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比興的含義各是什麼請以具體作品說明之

2021-03-03 23:44:35 字數 5932 閱讀 5662

1樓:匿名使用者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

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體或情感,借乙個事物作比喻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徵。

《詩經》中比的運用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

《衛風·碩人》,描繪莊薑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詩經》中的「賦」、「比」、「興」三種手法各是什麼?請舉些例子說明

2樓:匿名使用者

賦 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

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比 賦比興是我國三種傳統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

興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

《詩經》裡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

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徵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節,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於《詩經》,也未嘗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

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並無意義上的關係,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鬱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絡。

雖然就這例項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於「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後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3樓:海理函雨

「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最早出現於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賦是與比興並稱的古代詩歌的基本手法。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陳述,敘述!

中常說的「賦.比.興 各是什麼意思

4樓:

賦、copy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

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

關於賦比興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宋代朱熹的解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他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詩歌一般的三種寫法及具體含義(如:賦,比,興)是什麼?

5樓:墨羽不知

常使用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

6樓:匿名使用者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比:

比喻。《衛風·碩人》描繪莊薑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興:

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詩經中風、雅、頌、賦、比、興各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風,是指國風,即西周時期各諸侯國15個地區的民間歌謠。作者大多是貧民,也有個別貴族;主題多是情歌和表達對生活的哀怨;一般在田園、山野歌唱;個人唱或男女對唱。相當於現在的民歌 雅,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正統**,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主題廣泛,有讚美、有諷刺、有抒情,但沒有情歌;文人雅士相聚時唱和的**。

頌,是當時統治者進行祭祀時的樂歌;作者應多為專業人士;主題為讚美統治者的功德;多在高堂大廟中演唱,在演唱時配有舞蹈。

「賦、比、興」是學者總結出的《詩經》表現手法。

賦,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

比,就是比喻,用乙個事物比喻另乙個事物。

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從乙個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8樓:後

風——民間歌謠

雅——宮廷樂曲歌詞

9樓:紫菱夢菲

風、雅、頌是屬於《詩經》的文體分類,賦、比、興則沒有說明。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說:「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意思是前者是詩的作法,後者是詩的體裁。

一般說,賦、比,都比較清楚,興就有疑問,後人的解釋分歧很多。至今也沒有定論。劉勰所謂「風通而賦同」,即風雅頌相通,賦則作為詩的一般表現手法,「通正變,兼美刺」,也是相同的,這些都比較好理解,惟獨比和興問題,歷代解釋很多。

概括起來大體上有三種解釋的方法,即政治的解說、語言的解說和文學的解說。

「賦,比,興」中的「興」是什麼意思

10樓:

所謂賦、比、興,是《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賦」,是鋪陳的意思回,對事物直接陳述,答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

賦的運用:在詩經中賦是很常見的。賦可以敘事描寫,也可以議論抒情,比興都是為表達本事和抒發情感服務的,在賦、比、興三者中, 賦是基礎。比如:

《國風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至喜

比的運用:《魏風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興的運用情況比較複雜,有的只是在開關起調節韻律、喚起 情緒的作用,興句與下文在內容上的聯絡並不明顯。。《詩經》常有比、興聯用之例,興而比,比而興,往往是二者互補共振,相得益彰。

《秦風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11樓:邰寄竹休倩

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賦即是直接

鋪陳敘述

比是比喻

有明喻隱喻之分

興是起興

有引起聯想

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

詩經的表現手法,賦,比,興。分別指的是什麼

12樓:9點說史

1、賦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

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

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2、比比就是模擬(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模擬,不同於網路上流傳的比喻,其中模擬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裡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可以理解為故事)或情感,借乙個事物作模擬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徵。

3、興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擴充套件資料

「賦比興」用場廣,功能強,不僅被廣泛用於詩詞曲賦中,而且還被廣泛用於其他各體文學;除了用以抒情、描景、狀物,還可用以敘事、寫人。

在本土化敘事學、寫人學等文藝理論建構中,我們既可光大其固有的詩歌敘事、寫人本旨,也可以將其翻轉為戲曲**的敘事、寫人理論而加以發揚。

以往,關於「賦比興」抒情、寫景、狀物等功能的研究已較充分,關於其敘事功能的研究也已頗有起色,而關於其寫人功能的研究則較為遜色,因而期待抉發。

相對於「縱鋪」賦筆主要用於時間性強的敘事而言,「橫鋪」賦筆則主要用以空間性強的寫人,尤其是經常用以藻繪人物意象與情態。比興依託「引類取譬」,多用於寫人之表象、心象,是為「比象」。

這種「比象」寫人筆法帶有虛擬性,所寫人物意象給人留下較為豐富想象餘地。當然,「賦比興」還被廣泛地用於「寫心」,借助誇飾渲染、物象比擬,實現心態外化。

概而言之,「賦比興」這套古老的表達方法和行文法寶可以與「傳神寫照」「曲盡其態」「寫心」等繪畫理論匹配互補,成為構建中國寫人文論體系的要素。

古文中賦比興的概念是什麼

賦比興 詩經 的表現手法。南宋朱熹在 詩集傳 中解釋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鋪陳直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引譬設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也就是觸景生情,托物興感,啟發聯想和想象。詩經 中的民歌運用賦 比 興手法,形象鮮明生動,使鳥獸草木的神態色採 天地山川的萬千景象 人物的...

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分別是什麼

風,是指國風,即西周時期各諸侯國15個地區的民間歌謠。作者大多是貧民,也有個別貴族 主題多是情歌和表達對生活的哀怨 一般在田園 山野歌唱 個人唱或男女對唱。相當於現在的民歌 雅,是指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正統 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 主題廣泛,有讚美 有諷刺 有抒情,但沒有情歌...

人格的具體含義是什么,人格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人格,是指乙個人區別於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一貫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外顯和內隱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人生觀 道德觀 價值觀 人格是什麼意思?所謂人格,並非是我們平時所說 面子 與 尊嚴 心理學上的人格,是指乙個人所具有的獨特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綜合。它包括乙個人的需要 動機 價值觀 氣質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