代文學教師不講文革文學,有的連十七年也不講。「空白處理」恐怕不是歷史研究的最佳方式。但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同文學的價值區分。

張恨水與魯迅就是不好隨便比較的。要把這些問題研究清楚,我們就要回到文學史中去,仔細考察當時的文學生產、流通和接受的狀況,包括考察出版、報刊、文學教育和各種亞文學的狀況。這樣我們或許會盡快找到妥善處理「現代文學」這個概念的方法。

中國歷史概括,中國近代史簡單概括

社會經濟反映上層建築,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程序。三皇五帝,大禹治水,啟建立夏,出現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商,周,春秋戰國,秦建立,出現第一個封建制的國家,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隋唐,宋,元,明,清中華 中國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其中袁世凱復闢,軍閥割據,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中國歷史現代史線索,中國近代史的主要線索

第一階段 過渡時期 49年10月 56年底 第二階段 全面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年 57年 66年5月 本階段知識也可按正確的探索 探索中的失誤 曲折中的成就三個方面來清理 注意 圍繞個問題進行,一是 社會主義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問題即經濟建設方針問題 二是 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問題即階級鬥爭問題。第...

中國近代文學大師有哪些,中國的文學大師有哪些?

魯郭茅,巴老曹 魯迅 郭某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曹禺 魯郭茅,巴老曹 魯迅 郭某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曹禺 魯迅 冰心 蕭紅 金庸 周作人 梁啟超,陳去病,黃節,陳天華。梁啟超,陳去病,黃節,陳天華。魯迅 冰心 蕭紅 金庸 周作人 中國的文學大師有哪些?中國的文學大師有 羅貫中 杜甫 韓愈 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