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社會理與法的關係,倫理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

2021-03-04 05:54:11 字數 3181 閱讀 850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法治儘管自身亦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它依然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能夠找到的最好的、現實的制度設計。筆者認為,和諧社會本身至少應包含以下法治內容:

首先,充分保障公民權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它要求必須建立、完善法律制度從而為公民提供充分表達意願的渠道、提供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機制,依法保障公民權利。

2.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保障。實現社會公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刻根基,社會公正存在於社會的各個方面。

從根本上說,最重要的是社會分配的公正和社會矯正的公正即司法公正,前者有利於預防衝突、減少矛盾,而後者則是當矛盾演變為法律衝突時及時化解糾紛、消除矛盾。

三、和諧社會並不等同於法治社會

必須指出,法治並非和諧社會的充分必要條件,法治社會並不等同於和諧社會。

首先,儘管和諧社會與法治社會的目標一致,都旨在追求規則和秩序範圍內的社會和諧與進步,但和諧社會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諧社會要求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協調一致,要求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與文化的繁榮協調一致,要求人際關係與社會秩序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和諧、穩定,社會發展是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

其次,和諧社會是對法治自身侷限性的矯正與調適。同任何事物一樣,法治也有侷限性。其一,法並不是調整社會關係的唯一手段。

國家用以調整社會關係的手段,除了法律外,還有經濟、政治、行政、道德、文化、教育、習慣、傳統、**、宗教等手段。法也不是唯一的社會規範,黨規、政紀、道德規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的規章、守則、文明公約、鄉規民約、職業公約等皆是社會規範。其二,「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即使制定得很好的法律,也需要合適的人正確地去執行、適用,更需要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支援,法律的實現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等的配合。其三,法律的抽象性、穩定性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法律具有抽象性、穩定性的特徵,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卻是具體的、複雜多變,千態萬狀,制定乙個包羅永珍、永久適用的法律只能是乙個空想,法律本身存在的缺陷、漏洞、空隙等情況在所難免。

其四,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無法確定。適用法律的前提是確定事實,但現實中囿於人類現有的認知能力,總有些事實在客觀上是無法確定的,因而也就無從適用法律。

再次,法律作為一種制度化、外化的規範,要求必須使用強制性手段為自己開闢道路,由此決定了法律手段有時過於剛性,難以全面地兼顧情理。如果法律不被人們從內心去信仰,就會使法治在實踐中遇到無法克服的障礙。 3.

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層次性和漸進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科學命題的提出,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倫理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

2樓:惟愛傾城柳色心

倫理是我們自身與外界各方面關係的應有狀態和規範。道德是以善惡為評價標準,通過社會**、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維繫並發生作用的行為規範的總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且由法院適用,並由國家實施的行為規範。

道德不是法律,但法律卻可以說是道德規範。道德與法律都具有時代特徵,現今的法律就是對道德的進一步規範,也就是說現在的法律就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標準。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係是乙個廣義性與狹義性的關係。

倫理主要是相對於人們之間關係而言的道德規範,而道德是整個社會中的人都應該懂得的行為規範。法律與倫理的關係如同道德與倫理的關係,法律是對道德與倫理的維護。

3樓:

法律**於倫理,應該是先有倫理後有道德,最後統治這利用倫理所形成的道德理念再加上統治者的利益因素形成最後的法律。

4樓:河南孫建設

這是乙個法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什麼是法理?與法律有什麼區別

5樓:阿離

法理,指形成某一國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門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學理,在一定意義上是法的淵源。法理作為法的淵源,目的在於彌補法律規範的空隙。在社會主義法中,法理一般不作為法的淵源。

1、性質不同

法理在一定意義上是法的淵源。法理作為法的淵源,目的在於彌補法律規範的空隙。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佔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2、地位不同

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範,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理依據一般是法的原則、理論,用於在法律不足以解釋某一法律關係或事件時使用,目的在於彌補法律規範的空隙。因為法律無論如何詳盡,也不可能把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社會現象都毫無遺漏地加以規定。法理可以補充法律的不足,因此法理一些特殊情況下,被當做法律使用或作為某一案件判決的參照。

3、形式不同

法理是一種抽象的、概括的法的形式,是形成某一國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門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學理,在一定意義上是法的淵源。

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6樓:匿名使用者

一、法理和法律的基本概念:

1、法理,指形成某一國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門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學理,在一定意義上是法的淵源。

2、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佔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二、法理和法律的區別:

1、含義不同

法理具體表述為「公約公信公行、公行公約公信、公信公行公約」。由於法理本身,就是法約的約定、廣普周知和實施程式法案,因而可以統稱之為「三公法案」。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以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為目的的行為規範體系。

2、本質不同

法理是母法與子法之間的法學議題的發生因循關係。

法的本質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具體地說,它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3、作用不同

法理作為法的淵源,目的在於彌補法律規範的空隙。因為法律無論如何詳盡,也不可能把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社會現象都毫無遺漏地加以規定。法理可以補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國家把法理作為最後適用的法源。

法律的最終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

7樓:匿名使用者

法律的基礎理論學

學法律必須要先學習法理 否則 以後學任何法律都會很辛苦

什麼是道德道德與法律的關係是什麼

法律與道德的交叉與滲透,有兩個重要表現 一是法律意識與道德觀念具有同一屬性而相互聯絡,二是法律規範與道德規範的調控範圍有所重疊而相互包容。一般來說,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 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所培養和倡導的行為。反言之,許多道德觀念也體現在法律之中,許...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誠信與法律的關係

一 社會誠信和法治社會建設乃相輔相成 二 社會誠信和法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社會誠信與法治社會建設要雙管齊下 一些法律把誠信作為基本的行為規範。例如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2017民法總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道德與法律的關係?道德與法律 的關係...

關於法治與道德的關係說法錯誤的是

道德和法律關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法安天下,德潤人心。b.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c.乙個健全的社會也應該是一襲毀個道德規範健全派亂的。d.法律和道德無關係。正確答案 拍羨備d 法律與道德的一般關係,表述正確的是 道德與法律的關係是 目的一致 內容轉化 功能互補 相互促進,接下來我們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