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觀人的本性是什麼,為什麼說哲學的本性是反思

2021-03-04 06:37:54 字數 5133 閱讀 9990

1樓:雞飛蛋打半兵衛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須通過人的物化活動,在人與人的相互關係中才能實現。因此,人的自由本性就具體表現為人的活動特性和人的社會關係性。

2樓:思考者

人的本性,有的說是善有的說是惡,我個人覺得人的本性就在於每個個體的單獨存在,本性對於個體而言都具有某種特殊性,了解自己好好的經營自己,我想這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有意義的事吧……祝你好運!

為什麼說哲學的本性是反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說過:【我接近真理的方法是提出正確的問題。】提出疑問,提出質疑,敢於懷疑,這是求知的精神。 希望獲得更加準確的資訊和真相。

【懷疑來自過分認真。無所用心的人從不懷疑,但也沒有信仰。當然,這並不妨礙他們以信仰的名義絞殺懷疑者。】——周國平

【一切正確原則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們的有效性和適用性。】有時候乙個現象是由非常複雜的內部因素導致的,所以不能停止觀察、思考。   哲學就是喜歡**本質,追根究底。

   這也是我喜歡哲學和佛教的原因。

「人」的哲學定義是什麼?

4樓:曉龍修理

「人」的哲學定義是: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並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

人拼音:rén,注音:ㄖㄣˊ,部首:人部,部外筆畫:0畫,總筆畫:2畫

結構:單一,電碼:0086,區位:4043,統一碼:4eba筆順:ノ丶

釋義:1、(rén)姓。

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

3、指成年人。

4、指某種人。

5、別人。

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

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

8、指人手、 人才。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高人[gāo rén]

學術、技能、地位高的人。

2、小人[xiǎo rén]

先秦時指社會地位低的人。與「君子」相對。

3、愛人[ài ren]

指丈夫或妻子。

4、主人[zhǔ rén]

接待客人的人(跟「客人」相對)。

5、行人[xíng rén]

在路上走的人。

5樓:匿名使用者

人,它作為乙個哲學概念

,不同的哲學家,有著不同的理解。主要有四種:

①人是神的創造物。在中外早期哲學體系中,人主流的**於神的創造,其是對於人創造自我的反映。中國有女媧造人說。

神話與宗教結合形成中國獨立的人學思想。在我國春秋戰國就有比較系統的人性學說:善惡二性論。

歐洲中世紀神學唯心主義的觀點認為上帝造人。**教聖經認為: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偷吃了一智慧型果」,違抗了上帝的意旨,受到了上帝的懲罰使其下凡,才創造了人類,因而後來的一切人生女孩(20張)來就是有罪的。

人一方面有著與上帝相通的神性,另一方面又有使他陷入罪惡的肉體,由此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

②人是自然的人。這是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家在反對宗教神學的鬥爭中,從人的自然屬性上揭示人的本質的。法國唯物主義的自然主義的人性論者,把人看成是一種具有更高感覺能力的動物,認為人的本質就在於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

拉美特里宣稱。人是機器。愛爾維修宣稱人「只是乙個感性實體」,趨樂避苦的肉體感受性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動的永恆本性。

近代資產階級理性主義人性論把人從感覺實體上公升為思維實體,認為人的本質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自由。康德認為,人只有不受感覺世界的支配,服從自己理性發出的。

絕對命令」,才是乙個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人。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反對黑格爾把人歸結為自我意識的觀點,他認為人是乙個「感性」的類存在物……乙個自然本質」。

③馬克思主義的人之哲學概念人是實踐自覺解放自我的主體。人的內在生命物質本體與特定的大腦意識本體構成整體的自然人。自然人通過勞動關係構成乙個完整的社會關係形成系統的外在矛盾關係,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不論是自然還是社會人其總體的都是通過人的內、外矛盾關係形成自我解放的主體矛盾關係。人的自然本質是動物的進化產物,人超越自然的創造是人本身。人性就此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一:自覺是人的基本屬性,其貫穿內外矛盾。人是自覺必然的主體。人的一切行為即為有意識認識、解放自我的存在。意識的基本屬性就是自覺的屬性,人性的根本內容就是自覺。

二:實踐是自覺的。人產生於實踐,在實踐中發現自然及社會關係的存在。以實踐發現自覺的認識,以實踐解放自我的創造。創造自我的實踐是解放的基本路徑。

三:解放自我的主體。以實踐的勞動創造人類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發展。

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質世界的約束,人類的產生是對於自然的解放,獲得對於自然的相對自由。新生個人都是一定歷史的產物,在新的實踐中發展自我必然與舊世界產生矛盾,人類通過擴充套件實踐範疇,創造新型實踐工具來解放人的內、外矛盾。我們只有通過不斷的發展自我實踐能力才可以發展自我的存在。

人的基本創造力即生產力是人類發現、創新具體自然及社會矛盾的總體總體。生產力具體表現為勞動力。  總之人以實踐創造自我存在,自覺的發展自我的本體。

④人是其物件之所是   唐震在其新著《接受與選擇》中提出最新觀點:人是其物件之所是。他認為在廣義的自然界的背景之下,整個世界表現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動自然和虛擬自然,它們同時構成了個體的物件世界。

人的物件世界在其自然的屬性方面由低到高呈現出較大的差別,差別表現為從非能動的自然逐漸地向能動的自然演變的過程。人在物件面前既是接受物件的受體,也是選擇物件的主體。由此而形**與物件的四大關係:

原始自然與個體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凝聚成個體的感覺,以此為標誌形成第一物件關係;人化自然與個體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凝聚成個體的知覺與表象,以此為標誌形成第二物件關係;他人與個體發生相互作用進而凝聚成個體的意識和語言,以此為標誌形成第三物件關係;自我與個體自身發生相互作用凝聚成個體的反思,以此為標誌形成第四物件關係。人在其與物件發生作用之前只是乙個白板,他在任的意義上是個虛空。只有在與物件世界發生互動作用的過程中,才逐漸地形成了人的核心內容即人的自我。

在感覺階段,人是乙個憑著感覺認知世界的感覺主體,感覺主體的能動性表現為摹仿性;在知覺和表象階段,人是在多個感官的自覺的基礎上形成的知覺主體,知覺主體的能動性表現為綜合特性;在意識階段,人是乙個有著反主體傾向的意識主體,意識主體的能動性表現為反主體性;在反思階段,人是乙個能夠自我審視的理想主體,理想主體的能動性就是反思自身。這些不同階段的物件關係進駐在個體之中,就形成了個體不同階段的自我。可見,人的自我在本質上是動態的、漸變的、逐漸完善的,自我就是個體從物件那裡獲得的物件關係寄宿在個體之中所形成的人的感覺、知覺、意識等精神實體,而人生的不同階段就是對這些精神實體的不同表達。

6樓:匿名使用者

1、基本釋義

哲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認識、改造世界的方**為研究內容的科學。

同時,在著名的科技融合體模型中,哲學處於該模型的頂端,匯聚並指導了具體科學,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起源

源自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型」。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philein指愛和追求,sophia指智慧型。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3、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恩格斯在2023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準。

7樓:縱橫豎屏

人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他們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援與協助的目的。

古人類學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誌。比如,直立行走的必然結果是手腳的分工,使得人類能靈活使用工具。又如,直立行走以後,使視野開闊,有助於大腦的發育,促進人類智力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人的各個時期:

嬰兒期:

指從出生到滿1歲以前的一段時期。是小兒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嬰兒是指1周歲以內的

孩子。嬰兒在這個階段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

幼兒期:

從1歲開始至滿3歲稱為幼兒期,這一時期是兒童智力的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也是個性、品質開始形成的時期。幼兒期個性的形成是以後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童年期:

從幼兒期結束到入小學前,即3~7歲,是學齡期。從入小學到青春發育開始,一般指7到12歲,也包括人生自胎兒期至青春期的階段。

青春期:

指以***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的高峰。

成年期:

一般是指個體從24、25歲起到60歲的時期。通常人們又把這一時期劃分為兩個階段:即成年前期,從24、25歲到40歲;成年後期40~60歲。

成年期身心發展變化的特點是比較平穩,不像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或老年期那麼顯著和劇烈。這一時期相當於生理學上的成熟期。成年期是先前各階段發展結果集中表現的時期,也直接影響到老年期的心理。

老年期:

人生過程的最後階段。特點是身體各器官組織出現明顯的退行性變化,心理方面也發生相應改變,衰老現象逐漸明顯。由於各種變化包括衰老是循序漸進的,人生各時期很難截然劃分。

衰老與一般健康水平有關,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衰老進度也不同。多數人的衰老變化在40歲左右逐漸發展,60歲左右開始顯著。因此,從醫學、生物學的角度,規定60歲或65歲以後為老年期,其中80歲以後屬高齡,90歲以後為長壽期。

人的本性是什麼樣?人的本性是什麼

個人覺得人性是本惡為主的,善良為輔的,或者說善良是後天文化教育引導法律約束的結果。小時候記得見過乙個大概56歲小孩拿繩子拴著乙隻麻雀,讓它飛,飛累了,麻雀卡在乙個磚縫裡,小孩拉繩子,麻雀五馬分屍,小孩笑的開心,直到他媽媽罵他。個人覺得只要給任何人做壞事而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的機會,絕大多數人都會做壞事。...

哲學中「自覺」是什麼意思,哲學中的哲是什麼意思

自覺的哲學角度解釋 自覺即內在自我發現 外在創新的自我解放意識。通俗地解讀,就是能夠在在理性認識指導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活動,這一能動性的活動,包括認識和發展自身,認識和改造世界。自覺,在哲學中是人最原始最初級的思考,是人的一種自發的行為,自覺轉換到現代常用語言就是人類初級思考 識。簡言答之就是主體...

西方國家主流的哲學觀是什麼哲學觀,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在西方哲學

主流哲學學派是存在主義。西方有地位的是民主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本人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西方沒地位。西方國家主流的哲學觀是什麼哲學觀,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西方是 bai教文化佔主du導的。1910年左右,新文化zhi 運動引進了馬克思主義作為dao中國的救星。其實專被天主教和屬 教影響下的西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