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牡丹亭情也的理解,牡丹亭說的是什麼故事

2021-03-04 06:17:41 字數 5607 閱讀 4447

1樓:花戲舞蝶

湯顯祖對《牡》劇有一篇二百多字的題詞。除了簡述劇情外,題詞只談了乙個「情」字,即人的真正感情。他的觀點十分明確,他所要表現的主題就是:「第雲理之所必無,安聽情之所必有邪!」

通觀全劇,我們會發現,湯顯祖所說的戰勝天理的「至情」確實無往而不在,但是通過「情」的「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為情而死,為情「復生」,讀者還看到一些其他的東西。正如**會引起不同出身、經歷、修養的人們的不同想象一樣,作品的客觀效果並不是作者可以完全預料得到的,甚至可能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果戈理曾說:「內在的意義麵一關於作品中的思想表達一一總是在後來才理解到的。它寓於形象,分散於形象中……。

只有把它們加在一起之後,你才會得到形象創造的總和及意義。」因此,讓我們通過對形象和形象間的聯絡,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主人公的命運的分析,認識一下《牡》劇更深刻的社會、歷史意義。

在劇本的開端,我們見到的是乙個封建社會的典範家庭。父親杜寶是西蜀名儒,「念遍的孔子詩書」,識得「周公禮數、治國齊家似乎頗有章法,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派。母親是舊家後裔、對丈夫唯命是從,對女兒繩之以「三從四德」,行止無不符合禮教,按中國封建社會的標準,是極為賢德的一位夫人。

這個家庭,對於杜麗娘,簡直就是一所禮教學堂。

在這所學堂中,杜麗娘受到「良好」的封建教育,連白天打瞌睡都受到禁止,因為不合「四德」。十幾年的封建教育,使杜麗娘成為乙個恭順、孝敬、能誦男女《四書》的淑女,德、言、容、工無不具備。然而,「人」的慾望並沒有在杜麗娘心中泯滅,她的四德建立在並不牢靠的思想基礎上,被壓抑的要求一一對幸福的渴望,對個性自由的幻想,隨時要表現它們自己,在她「打的秋?

畫圖」,搨的「鴛鴦畫譜」中,我們可以隱約地看出這種追求。

劇情就從杜麗娘的父母要加緊對女兒的管束,而杜麗娘的「人」的本性要求發展這對矛盾中。

杜寶為杜麗娘請了教書先生,要她學習「后妃之德」,以便「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杜麗娘當時一口應承。但是,開學第一課「關關雎鳩」,就在她心靈深處攪起了波瀾,並促使她採取了也許是生平第一次的反抗活動:

遊園。看起來,這是乙個笑話:講授《詩經》,培養「后妃之德」的企圖,引起的卻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但這一矛盾的現象卻從另乙個側面向我們揭示了杜麗娘深深的寂寞和她尋求同情、尋找幸福的迫切心情。

遊園,促進了杜麗娘思想的轉變。遊園前,杜麗娘在鏡中看到自己的美貌,只是自憐:「恰三春好處無人見」,當她置身於蓬勃的春色之中,置身於「成對鶯燕」、「奼紫嫣紅」、「良辰美景」之中,她麻木的感官復甦了,她的青春被喚醒了,不由得「沒亂裡、春情難遣,驀地,裡懷人幽怨」。

此時此地,再想到鏡中映出的如花美貌,杜麗娘的感情產生了乙個突變,她開始怨了,她唱道:「可惜要身顏色如花,豈料命如一葉乎」,「這衷懷那處言」。這個具有「良好」封建教養的姑娘朦朧地感到自己的生活是不正常的,人世間還有更美好的東西。

接下來的戲中,杜麗娘的「情」迅速地發展起來,她同封建禮教的矛盾也因此尖銳起來。杜麗娘先是在夢中與理想的愛人相戀,繼之/又不顧母親的阻撓,獨自溜入花園尋夢,尋夢不著,便廢寢忘食地苦苦思念,這一切雖然是在暗中進行的,只是乙個年青婦女的軟弱的、靜悄悄的反抗,但卻說明封建禮教已不能束縛杜麗娘的感情,她在思想上已衝出了禮教的牢籠。同時,也預示了杜麗娘的結局:

毀滅。因為她的思想已發展到與整個封建制度不能相容的程度了。

杜麗娘的反抗是如此軟弱,以至於杜寶對此只是置之一笑。杜母雖然有所察覺,也試圖重束女兒的身心,無奈規勸無效,找婆家的建議又遭到杜寶的拒絕,只能眼看著杜麗娘發展下去。

杜麗娘在「情」與「理」的矛盾鬥爭中,苦苦掙扎了幾個月,終於不敢向封建禮教公開宣戰,不能解決自己的人性要求與社會倫理準則之間的矛盾,抑鬱而死。這種死是當時無數受封建理學**的青年婦女的共同命運,是時代造成的,正如馬克思所說:時代還處於「舊秩序是世界先在的權力,自由還只是個人的理想的時候……舊秩序還相信自己的合理性,而且不得不相信的時候。

」但同時,一度是渾然一體的、似乎是無懈可擊的封建家庭竟然出現了叛逆,嚴密的封建堤防上,出現了致命的蟻穴,這又不能不說是封建理學的一大失敗。

- 牡丹亭說的是什麼故事 ?

2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這《牡丹亭》不叫《牡丹亭》,而叫《還魂記》,是湯顯祖著名的「臨川四夢」之一。

在《牡丹亭》以前,中國流行最廣的愛情戲是《西廂記》,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是這樣:杜麗娘的父親是太守杜寶,是乙個學究先生,受宋儒理學的影響很深。他請了乙個管家先生,是乙個迂腐透頂的人。

老師教杜麗娘念書,沒想到她比老師的智商還高。杜麗娘趁父親不在家,聽說太守府後的花園景致不錯,就跟丫環春香到那個花園去遊玩。這便是「遊園驚夢」的「遊園」。

小姐和丫環遊園歸來,小姐就做了乙個夢,夢見乙個書生來向她求愛,而且兩個人幽會了……夢被她母親驚醒,但她是非常留戀這個夢。第二天,杜麗娘心裡不寧靜。接著有一折戲叫「尋夢」,說的是她根據夢境又到花園裡去了一趟,去了後她的心情很悲傷,回來以後杜麗娘就生病了。

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也知道自己很美麗,她認為自己花容月貌,就這樣死了,別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死的,辜負了自己的儀表,她為了讓自己的青春儀表留下,就給自己畫了一幅畫,然後她就病死了。根據她的遺囑,畫被放在遺體邊,她的棺材就葬在花園裡。後來父親公升了官。

過了不久,又來了個讀書人,這個人就是杜麗娘夢裡的那個讀書人,叫柳夢梅。他來這以後,杜麗娘就顯魂了。而且柳夢梅在花園裡也拾到了這幅畫,一看這畫上是乙個絕代佳人,柳夢梅就把畫掛在牆上整天招呼她。

所以崑曲中有兩折戲叫《拾畫》、《叫畫》。他也不知道這女孩是誰,就希望是乙個真人而不是一幅畫。終於杜麗娘的靈魂來找柳夢梅,最後開啟棺材杜麗娘死而復生。

湯顯祖有個理論,強調人的「情」,這一思想是明代後期出現的反程朱理學、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的表現。湯顯祖的思想是資本主義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湯顯祖的理論是,如果乙個人執著於愛情,那麼這個愛情既可以讓人死了,也能讓人復生,所以杜麗娘死而復生,最後與柳夢梅結合。

後來柳夢梅進京趕考,中了狀元,柳夢梅在京城找到了已做大官的杜寶,說:我把你女兒救活了,已結為夫婦。但這老丈人相信死人不能復生,這是其一,其二,認為女兒敗壞了他的門風,哪有不告而嫁,自己就結婚的呢?

結果就認為柳夢梅是假冒的女婿。雖然柳夢梅當時是狀元,還是被吊在府門口上,一頓毒打,老丈人打女婿打得簡直是夠嗆。但是這裡有一點,湯顯祖寫得很好,就是說不論你怎麼打,我不改口:

就是你女兒愛我,我愛你女兒,我們結婚了,我們就是這麼回事,你再怎麼說,這也是事實,抹不掉的。最後,官司打到皇帝那兒去了,皇帝做了和事佬,讓柳夢梅和杜麗娘結合。皇帝賜婚,老丈人就沒有辦法了,只好接受,皇帝的聖旨不能不聽。

戲寫得很細,尤其是最後一場。我仔細看了看,發現老丈人和女婿始終沒有調和,沒有和諧,兩個人的思想感情有距離。即使皇帝同意兩個年輕人結婚了,老丈人和女婿的疙瘩還是沒解開。

劇本就是這麼寫的。

《牡丹亭》裡面值得注意的是什麼呢?夢裡戀愛這個事情,不是從湯顯祖開始的。在元人雜劇中,有個劇作家叫喬吉,他的號叫夢符,他有個劇本叫《金錢記》,是說乙個書生在乙個大官家裡教書,教的女孩子呢,就是這個大官的女兒,這個書生就愛上這個小姐了,當然這個小姐也對書生有意,也是很愛他的。

那時兩人不好表白,不像現在,他們到哪兒去見面,去談情說愛呢?請注意,劇本寫得清清楚楚,兩人在夢中到牡丹亭去幽會。可見牡丹亭不始於湯顯祖。

我看了,它使我懂得乙個道理:牡丹亭就是在封建社會想象中戀愛的男女幽會的地方,那個地方就叫牡丹亭。這是從喬夢符的《金錢記》裡得到的啟發。

有意思極了。

在《牡丹亭》之後,出現了兩個劇本:《桃花扇》和《長生殿》。這是兩個長篇的大劇本,其特點表現為:

發展了《牡丹亭》的愛情故事,將愛情與政治結合起來。《桃花扇》寫秦淮名妓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他們愛情是產生在反對明末黑暗政治這一基礎之上的。

他們都有一種愛國的思想,這種志同道合的愛情在《牡丹亭》裡是沒有的,《牡丹亭》是同情反對禮教者的,而《桃花扇》就有了政治觀點的志同道合了,比起《牡丹亭》來又前進了一步。《長生殿》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講的是政治與愛情發生了矛盾。《桃花扇》裡是政治與愛情的統一。

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愛情,建立在老百姓的剝削之上,老百姓不堪忍受剝削,起來反抗,他們的愛情也就產生了危機,最後楊貴妃自縊,唐明皇逃亡。可是,洪吸取了《牡丹亭》的特點,讓李、楊二人在天上團圓了,這也就擺脫了政治的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明·湯顯祖作。寫杜麗娘慕色還魂事。共五十五出。

劇情是: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

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

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

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

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藥,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裡,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

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公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託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

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遊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

麗娘在陰間裡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遊到梅花庵裡,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

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

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

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

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

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

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公升為宰相,陳最良公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

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

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

金鑾殿裡,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

牡丹亭的劇情簡介,京劇《牡丹亭》講的是啥內容

牡丹亭 劇情簡介 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私出遊園,觸景生情,睏乏後夢中與嶺南書生柳夢梅幽會。從此一病不起,懷春而死。柳生進京赴試,借宿觀中。他在園內拾得杜麗娘殉葬的自畫像,情有所鍾,終於和畫中人的陰靈幽會。柳生情繫麗娘,冒死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締結 之好,同往臨安。杜寶升任宰相,拒不承...

《牡丹亭》的作者是誰?

牡丹亭 的作者是湯顯祖。牡丹亭 原名 還魂記 又名 杜麗娘慕色還魂記 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創作於1598年,描寫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的生死之戀。與 紫釵記 南柯記 和 邯鄲記 並稱為 玉茗堂四夢 文學地位 牡丹亭 是湯顯祖最著名的劇作,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劇本推...

分析牡丹亭湯顯祖情與理豐富內涵高超藝術成就

這些滿意嗎?第一節 湯顯祖的生平與創作 湯顯祖 1550 1616 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出身書香門第,為人耿直,敢於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權貴,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層官職,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欲,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