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的文化淵源,湖湘文化的起源地點和代表人物分別是什麼?

2021-03-03 22:36:59 字數 4695 閱讀 8006

1樓:ujva丶鼬

湖湘文化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

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為以儒學文化為正統的省區,被學者稱為瀟湘洙泗、荊蠻鄒魯;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荊楚文化。這兩個淵源分別影響著湖湘文化的兩個層面。在思想學術層面,中原的儒學是湖湘文化的**,嶽麓書院講堂所懸的「道南正脈」匾額,顯示著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學正統。

從社會心理層面,如湖湘的民風民俗,心理特徵等,則主要源於本土文化傳統。這兩種特色鮮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組合,導致一種獨特的區域文化形成。所以,**研究湘學者,能發現湖湘文化中的儒學正統特色,無論是周敦頤、張南軒,還是王船山、曾國藩,他們的學術思想、學術追求,都是以正統的孔孟之道為目標;而考察湘人者,則更會感覺到荊楚山民剛烈、倔勁的個性。

當然這兩種文化組合是相互滲透的:湘人的性格特質,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煉,故而能表現出一種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昇華。如曾國藩在自我人格修煉時追求的「血誠」、「明強」,常使我們體味到這種二重文化組合的妙處,誠、明的理念均來自於儒家典籍和儒生對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強的觀念又分明湧動著荊楚蠻民的一腔血性!

包括曾國藩組建的湘軍,其成員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國藩既看中了他們的質直、剛勁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們學習儒家道德和文化修養,體現了他對這種二重文化組合的自覺運用。

這裡是不為中原人文所沾被的荊蠻之地。四塞之地上如何會形成以中原文化為主要源泉的湖湘文化呢?

繼先秦、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之後,兩宋時期興起了理學文化思潮。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思潮,理學的主要特點在於對傳統思想文化的綜合。它以復興儒學為旗幟,要求重新解釋儒學經典,力圖使儒家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得以振興。

另一方面,它又大量汲收、綜合了佛、道兩家的宇宙哲學和思辯方法,將其補充到儒家學說中去,將儒學發展為一種具有高深哲理的思想體系。由於理學能夠振興儒學,發展儒學,適應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需要,故很快成為了一種站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直至延續到晚清時期到兩宋之時,

宋代出現了儒學地域化。罷黜百家,潛心著述、授徒講學。於是,乙個個具有各自學術傳統、思想特色的地域學派就形成了。

在北宋時期,有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兄弟的洛學;到了南宋,則有朱熹的閩學,後朱熹在嶽麓書院講學,史有著名的「朱張會講」,使發端於湖湘的理學在湖南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地點和代表人物分別是什麼?

2樓:沐舞衣

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脈,是湖南各族人民長期積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風、民俗、民族性格、社會心理、社會意識等因素的總和。 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歷史源頭是楚文化。戰國時期的長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業和商業都相當發達的城。

反映宗教與神話的文獻有屈原楚辭中的《九歌》、《楚辭》、《九章》、《天問》和2023年長沙子彈庫楚墓中出土的帛書,以及各種墓葬習俗的考古資料。此外,由楚人與湖南土著居民共同創造的文學藝術,包括詩歌、散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在春秋戰國時都已經達到相當的程度與水準。 湖湘文化隸屬中國傳統儒家政治文化。

其重要特點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於現實中,並為政治服務。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現了理學開山祖—周敦頤,他建立的理學,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為核心,吸收了老莊道學、釋家佛學而形成的,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開「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學又稱道學、新儒學,是後來出現的「湖湘學派」的思想淵源。

「湖湘學派」的奠基人胡安國,曾在衡山山麓創辦文定書院,他於2023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於湘潭陰山。

明清之際,湖南衡州出現了理學集大成者王船山,從而使湖南成為理學思潮形成和發展的大本營,而這一時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聞名全國的嶽麓書院、城南書院則成為理學思潮的主要學術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特色的區域文化,是經多元文化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它有哪三個重要的淵源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從不認同「湖湘文化」

就等同於「湖南文化」。

「湖湘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它的特

專定內涵和外延。屬

所謂的湖湘文化,是指宋以來在湖南這塊土地上形成的經典文化和精英文化,這種文化引領著湖南人走進新文明,走向近現代,皮公升走入乙個更為廣闊的歷史舞台。但它並沒有包括湖南各民族的文化和民間的文化。

再從文化生成的地域來看,「湖湘文化」的主體,正如它的名字所標識的那樣,還只是發生、興盛在洞庭湖與湘江流域的鍵肢文化,它也沒有包括孕育在武陵山和雪峰山區域內的、縱貫湘西北和湘西南的文化。

因此,以「湖湘文化」來概括湖南文化、指導湖南文化稿握世建設,就會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和反應上的失誤。

湖湘文化與楚文化有什麼關聯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代的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早期母體,楚文化中的祝融文化和蠻夷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頭。作為獨立的湖湘文化及其實體湖湘學派,則起源於北宋末年,形成於南宋時代。湖湘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與齊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等區域文化,有著愛國親民、務實經世的共同點,但由於它形成的歷史時代、地域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差異,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湖湘文化自形成伊始,就廣匯百家,具有多源、包容的特點。湖湘文化從它形成之日起,就融匯了百家精萃。周敦頤建立的理學,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為核心,吸收了老莊道學、釋家佛學而成的,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開「三教合流」的先河。

理學又稱道學、新儒學,是湖湘文化主要的思想淵源。明清之際大思想家王船山創立的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等基本問題上,對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精研主義,點評異同,去偽存真,從而創立了別開生面的唯物主義哲學體系,奠定了清代實學思潮的哲學基礎。中國近代啟蒙先驅魏源,他的《老子本義》、《墨子章句》、《孫子集注》、《董子春秋發微》等也集兵家、道家、墨家、儒家各派學說的精華。

至於譚嗣同的《仁學》,楊昌濟的哲學、倫理學,不但融匯了《春秋》、《論語》、《孟子》、《莊子》、《墨子》等中國傳統文化各家經典,而且吸收了近代西方各派學術思想,真可謂學通中西,道貫古今。所以,從各個歷史時期湖湘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來看,湖湘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是多源的、包容的,它不偏一說,合眾家之長,博採群秀,揚長避短,使之具有時代的適應性和開放性。戊戌以後,近現代湖湘學人,弘揚了這一學風。

其二,湖湘文化深藏民主啟蒙意蘊和吐故納新的精神。傳統文化的弘揚,外來文化的吸納,離不開評判、繼承、開拓和創新,湖湘文化頗具這一特色。屈原的《離騷》、《九歌》開一代新風。

王船山大膽批判封建**主義的「正統」觀,認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主張對孔孟儒學、老莊道學、魏晉玄學、佛理禪學等,都應「入其壘,襲其輜,暴其恃而見其瑕」。他在《讀通鑑論》一書中,對歷史迴圈論、復古論、宿命論等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觀進行了一次大掃除,在中國古代史上第乙個提出人類文明是向前演進的思想。王船山旗幟鮮明地在政治上否定封建**,在思想文化上批判唯心主義,充滿著民主啟蒙和吐放納新的精神,深刻地影響著湖湘後學。

魏源以經世致用眼光,力主扭轉那種「不關軍國要務、無視民族危亡」,「泥古不切時務」的乾嘉考據學風,提出把學術導向干預政治和革故鼎新的軌道。

他遵循經世致用的原則,主編了《海國圖誌》,廣泛介紹世界各國史地政情,倡學西方先進的科技、軍事,以實現「師夷長技以制夷」。

評判、探索和創新進取,是湖湘學派的重要特色和優良傳統,是湖湘文化與時俱進的活力之所在。

其三,湖湘文化及其實體湖湘學派,是多成分、多層面的,具有兩重性。湖湘學派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長期積累的思想成果。它植根於小農經濟,在歷史上與宗法等級制度及**政治聯絡在一起,多屬維繫封建政治和經濟統治的官方意識,精華和糟粕混雜,封閉與開放並存。

近代湖湘文化,精華、進步、開放、趨新是主流,但糟粕、保守、排外、護舊的負面因素也不可忽視。近代湖湘文化這種多層面、兩重性,既反映在同乙個歷史人物身上,也表現在該學派的群體和思潮之中。如被目為清末湖湘文化化身的曾國藩,一方面摒棄了一般理學家空談心性、義理的通病,提倡經世致用,取各家之長,用於實踐,主張引進西方先進科技,「仿西洋之法」改革軍事,整頓吏治,培養人才,建立新式海軍和近代軍事工業,在推進中國近代化中有他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又沒有跳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怪圈,對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管理方法、西醫西藥、修築鐵路等先進科技知識,不僅不引進、吸收,反而持排斥、反對的態度,其立場同頑固守舊派官僚沒有兩樣。

進步與保守、開放與封閉的鬥爭,同樣反映在湖湘學派的大本營嶽麓書院內部。戊戌維新期間,書院進步學子楊昌濟、李永槐等,受維新思想影響,走出書院,參與南學會的變法活動,支援譚嗣同,唐才常的「新政」主張。書院山長王先謙站在護舊立場,禁止學生參與變法維新運動。

他還煽動岳麓、城南、求忠三個書院部分師生,大造**,攻擊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等維新人士是「背叛君父」的「康門謬種」,要求巡撫衙門封閉時務學堂,驅逐維新派出湘。這說明,作為觀念形態的湖湘文化,作為社會群體的湖湘學派,其內部結構是多成分、多層次的,具有兩重性。

綜合上述,湖湘文化的形成及其發展,是乙個博採眾長、廣匯百家和不斷積累的過程。湖湘學人,從屈原、王船山到魏源、譚嗣同等,對先民思想文化遺產的繼承,不是因襲守舊、抱殘守缺,而是表現出評判探索的民主啟蒙意識和自強不息的開拓創新精神。然而,作為觀念形態的湖湘文化,它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是歷史的積儲,是存在的反映,也有其時空的侷限性。

湖湘文化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它與楚文化是什麼關係

5樓:羊牙

湖湘文化應該抄是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襲雛bai形了 本人偏向於楚文化du 硬要把他們zhi區分的話 可以把楚dao文化看成是一種本土文化 而湖湘文化就像是在中原主體文化渲染下的乙個與楚文化之間過渡的文化 因為不管是楚還是楚的前身九黎都有一種用不屈服 絕不妥協的精神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心還在北方的時候 湖湘文化就成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過渡 很明顯的看出湖湘文化這個特徵 像它崇尚儒學 吸收各家之長

楚文化的鼎盛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 而湖湘文化在曾國藩時期最為有名

湖湘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湖湘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地位

文化是人類活動 的結晶,一定的文化又為人類的活動提供了特定的歷史場景,並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這一點在傑出人物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是近代中國的一位偉人,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湖湘文化的影響甚至還主動地從中吸收營養。首先,在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中深受湖湘文化注重探求宇宙 人生之大本大源的影響...

湖湘文化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湖湘文化各個階段的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脈,是湖南各族人民長期積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風 民俗 民族性格 社會心理 社會意識等因素的總和.湖湘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歷史源頭是楚文化.戰國時期的長沙已是楚人聚居 人口稠密 手工業和商業都相當發達的城.反映宗教與神話的文獻有屈原楚辭中的 九歌 楚辭 九章 天問 和1942...

楚文化對早期湖湘史學的影響

楚文化是始於春秋早期的一種區域文化,它糅合了中原商文化的末流和楚蠻文化的餘緒,春秋中期即已標新立異,成為與中原周文化並駕齊驅的唯心華夏文化的表率。湘楚文化與荊楚文化 巴楚文化一樣,同屬楚文化的重要支脈,因承傳了楚文化的主旨並形成於遼闊富饒的三湘大地而得名。楚人的祖先本身就是具有較高文明程度的華夏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