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底線的關係是怎麼?

2025-06-09 07:56:25 字數 1458 閱讀 9184

1樓:懷中貓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法理學核心的問題之一。法律和道德的關係不是法哲學的區域性問題,而是貫穿於整個法哲學的全域性問題。凡是法治不及之處,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

如何理解法律是道德的底線

2樓:律說律答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這句話的理解如下:法律是國家對公民的行為規範,道德是公民立足社會對自己的行為規範。

所以,作為社會公民當首先以國家對公民的行為法律,作為自己社會生活的底線。

然後,才是自己作為公民的道德規範約束自己,二者缺一不可。

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嗎?

3樓:星期一中年

法律的存在,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

法律和道德是現實生活當中規範人們行為的兩條準繩,兩者對於人們生活有著不同的作用。法律用強制性來維護社會穩定,而道德用批判性來維持人民心中的正義。

每個人心中的正義並不相同,而法律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價值觀。小時候和小朋友打架,打輸了要被父母揍一頓,打贏了同樣要被父母揍一頓;長大後和別人發生衝突,打輸了進醫院,打贏了進派出所。

我覺得這個例子能形象表現出法律在生活中的地位,你覺得別人做錯了,於是你用自己的方式來維持內心正義。可你的方式如果違背了法律,你同樣要受到法律制裁。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生存環境截然不同,心中對正義的概念也有很大區別。法律不可能照顧到每乙個人的價值觀念,而是用乙個統一的規定來約束所有人。

法律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很多時候沒有對錯之分。我哥前幾年開店的時候,因為隔壁鄰居實在是有些欺人太甚,一時衝動和對方打了一架。從我們家人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哥沒做錯,我們不惹事,可是也不能被人欺負。

可是從法律層面來說,他確實是做錯事,被拘留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法律的存在本身就是維持整個社會穩定的基石,我們可以用道德觀念約束自己,可是道德卻沒有強制性,而法律卻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人,觸犯法律就要受到制裁。

很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對與錯,在法律層面根本沒有討論的意義。可哪怕你已經違反了法律,你也仍舊身處於法律的保護之中。

我們總是習慣用自身的看法來面對這個世界,可事實上很多個人看法都對維持社會穩定不利。法律的作用,其實就是打消人們內心危害社會穩定的想法。

每個人都遵紀守法,社會才能在穩定狀態中不斷向前。

什麼是道德道德與法律的關係是什麼

法律與道德的交叉與滲透,有兩個重要表現 一是法律意識與道德觀念具有同一屬性而相互聯絡,二是法律規範與道德規範的調控範圍有所重疊而相互包容。一般來說,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 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所培養和倡導的行為。反言之,許多道德觀念也體現在法律之中,許...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誠信與法律的關係

一 社會誠信和法治社會建設乃相輔相成 二 社會誠信和法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社會誠信與法治社會建設要雙管齊下 一些法律把誠信作為基本的行為規範。例如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2017民法總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道德與法律的關係?道德與法律 的關係...

關於現代社會理與法的關係,倫理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

一 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法治儘管自身亦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它依然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能夠找到的最好的 現實的制度設計。筆者認為,和諧社會本身至少應包含以下法治內容 首先,充分保障公民權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它要求必須建立 完善法律制度從而為公民提供充分表達意願的渠道 提供參與國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