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學衡派是因在南京創辦的《學衡》雜誌而得名,是以《學衡》為中心,在思想文化界形成的乙個文學復古、反對新文化運動的流派。
1922年1月,梅光迪、吳宓、胡先驌、劉伯明、柳詒徵等七人,在當時國立東南大學,發起創辦了《學則物衡》雜誌。
為《學衡》供稿的作者,起初除發起人外,還有他們的一些朋友和國立東南大學的師生,如吳芳吉、劉樸、趙思伯、繆鳳林、張其鈞、趙萬里、胡夢華、陸維釗等。
學衡派文學思想:
文學是培宴人生的表現」,這種觀點構成了學衡派文學思想的基礎。由是他們從中引出了三個值得重視的見解:其一,文學不可能脫離時代;其二,文學與政治相輔相成;其三,文學創作必然包含著主客觀的因素。
從為人生的文學出發,學衡派強調從事創作的作家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或稱文學的諸要素:社會責任感、善於觀察與理解人生、文學藝術的修養。
學衡派對於文學創作規律的**,也涉及接受美學的理論問題,認為成功的文學作品須有傑出的作家與聰明的讀者兩個條件,二者兼具作品才能流傳。
從總體上看,學衡派從兩個層面上**過文學價值的判斷問題:首先,從內容的分際上,**文學作品的久暫;其次,從作品內容與藝術形式的關係上,**道德標準與藝術標準的分際。
學衡派的文學思想雖然存在著道德化的傾向,但又包含著合理的核心,即強調文學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配盯銀。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學衡派。
2樓:安全速效物業精選
學衡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乙個流派或者學派,主要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其代表作家包括丁玲、巴金、冰心、沈從文等人。學衡派的名稱源於《文學學報》的名字,因為該報社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和衡山路的交界處而得名。
學衡派主張文學應該散橘關注社會現實,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和作用,反對虛幻主義和個人主義,提倡抒寫生活、反映時代的文學衝敬團創作。學衡派作家的作品通常具有批判現實、揭露社會弊病、關注弱勢群體、關心人民生活等特點,風格多樣、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學衡派的文學成就被認為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貢獻。
學稿伏衡派代表了中國現代文學的乙個重要發展階段和方向,對於中國文學史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
2017自學考試古代文學名詞解釋(13)
3樓:張哥教你學
永嘉四靈:指的是南宋後期永嘉的四位詩人,即徐璣,號靈淵;徐照,安靈暉;翁卷,字靈舒;趙師秀,字靈秀。他們都是永嘉人,字型大小中又都有乙個「靈」字,詩風又極為相近,故謂之「永嘉四靈」。
他們都是由葉適的鼓吹而聞名於世,視為同一詩派,謂之四靈詩派。
易安體」: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其詞藝術成就很高,她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學語言和明白流暢的音律聲調作詞,化俗為雅,清新工巧;其詞既融入了國家興亡的深悲巨痛,而又不失婉約詞的本色,具有悽婉非愴的格調;其詞既具有女性的細膩柔麗,又有不讓鬚眉的貞剛氣質,於溫婉中有遒逸之氣,旖旎中透出剛健、灑脫和俊爽,無脂粉氣、無閨閣氣,與一般流行的香軟詞風大異其趣,也有橋迅敬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婉約詞,這種別樹一幟的詞風,在當時就廣為流傳,被稱為「易安體」。
遺民詩人:清初詩壇,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詩人,他們保持自己的民族氣節,對時末清初的戰亂和民生疾苦銘刻在心,對清統治者在政治上採取不合作態度。拒絕入仕為官。
他們用詩歌揭露清兵暴行,頌揚抗清英烈,堅持民族氣節,寄託故國哀思,詩風慷慨蒼涼、激昂悲壯。這一類詩人被稱為遺民詩人,其代昌消表人物為顧炎武、吳嘉紀和屈大均。
遺民作家:指南宋滅亡後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的有汪元量、劉辰翁、鄭思肖,以及謝翱、林景熙和謝枋得等。
他們由宋入元之後,用詩、詞、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懷時事,傷悼故國,抒寫興亡感慨,表現了堅守氣節的遺民心態,表達了亡國遺民的悲憤之情。後人稱這樣乙個作家群為遺民作家。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在諸宮調和金院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成熟的戲劇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構成。折是**單位,一折裡只用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選用四種不同的宮調。
楔子的篇幅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劇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與折之間,起過渡承接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賓白。
元曲四大家:
指前期元雜劇作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後期元雜劇作家鄭光祖。因為他們在元代雜劇創作中成就高、影響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韻》一書中將他敏慎們並列,稱為「關、鄭、白、馬」,後又稱之為「元曲四大家」。
2017年自學考試古代文學名詞解釋(6)
4樓:考驗考公答疑君
六一風神:
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所謂六一風神即指歐陽修散文的美學風格。歐文措辭平易,語言精煉而有變化,親切自然,條達疏迅罩暢,讓讀者從尋常的敘說和描寫之中體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遠的意境,於一波三折、吞吐反覆之中領略特有的情致韻味。這種偏於陰柔之美,紆餘委備而婉曲有致,詩味醇濃而情韻綿邈,含蓄蘊藉而平易自然的風格,標誌著歐陽修的散文創作傾心於風神姿態,故稱之為六一風神。
明代傳奇:是指在宋元南戲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它將南戲這種質樸的民間戲劇形式進行了雅化,體制上更加巨集偉,藝術上也趨於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宮調來區分曲牌。
由於它在體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戲和雜劇,使其規模巨集大,形式上更加活潑,更適合文人施展才華、抒寫情志,也更為民眾所喜聞樂見,故其發展流行很快,成為明代戲曲舞臺上占主導地位的形式。
南渡詞人:即指北宋滅亡後,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詞人。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朱敦儒。
他們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經歷鎮絕,並且都已是稍有名氣的詞人。靖康之變以後,他們也被迫南渡,由於政局的劇變,國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們頗多家國之感和身世之悲,發而為詞,多有悽苦的哀嘆和深沉的感傷,詞風發生明顯的變化。人們習慣把宋室南渡後由北入南的詞作家們稱南流詞人。
擬話本:明代後期,隨著長篇通俗**的繁榮,話本**也發生了重要變化:由過去供藝人講述的底本變而為社會上普通讀者的案頭讀物,出現了大批以閱讀為編寫和出版目的的短畝旅鬧篇**。
這種在體制上與宋元話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賞性質的白話短篇**,即是「擬話本」,或稱「擬宋市人**」。
南洪北孔:是對清初歷史劇作家洪昇和孔尚任的合稱。洪昇是錢塘人,有歷史劇《長生殿》傳世;孔尚任是曲阜人,有歷史劇《桃花扇》傳世。
這兩部著作代表了清代戲劇的成就,並代表了清初感傷審美思潮的重要實績。
名詞解釋什麼是現代漢語,名詞解釋現代漢語
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現代漢語既有多種語言,也有民族共同語。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又是國家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它在全國範圍內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區和...
姿勢的名詞解釋,解剖學姿勢名詞解釋
姿勢 z sh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z sh 1.身姿架勢。2.狀態,形勢。勢 z sh 釋義 1.身姿架勢 2.狀態,形勢 解剖學姿勢名詞解釋 人體解剖學姿勢是身體直立,面向前,兩眼平視前方,兩足併攏,足尖向前,上肢下垂於軀幹的兩側,掌心向前。描述人體任何結構時,均應以此姿勢為標準。身體直立...
金融學的名詞解釋,金融學的有關名詞解釋
1.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 一種高度集中的 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形成於1985 1978年.其特徵 1 設定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銀行 2 中國人民銀行執行雙重職能 3 中國人民銀行內部實行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體制。2.信用風險 指借款人違背承諾 不能按期還錢的風險,或者說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