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簡述混元太極拳發展歷程
1樓:
3.簡述混元太極拳發展歷程。
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您諮詢的問題已為您找到:混元太極拳發展歷程:太極拳,是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太極」理論的指導下,依據武術的形體運動而形成的拳術,由歷代武術家結合吐納、導引、丹道修煉術,經反覆實踐、總結,不斷發展與完善伍鎮判,而形成的一種內功拳法。
它不僅有「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技擊特點,更具有健身、養生之功效。自古以來,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腔改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傳播。數百年來,經過人們的實踐證明,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體育旅友健身運動。
太極拳流派眾多,有武當太極、陳氏太極、楊氏太極、吳氏太極、武氏太極、孫氏太極、混元太極等等。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有千秋。非物質文化遺產混元太極是在傳承和發揚中國儒釋道、禪武醫精髓和少林功夫的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的,是「混元」和「太極」融合、傳承、迭代創新的歷史產物。
混元太極不單單是拳械,更是功和道的相容體,深深地紮根於中醫養生學深厚的土壤之中。混元太極自然**遵循人體經絡氣血執行規律,上下、左右、內外全面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開創太極應用於中醫養生領域之先河。混元太極自編創以來,歷經數代傳承已逾百年,先期由一對一的師徒傳授到家族式的傳授,改革開放以後,發展為集體傳播,通過辦學傳授給廣大群眾,促進了全民健身運動,這在混元太極發展史上是飛躍式的進步。
2019年12月25日,混元太極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順利成功。2020年12月17日,中國太極拳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圓滿成功,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將極大促進太極拳運動的普及和中醫自然**的科研實證。
簡述混元太極拳的發展歷程
2樓:齊通
創始起源:
太極拳的創始,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抗日戰爭之前,全國各地的太極拳家無不尊張三丰為祖師。
其原因是,張三丰建立了武當派,創始了內家拳。太極拳作為內家拳之首,尊稱張三丰為祖師,是一種自然歸屬。張三丰創立的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從道教經書中汲取了精華,引申而來。
張三丰所創立的拳碰扒法都有乙個共同特點,即注重內功和陰陽變化,講求意、氣、力的協調統一,動作沉穩,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
這些特徵無不與道家陸租的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三寶修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相吻合,內以養生,外以卻惡,可以說是留給後世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
另一種說法,太極拳創自陳王廷。此種說法出自顧留馨、唐豪先生對太極拳的考證和《太極拳研究》。他們考陳王廷創太極拳依據有兩點:
一是有陳氏後人所撰有祖先的打油詩《悶來時造拳》五字。二是有陳王廷留有一篇《拳經總歌》。
據考這篇陳氏《拳經總歌》並非陳氏所獨有。山西洪洞通背拳《拳經總論》除幾個別字外,其它內容完全相同。
現代發展:新中國建立後,***曾號召全國人民打太極拳。1978年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給太極拳的全面發展營造了巨大的空間,太極拳進入推廣普及期,***曾親筆題詞「太極拳好」早吵兆。
在溫縣陳家溝,習練太極拳之風甚盛,婦孺老幼皆練,當地流傳的諺語說「喝了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這都形象地反映出當地習練太極拳的情形。這種風氣世代沿襲,經久不衰,使得陳家溝歷代名家輩出。
二十四式太極拳名稱,簡述二十四式太極拳動作名稱
楊澄甫 太極拳使用法 1931年 81式 傅鐘文 楊式太極拳 1963年 85式 由於 楊式太極拳 由體委推出,較早也較廣泛,所以一般,把楊澄甫先師定型的楊式太極拳簡稱為 八五式 85式 而 太極拳使用法 是楊澄甫先師正式出書的最早版本!之後的先師寫的 太極拳體用全書 1934年 和 用法 類似。二...
求學太極拳,哪裡可以學太極拳?
通常太極拳不建議自學。自學容易受傷,容易偏。後來反覆思考,覺著如果是自學。就別學習架子,只學太極的樁,也許是可以的。就是學習幾個基本動作。腳步不要移動。這樣不容易出事故。可以學太極拳?學太極拳可以到公園 小樹林 小溪邊等適合晨練的地方看看有打太極拳就可以參加,一般是不需要拜師的,這是大眾的晨練。還有...
基礎太極拳教程。太極拳入門教程
太極拳基礎步法教程。太極拳入門教程 如下 一 無極樁。首先將雙腳分開要與肩同寬,將你的雙膝微微彎曲,身體的重心放在兩條腿上 將慎擾雙手就到胸前微培兄微彎曲手臂,手指呈自然裝,手指指尖相對,手掌掌心向裡呈現抱球狀,兩眼注視雙手。姿勢高低可根據體質和腿部力量自行掌握,通過練習下部力量增加穩實,周身內勁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