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感的幾點思考

2021-03-03 22:51:44 字數 5651 閱讀 1107

1樓:彼岸的暗夜

(一)教學目標不同。高中階段的教育目標主要是為高校輸送合格的有培養前途的人材,同時也為國家 和社會培養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和一定勞動技能、一定思想道德素養的合格的勞動者;(二)教育物件不同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思想活躍,很少保守;善於思索,提出質疑;接觸多種傳媒,資訊 較為廣泛;具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滿足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是什麼,還要追根溯源,弄清為什麼。

(三)教育層次不同。高中階段的教育,界於初中教育與大學教育兩個層次之間,肩負著既普及又提高的雙重 任務。從傳授歷史知識的角度說,是初中所學知識的擴充套件和加深;從培養能力的角度看,是運用歷史教材的知 識結構及其蘊含的思維能力要求,開拓和培養較高層次的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四)師資力量不同。

從全國大多數地區來看,從事高中歷史教學的教師大多大學本科畢業,文化水平較高,專業基礎知識紮實,有 多年教學實踐的經驗,這為搞好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提供了先決條件。當前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面臨著「挑戰 和機遇」,關鍵是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歷史教學提高到乙個新的高度。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感的幾點思考

2樓:匿名使用者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歷史學科的高考試卷體現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點,那就是題目的設定依託大量的史料閱讀與理解,因為材料解析題能夠培養和考查學生深層次的能力,拓展歷史的思維,形成一定的史學素養,所以高考試卷對它情有獨鍾,幾乎是沒有史料無以成題。如何培養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如何正確運用各種史料進行教學,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談談我對於如何運用史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通過史料創設情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中的史料作為學生對某一歷史課題研究的資料,有時並不能全面反映歷史人物、事件。這就既需要教師補充恰當的史料,又可讓學生在課後通過查詢史料增加了解。通過史料創設的特定情境,可以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

學生見的材料多,儲存的知識就寬,看問題的視野就不侷限於教材了。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開闢新航路》中"新航路開闢的背景"這一問題時,運用了三段史料並設定了問題:

材料一:202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幹、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

這實際上等於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捲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是白人剛踏上乙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

材料三:**教與歐亞其他廣泛傳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滲透著普救主義。十字軍的多次東侵,就是受著傳教精神鼓舞的。

熱心於航海事業的冒險家們動機除了企圖奪取香料外,便是發動新一次十字軍運動,傳播**福音於全世界。

――吳於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捲

試從這些材料找出新航路開闢有哪些原因?教師提出富於啟發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更加積極的歷史思維活動,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索歷史的興趣。

史料不止是文字史料,還有不少生動形象的**、圖畫等,用好這些史料也是必要的,比如在課堂中設定"圖說歷史"這一環節,可以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去,讓學生用心去體會和感悟歷史。

二、運用史料"以史導論",培養思維能力,全面認識問題

史料引入高中歷史教學,就是希望學生明確歷史的結論並不是武斷的,也不是強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為依據的。在教學中,教師有效運用史料,為學生營造主動**、解決問題的情境,這樣便使學生通過多則史料前後聯絡,相互考證,從而讓學生從史料中來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形成歷史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二《羅斯福新政》時,就可以運用有關史料,就羅斯福新政進行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材料一:羅斯福至多是乙個改良主義者,新政不是一種社會主義,只是資本主義的續命劑。……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及挽救美國傳統的私有制度及競爭制度。

……他承認現行社會制度中的病點,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沒有希望把它全部撲滅後再來建造。新政只要把資本主義已鏽了的車輪,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轉動,這是資本主義的還魂劑,不是資本主義的致死藥。

――馬星野:《美國新政成績之總檢討》,《新中華》4卷17期(2023年9月)

材料二:誠然,新政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但是,不要忘記,12年來美國的工人階級和黑人從羅斯福**手中所得到的經濟保障和政治權利比從美國歷史上任何其他**手中所得到的都多,這還不夠說明羅斯福**的對內政策是一種高度民主進步的政策嗎?

――喬冠華:《民主的巨星墜了》,《新華**》2023年4月20日

上述材料是當時我國學者對羅斯福新政的不同評價,肯定者中評價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比如,馬星野從制度革新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新政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方面的作用;喬冠華則從社會民主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民主行為,這幾段史料有助於學生全方位地看待羅斯福新政。

三、應用史料**歷史,形成創新精神

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豐富史料並鼓勵學生分析史料,在

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所得的資訊和已儲存的知識為基礎,鼓

勵學生克服傳統思維定勢的缺陷,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設想新方法、新概念,提出新觀點,從而使認識或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培養學生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丁堡大學歷史學教授狄金森先生認

為,通常的看法與真實的歷史過程並不一致。在對"光榮革命"的認識上,就可以使用這樣一段新材料,以顛覆性的視角重新認識光榮革命。

對於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3樓:匿名使用者

高中歷史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深入理解和貫徹新課標的精神, 積極培養學生通過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形成自主構建知識結構的能力。

對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幾點思考

4樓:雲南新華電腦學校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歷史學科的高考試卷體現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點,那就是題目的設定依託大量的史料閱讀與理解,因為材料解析題能夠培養和考查學生深層次的能力,拓展歷史的思維,形成一定的史學素養,所以高考試卷對它情有獨鍾,幾乎是沒有史料無以成題。如何培養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如何正確運用各種史料進行教學,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談談我對於如何運用史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通過史料創設情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中的史料作為學生對某一歷史課題研究的資料,有時並不能全面反映歷史人物、事件。這就既需要教師補充恰當的史料,又可讓學生在課後通過查詢史料增加了解。通過史料創設的特定情境,可以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

學生見的材料多,儲存的知識就寬,看問題的視野就不侷限於教材了。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開闢新航路》中"新航路開闢的背景"這一問題時,運用了三段史料並設定了問題:

材料一:202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幹、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

這實際上等於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捲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是白人剛踏上乙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

材料三:**教與歐亞其他廣泛傳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滲透著普救主義。十字軍的多次東侵,就是受著傳教精神鼓舞的。

熱心於航海事業的冒險家們動機除了企圖奪取香料外,便是發動新一次十字軍運動,傳播**福音於全世界。

――吳於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捲

試從這些材料找出新航路開闢有哪些原因?教師提出富於啟發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更加積極的歷史思維活動,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索歷史的興趣。

史料不止是文字史料,還有不少生動形象的**、圖畫等,用好這些史料也是必要的,比如在課堂中設定"圖說歷史"這一環節,可以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去,讓學生用心去體會和感悟歷史。

二、運用史料"以史導論",培養思維能力,全面認識問題

史料引入高中歷史教學,就是希望學生明確歷史的結論並不是武斷的,也不是強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為依據的。在教學中,教師有效運用史料,為學生營造主動**、解決問題的情境,這樣便使學生通過多則史料前後聯絡,相互考證,從而讓學生從史料中來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形成歷史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二《羅斯福新政》時,就可以運用有關史料,就羅斯福新政進行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材料一:羅斯福至多是乙個改良主義者,新政不是一種社會主義,只是資本主義的續命劑。……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及挽救美國傳統的私有制度及競爭制度。

……他承認現行社會制度中的病點,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沒有希望把它全部撲滅後再來建造。新政只要把資本主義已鏽了的車輪,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轉動,這是資本主義的還魂劑,不是資本主義的致死藥。

――馬星野:《美國新政成績之總檢討》,《新中華》4卷17期(2023年9月)

材料二:誠然,新政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但是,不要忘記,12年來美國的工人階級和黑人從羅斯福**手中所得到的經濟保障和政治權利比從美國歷史上任何其他**手中所得到的都多,這還不夠說明羅斯福**的對內政策是一種高度民主進步的政策嗎?

――喬冠華:《民主的巨星墜了》,《新華**》2023年4月20日

上述材料是當時我國學者對羅斯福新政的不同評價,肯定者中評價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比如,馬星野從制度革新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新政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方面的作用;喬冠華則從社會民主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民主行為,這幾段史料有助於學生全方位地看待羅斯福新政。

三、應用史料**歷史,形成創新精神

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豐富史料並鼓勵學生分析史料,在

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所得的資訊和已儲存的知識為基礎,鼓

勵學生克服傳統思維定勢的缺陷,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設想新方法、新概念,提出新觀點,從而使認識或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培養學生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丁堡大學歷史學教授狄金森先生認

為,通常的看法與真實的歷史過程並不一致。在對"光榮革命"的認識上,就可以使用這樣一段新材料,以顛覆性的視角重新認識光榮革命。

2023年9月《光明**?1688:一場真正的現代革命?

》中這樣認為:事實上,雖然詹姆斯二世在荷蘭執政威廉率軍登陸後逃離了英國,並未與其正面交戰,但英國民眾主動發起的暴力行動和他們對詹姆斯二世的反叛浪潮在英格蘭開始爆發並迅速波及英倫三島。這種大眾的暴力行動過程相當激烈,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不可避免而且相當持久。

這段材料以新視角說明了英國的"光榮革命"並不是和平的政治改變。我們通常認為,英國的光榮革命之所以"光榮",是因為一小撮政治精英以政變的形式改變了英國的政治局勢,並沒有發生***件,但材料卻以新視角告訴人們,光榮革命時不僅流了血,而且還發生了大規模的永續性衝突。有利於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認知,而敢於以創新的精神**歷史的真相。

以上是我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關史料教學的三點粗淺的思考。總之,借助史料的蒐集、分類、解析、運用等各種形式的史料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轉變歷史學習方式,密切與社會實踐的聯絡,改革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起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廣闊性,使學生初步形成自主研究歷史的能力。

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對於歷史課程的教學而言,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是課程教學的乙個重要目標,這也是學生在構建自身的歷史價值觀時應當具備的一項重要品質。在很多內容的學習中,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往往能夠非常強烈地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民族自尊心,讓學生在那些或慘痛或讓人振奮的史實的學習中慢慢滋生出責任意識。當然,教師也要加...

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活躍課堂氣氛,體育課中怎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多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精心安排課堂結構 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 聽 思 記 三個方面。所謂 聽 即在聽課時要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 思 即主動進行思考,對聽到語音 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資訊及時作出反應。所謂 記 是指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

關於高中歷史學習時間分配的問題,關於高中如何分配學習時間的問題(文科)

你的計畫大錯特錯。語數英與文綜是一樣重要的,語數英每科150,共450分,就算拿滿分都只能上專科 文綜300分,非常重要。因此千萬不要偏科。至於上課的進度,那是老師的事情,根本沒必要憂慮。人家早幾年新課改的學校說 得綜合者得天下。對綜合看得比語數英還重要。這就是硬道理。本著興趣去理解和領悟,不要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