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021-03-04 05:51:04 字數 5702 閱讀 1563

1樓:快樂無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出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心思想的存在。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做什麼不做什麼君子都是「義之與比」後才為之的。君子轉物。

君子:像這種君子與小人截然二分並且完全對立的說法,在《論語》多次見到。事實上,我們所見的幾乎都是二者之間的人。

因此,在理解時,要有「動態人生」的觀點,就是把「君子」視為「立志或努力成為」君子的人,小人則是「無心或放棄成為」君子的人。只有這樣理解,才可進而主張: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淪為小人;小人若是上進,可能改頭換面。

如此一來,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實質的作用與效果可言。

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並且主要以利來衡量,其行事時不按義、不按該與不該,而按有利沒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轉。

君子行事因為按「義以為質」,所以能做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可處有,可處無」「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正由於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心標準——義,所以能夠「泰而不驕」「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等等差別,都源於行事時這一點用心的不同,而君子小人立分。

具體含義:指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

在淳熙八年(1181)﹐朱熹曾請陸九淵登白鹿洞書院講堂﹐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一章﹐他用「義利之辨」來講儒釋區別,以說明自己為學的理論根據。聽者都十分感動,至有泣下者,朱熹又請陸九淵書寫講義《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將講義刻於石以作紀念。

《論語》: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4分)請談談你的看法,不少於80字。

2樓:說雨靈止教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意思是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小人能夠領悟的是利益。具體含義是指君子與小人價值取向不同,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所謂「利」,是指金錢、財富等物質利益;所謂「義」,是指道義、正義等超越物質利益之上的道德價值。

君子行事按「義以為質」,做什麼不做什麼都是「義之與比」後才為之的。而小人只講究私利,以利來衡量,會為利益捨棄道義,做事只想到有沒有利可圖。

試題分析:應將對兩種人的觀點都談到,注意思辨性。

點評:出題角度新穎,要求學生既要理解這句話,又要有一定的寫作能力。

、談談你對「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理解?

3樓:泣偉懋孔駒

君子但知公義,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錢財,一切有利於己者,皆必為之。君子小人,一言難辨,此以公義私利說其總則而已。

4樓:水瓶櫻花之戀

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5樓:馨夢奇緣

只要我們能盡職盡責地按照自強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麼,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們活得心情舒暢、問心無愧,而不是富貴。富貴不是人們想求就必然能夠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後就永遠能擁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卻應該提倡做好此時此刻該做、能做的事。

6樓:nizi萱

君子看中義

小人看中利

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個"喻"是啥意思?

7樓:9點說史

喻:明白,通曉,這裡指使什麼明白。

全句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出處:戰國時期孔子的《論語·里仁篇》。

原文節選: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

孔子說:「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自己的意見表達了)見父母心裡不願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並不違抗,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

擴充套件資料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孔子學說中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一句話,被人們傳誦。這就明確提出了義利問題。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要重義輕利,他的義指服從等級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就會犯上作亂,破壞等級秩序。

所以,把追求個人利益的人視為小人。經過後代儒家的發展,這種思想就變成義與利尖銳對立、非此即彼的義利觀。

出現「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心思想的存在。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做什麼不做什麼君子都是「義之與比」後才為之的。君子轉物。

君子:像這種君子與小人截然二分並且完全對立的說法,在《論語》多次見到。事實上,我們所見的幾乎都是二者之間的人。

因此,在理解時,要有「動態人生」的觀點,就是把「君子」視為「立志或努力成為」君子的人,小人則是「無心或放棄成為」君子的人。

只有這樣理解,才可進而主張:君子若是懈怠,可能淪為小人;小人若是上進,可能改頭換面。如此一來,孔子的教育工作才有實質的作用與效果可言。

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並且主要以利來衡量,其行事時不按義、不按該與不該,而按有利沒利,利多利少。小人受物所轉。

8樓:高天流雲自瀟灑

喻:明白,通曉,這裡指使什麼明白。整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小人能夠領悟的是利益。」

9樓:匿名使用者

使他明白

君子能夠領悟的是道義,小人能夠領悟的是利益。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是什麼意思?

10樓:愛你

君子但知公義,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錢財,一切有利於己者,皆必為之。君子小人,一言難辨,此以公義私利說其總則而已。

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

11樓:局益公梅雪

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

12樓:山蕭玉墨柳

君子看中義

小人看中利

與君子談事情,他們只問道德上該不該做;跟小人談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沒有利可圖。

我想你是乙個君子

13樓:蓋麗姿霜北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出自論語

君子但知公義,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錢財,一切有利於己者,皆必為之。君子小人,一言難辨,此以公義私利說其總則而已。

14樓:逯玉花寸妍

:「道德上有修養的人明白大義,而那些心懷鬼胎的人只明白自己的利益。」

15樓:性州普宵晨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拼音: jūn

zǐyù

yúyì

,xiǎo

rényù

yúlì

出自:孔子《論語·里仁》

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具體含義:指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於事必辨其是非,小人於事必計其利害。

含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

解詞:1、喻:明白,通曉,此處指使……明白。

2、利:利益。

3、於:對於。

4、義:道義。

造句:1、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而我身上二者兼而有之。

16樓:諸公升之以筠

全句的完整版應該是:君子喻之於義,小人喻之於利。

「喻」應解釋為「明白、知曉」,這裡可以用使動用法解釋。「於」應同義「以」,解釋為「用」。

全句的翻譯:用義來使君子明白(某件事),用利來讓小人知道(同樣的事)。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喻」是什麼意思?

17樓:紫川隨風

喻 是 通曉 的意思!

此語出自《論語·里仁》,是孔子

所說的話。大家對此句常有的誤解是,好象孔子在此是在貶低小人、否定利。事實果然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什麼叫「義」?什麼叫「利」?朱子說:

「義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朱子所說的「天理」,相當於孔子所說的「天道」,《禮記·樂記》中記載,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沒有私心的好噁,便是無私,便合乎天道、天理,我們總不能說我喜歡的就說是對的、不喜歡的就是錯的嗎?「天理之所宜」告訴我們的是,乙個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歡不喜歡,只要是符合道義的時候,符合仁義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歡也不能做。什麼叫「君子」?

什麼叫「小人」? 程子說:「君子之於義,猶小人之於利也。

唯其深喻,是以篤好。」楊氏曰:「君子有捨生而取義者,以利言之,則人之所欲無甚於生,所惡無甚於死,孰有捨生而取義哉?

其所喻者義而已,不知利之為利故也,小人反是。」由此可知,能不為利所動,能夠見利而先思義,便是君子;見利而忘義,拋棄人生原則,便是小人。那麼,請問,誰喜歡與這樣的小人一起做事交朋友呢?

貶低這樣的小人,而提倡人們學習著去做個君子,不是要害人害社會,而正是要有益於人有益於社會。那麼,孔子是不是否定「利」呢?《易傳》中說「利者,義之和也。

」只要我們能盡職盡責地按照自強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麼,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們活得心情舒暢、問心無愧,而不是富貴。富貴不是人們想求就必然能夠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後就永遠能擁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卻應該提倡做好此時此刻該做、能做的事。

18樓:八卦de七卦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全句的完整版應該是:君子喻之於義,小人喻之於利。

「喻」應解釋為「明白、知曉」,這裡可以用使動用法解釋「於」應同義「以」,解釋為「用」

全句的翻譯:用義來使君子明白(某件事),用利來讓小人知道(同樣的事)。

19樓:尹瑞傑

(5) 知曉;明白

君子喻於義。《論語·里仁》。皇疏:「喻,曉也。」

20樓:霸者無雙

喻:明白,通曉,這裡指使什麼明白。

21樓:天皇弟弟

君子與正義,小人與益力

22樓:大家好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出自《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擴充套件資料: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永珍,《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範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是「仁」。

為什麼說君子比德於玉,君子比德於玉是什麼意思

君子溫潤如玉。玉,剛接觸到是涼的,帶在身上,它會變熱。有些還會由渾濁變透明。儒家的仁是講究物件的,所謂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兩者精神相合。給分啊!君子比德於玉 是什麼意思 君子比德於玉的意思 拿玉來和人的美德來進行對比。孔子從儒家角度,以擬人化語言闡述了玉的十一德,即仁 智 義 禮 樂 忠 信 天 ...

君子於役為什么特意選擇傍晚,君子於役為什麼特意選擇傍晚?

原文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於役,苟無飢渴!譯文 丈夫服役去遠方,服役長短難估量,不知到了啥地方?雞兒已經進了窩,太陽也向西邊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遠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為什麼說「漢亡於外戚,唐亡於藩鎮,宋亡於外敵,明亡於黨爭」

沒有為什麼。你的引號裡面這幾句話本身就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為什麼。只不過要詳細說的話就不是幾句話能概括的了。西漢是因為外戚王莽,東漢外戚輪流掌權,唐朝則是在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割據,宋朝主要是外敵入侵,如遼 蒙古,明朝則就是因為宦官之間黨派爭權,加上皇帝又不頂用,這些只是一些現象,卻不是原因。朝代的更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