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肥腸的做法,誰知道幫忙說一下

2025-06-20 20:25:15 字數 1772 閱讀 6637

1樓:網友

乾煸肥腸。用料。

主料豬腸適量。

調料蔥適量姜適量蒜適量花椒適量幹辣椒適量生抽少許香油適量植物油適量白糖適量胡椒粉適量。

乾煸肥腸的做法。

1.肥腸滷好後放涼,對剖改刀成一字條。

2.先把鍋燒熱,放適量的油,下薑片老哪及蒜頭炸至金黃時,然後下切好的肥腸小火乾煸,煸的時候要注意控制火力。

3.待肥腸煸至表皮微卷發黃時,加入幹辣。

4.椒節、花椒、火鍋底料一塊炒制,喜歡吃麻辣的朋友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節加入量,同時調入少許生抽、白糖、胡椒粉,鹽不用加了已經夠味了。至於煸多長時間自行掌握,喜歡吃焦一點的朋友就多煸會,起鍋前加點蔥段、芝麻油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裝盤。

菜品特色。煸好的肥腸趁熱食用,麻辣幹香爽脆,又是道下酒的好菜,還是那句老話吃多了上火,好吃的東西總是不符合營養學的概念。

爆炒肥腸。原料:肥腸600克。

清洗:麵粉100克、鹽1茶匙、白醋3湯匙,姜1小塊、蒜5瓣、料酒1湯匙。

配料:姜1小塊、蒜5瓣、小蔥2根、尖椒2個、紅尖椒2個、洋蔥1個。

調料:鹽1/2茶匙、白糖1/4茶匙、雞粉1/4茶匙、生抽1茶匙、植物油2湯匙。

1.用剪刀先把肥腸剪開。

2.倒入麵粉,揉搓一會兒。

3.再加點鹽,繼續揉搓,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4.接著倒入白醋揉搓,這時肥腸裡面的肥油都差不多洗乾淨啦。

5.鍋裡燒水,放入薑片蒜片和料稿旅酒,將肥腸放入煮10分鐘左右。

6.撈出切小段,備侍敬碼用,然後把配料都切好。

7.鍋中熱油,先爆香配料。

8.倒入肥腸翻炒,調入鹽、白糖、雞粉、生抽。

9.最後撒蔥花,即可。

烹飪技巧。也可以先爆炒肥腸,將其炒至表面微微焦黃,口感應該會更好。

2樓:等

我只會紅燒豬大腸!

肥腸的做法大全家常菜 肥腸的做法大全家常菜推薦

3樓:戴蒙崗居

1、爆炒肥腸:拿麵粉將肥腸裡裡外外搓洗一遍,肥腸翻面扯掉一部分的肥油,冷水入鍋,水開後煮25分鐘左右。肥腸切段,所有配菜切段,起油鍋放肥腸段先乾煸出油,然後盛出,接著放紅油豆瓣醬炒出紅油,然後放入蔥白薑片大蒜小公尺辣爆香。

加入洋蔥青紅椒片翻炒,接著倒入煮好的肥腸段翻炒。加料酒,生抽老抽,鹽,翻炒均勻,所有食材熟了即可出鍋。

2、乾煸肥腸:將肥腸翻過來,將油和一些髒東西去掉,去掉以後放入盆中,加入少許鹽、鹼、白醋、料酒、麵粉揉搓抓洗乾淨,然後加清水沖洗乾淨,再翻過來。將大腸放入清水中,加蔥、姜、八角、花椒、幹辣椒、少許鹽**煮乙個小時至熟撈出。

大腸自然冷卻後切成小段,擠出去水分,蘸一點生粉抓拌均勻。起鍋燒油,油溫六成熱開始下肥腸,肥腸表皮炸酥脆撈出,油溫燒至七成熱,復炸30秒出鍋備用。鍋中留底油加入花椒和幹辣椒炒出香味,放入炸好的肥腸,加5克鹽、3克雞精、2克白糖,小蔥,紅油翻炒均勻即可。

3、麻辣肥腸:大腸用麵粉、醋、水泡一泡洗乾淨表面後,再翻過來把裡面的肥油弄掉,洗乾淨後放水沖洗,直到洗清水再返回正面,多洗幾遍至清水,準備公尺線、薑片、香葉、八角、蔥、辣椒、麻辣醬、豆瓣醬。添水放蔥結、薑片、香葉、八角、豬大腸,燒開後轉中火煮10分鐘。

豬大腸的過程中切酸菜、幹辣椒段。十分鐘後撈出大腸沖水洗乾淨浮沫,多過幾遍涼水至大腸涼透。大腸切塊,豆瓣醬、麻辣醬剁一剁,鍋裡下油放薑片、八角、桂皮中小火炒出香氣。

炒出香氣後下大腸、豆瓣醬、麻辣醬、辣椒幹翻炒,感覺大腸炒出油,有點焦糖化、上色均勻後,加兩勺酒糟。添水剛剛淹住大腸的位置就好。大火燒開後,小火燉四十分鐘。

燉大腸的過程中,炒好酸菜、切好香菜等等,大腸燉四十分鐘即可出鍋。

有誰知道美國紅楓前景?幫忙說一下如何,謝謝了

用途 美國紅楓除了作為優良的園林樹種應用於綠化和造林以外,還具有很多重要的用途。美國紅楓樹通過割樹皮,可以流出膠,被廣泛應用於製造口香糖,首先是美國人使用,後來傳至全世界。這種香口膠在亞洲還被廣泛應用於醫藥和糖果業上。美國紅楓樹仍長短常重要的木材,在美國排在木材樹種的第二位,產量僅次於橡樹。美國紅楓...

請問一下誰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請問一下,誰知道這個是什麼東西?好可愛哦!

樹舌靈芝 又稱樹舌扁靈芝 老母菌 楓樹菌 老牛肝。子實體大型或特大型。無柄或幾乎無柄。菌蓋半圓形,扁半球形或扁平,表面灰色,漸變褐色,有同心環紋稜,有時有瘤,皮殼膠角質,邊緣較薄。菌肉淺栗色,菌孔圓形。生於楊 樺 柳 櫟等闊葉樹的枯立木 倒木和伐樁上,是重要的木腐菌之一,會導致木材木質部形成白色腐朽...

請問一下,誰知道這是什麼菇,請問一下,誰知道這是什麼菇?

半裸松塔牛肝菌strobilomvices seminudus hongo,據記載 該種沒有毒,但很少有人食用。以下是其資料 子實體單生,有時群生。菌蓋直徑3 7cm,初半球形,後扁半球形,表面被綿毛或貼生的小鱗片,灰褐色至暗灰色,傷處變近黑色,常細裂,露出白色菌肉 蓋緣初有菌幕,後消失。菌蓋表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