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自然

2021-03-04 08:38:49 字數 5660 閱讀 6284

1樓:匿名使用者

還要用心去欣賞啊,去體味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它不僅指自然,還有每個人

3樓:匿名使用者

花草樹木 採納哦!

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 請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

4樓:愛憐的天使

著名的雕塑大師羅丹說過:「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的確,美在我們身邊,它無處不在,但很多人都像空氣一樣無視美的存在.

美,這個普通的名詞,人們常常將它定義在外表上,像說某個姑娘長得很美,或某個景點很美,但在我認為人善良的心最美.但人們都給予了白眼和忽視.就拿洪戰輝為例,他辛辛苦苦的帶著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妹妹上大學,還得照顧自己的父親.

雖然他成為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但恐怕會有更多的人在罵他,罵他多管閒事,人的天性本都是善良的,但也有很多人在龍蛇混雜的社會中蒙閉了雙眼,從而不能發現身邊的美.

我們身邊並不缺少美.像2007感動中國人物錢學森,他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他放棄了美國為他提供的一切優厚條件,不顧重重阻礙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如今錢老已90多歲的高齡了,卻還一直為祖國的科技建設獻出自己最後的一點力量,幾十多年了過去了,人們才想起這位早已年老力衰的功臣.

我認為美不止是用眼睛看的,還需用心去體會.我們要在心上睜開一雙眼睛,去發現去尋找身邊的美.

長的漂亮就一定代表內心善良嗎?小夥子長的帥的不也有混***當流氓的嗎?所以我們不能用外表去判定別人,要從他的所作所為中去看,看他是否有真正的美.

我認為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是美;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政風範是美;顧炎武;「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是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且光發現不行,還要向其學習,向其效仿.讓別人也了解這種美,讓這個世界都充滿美.讓我們共同去體會,去發現身邊的美.

5樓:自傲爽爽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家裡面井然有序,窗明几淨,各種家什擺放錯落有致,這是一種整潔的美;端莊秀麗,靜謐可人,這是一種沉靜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這是一種自信的美;平和灑脫,超然物外,這是一種閒適的美;粗獷豪放,不拘小節,這是一種大氣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天地自然之靈氣鑄就成了一種渾然天成的美,美得清秀而豐盈,是集自然之大成的一種超脫的境界。「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靈秀,使人擺脫俗氣,過目難忘。這些叫人忘俗的天然之美,可能誰都會見過,只是大多忘記了欣賞,沒有真正感到那種透視的美。

美的感覺存在於心中,很多時候無法用文字表述出來,很多美好的思緒在腦海中一閃即過,無法捕捉。美不是空談,而是要去體驗、去感受、去欣賞。

倘若說欣賞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雙善於發現真諦的眼睛,那麼欣賞人間真情,則需要有細膩的情感。在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大多因生計而疲於奔波,身邊的零散瑣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漸漸地把日子過得淡然無味,一頭霧水,不知道生活到底為了什麼?「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蔭庇?

」,作家冰心的細膩由此可見一斑,這應該是她最真摯情感的表白。細膩的情感燃燒時,身邊的細微的美肯定會熠熠生彩、璀璨奪目的。此時的生活還會索然無味麼。

常常感動於親情的溫暖,感動於朋友間情誼的真摯,可當有人溺水時,岸上的人或許大聲呼救,或許焦急萬分,但無論如何最感人的還是縱身跳下去救人的那個人,這是一種真誠無畏的美。人在落魄時,萎靡不振,孤獨無助,那個能助你排憂解難的人,恰似明月的青輝毫不吝嗇地傾灑入你的心田,登時那種誠摯而熱心的美會感動你一生。具有先天缺陷的人,常常感動生活的苦澀,上蒼的不公正,那個能助你撫慰心靈創傷、改變你命運的人總是叫人敬佩,這種無私而拯救心靈的美會讓你永誌不忘。

身邊的瑣碎事情看起來凌亂而繁雜,不經意中大多放棄了,長時間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無從談起美的存在。

欣賞美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對內在世界的美麗漠不關心,那你無論如何也看不見外在世界的美麗。擯棄掉偏見和固執,一種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現在你眼前了,因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美。

美的極致便是安詳,美是一種毫無標的的愉悅。人如果能拋棄偏執,丟下無謂的煩憂,哪怕一片樹葉,一朵小花,都能發現它的美,只要用心,生活中的美和喜悅便會不請自來。

生活不都是快樂和幸福,同樣生活也不可能全是落寞和寂寥。用一種欣賞美的眼光去看看陽光和雨露,恬淡而愉悅,用一種欣賞美的眼光去看看花草樹木,清新而爽快,用一種欣賞美的眼光去看看大海,寥廓而深遠……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個角落,要的是你學會發現,學會欣賞。練就一種修養,一種品位去適時捕捉和欣賞生活中的美,為心靈開一扇窗,讓智慧型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現在你眼前。

6樓:手機使用者

你自己想啦,是給你自己學習,不是給老師學。出去走一圈,就會發現有許多沒美。再寫作文。這樣才有真情實感。

7樓:匿名使用者

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fj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什麼含義

8樓:匿名使用者

1.第乙個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是山,凡夫境界,貪嗔愛慢,人我是非,五欲六塵裡面流浪生死,見色生淫,遇境沉迷,被物質現象所迷惑,被外境牽著鼻子走;

2.第二個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不是山修煉的過程,此時關閉六根,視而不見,聽耳不聞。眼見色不被色塵所轉,耳聞聲不被聲塵所轉,享受著內在的甚深禪定。叫:

下無大地上無天,水無波浪火無菸,耳聽塵事心不搖,眼觀形色內無有;

3.第三個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外在看與第乙個階段沒有區別,但內在已經決然不同;見山是山,此時又入紅塵,見到紅塵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圓滿,與極樂世界沒有絲毫區別,真真切切,全然無我。即紅塵超紅塵,在俗而不俗,猶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身在三界內,心超三界外。

超越三界,首先超越的是自己,沒有自己也就沒有三界可超越了。

擴充套件資料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了自己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這一說法也體現了人在參禪過程中其認識的不斷深化。

大師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此為做人與處世。

對於自己來說,人生根本談不上什麼境界,似乎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一直都是三個階段互動錯雜,時而看山是山,時而看山不是山,時而又看山還是山,反思過來,終於明白原來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歷練,更多感悟。

參考資料

人民網-專家談「禪修」

9樓:求養不求肥

青源惟信禪師講到自己修佛悟道的歷程時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形容人在少年時,什麼事都是真實的,沒有欺瞞,看到什麼就說什麼。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形容人到中年,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多,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複雜了,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時代,人們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孩提時代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輕易相信眼前的一切。

此時,人們看到的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形容人們步入老年,反省自己的大半生,忙忙碌碌能更真實的看到自己的人生,清醒的認識這個世界,也更有一種豁達的心態,於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重境界的理解: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這句話出自宋朝的禪語,作者不詳。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擴充套件資料:

禪語主要指從佛門中傳出的精華語句,話語平樸,含意深遠,對人生思想等方面有著精神食糧的作用。由於禪語的文雅和雋永,常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應用。

經典禪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經典六: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1樓:他de生活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我們青春的時候對世界的認識。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中年的時候。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晚年的時候。

含義:年輕的時候自己看到了什麼就覺得是什麼,中年後因為經歷了太多所以看什麼都覺得不是真實的,而等到老了的時候就會明白,你看到的是什麼,那就是什麼。

出自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宋代的《五燈會元》裡,有一則著名的禪宗公案。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先生對這三重境界用了三句詩解釋:

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2樓:匿名使用者

宋代的《五燈會元》裡,有一則著名的禪宗公案。禪師青原行思談及他的參禪過程,認為經歷了三種境界,剛開始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悟時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徹悟時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由懵懂無知,到霧裡看花,再到透徹明悟,有我、無我、忘我,三種境界,依次,引人深思。

一、這就是說乙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暇,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二、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

三、但是有一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煉,終於把自己提公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人在這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

任你紅塵滾滾,自有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

擴充套件資料

有乙個小故事很能幫助大家理解這句話。

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出了「6+9等於幾」的題目,大家都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麼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乙個幾歲的孩子說等於15,人們都向他投去異樣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他的答案正確時,人們才收回目光,並責怪自己的思想太複雜了,錯過了搶答的機會。

參考資料

人民網-讀書「三境」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閱讀答案,《蹲下的不只是身子》閱讀題

1 原指順著條理,自成章法,本文指孩子很自然的蹲下身子,邁進大門。2 為下文做鋪墊 3 讓孩子蹲下身子 1 原意指寫文章或做事情順著條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種情況自然產生某種結果。在文中指把原本不自然的事情當做自然的事情。2.3 表現小孩的天真,與下文他逃票的行為對比,突出父親的不誠實。1 答 原來指...

大自然的詩句和美景句子,讚美大自然的美景詩句

1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 寒食 2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卓文君 白頭吟 3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4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 約客 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 清明 6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 憶江南詞...

我們用什麼詩句來讚美大自然的美景

1 春城無處不飛花 唐朝.韓鴻 寒食 春天,長安城處處飄飛著落花 寒食節,東風把御園柳枝 斜。2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宋祁 玉樓春 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3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 遊園不值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