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愚公移山 的讀後感除 有毅力,又恆心 之外,有沒有新穎的觀點

2025-06-06 03:10:20 字數 4287 閱讀 8848

1樓:匿名使用者

解讀《愚公移山手豎》

愚公移山》是乙個寓言故事。它的寓意是:不畏艱難險阻,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只是這是怎樣一種不畏艱難險阻?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為什麼要與山過不去?

讀這個故事,知道是有山在前,建房在後。

房子建了以後,也是住了很長時間,愚公才發現家人出門要繞很多山路,覺得這很不方便。

只是,為什麼在建房之前,不仔細考察?不認真思索?

於是,我們見多了,很多專案,不是認真立項,而是盲目上馬。等到上馬以後,才發現是一種浪費。

發現不方便以後,不是從自身找原因,不是做相對簡單的搬家,而是做非常繁複的移山。也許,房子不管新舊,都是自己的。而山,則是公共的。

於是,我們見多了很多損公肥私的人和事。我們見多了很多以各種名義而為的損公肥私的人和事。

搬山的決定是愚公自己做的。愚公覺得自己已經老了,受累不多了,不能讓子子孫孫永遠受累。其實,愚公自己也知道,要把那兩座山搬掉,不但把自己的老命搭進去,還要把子子孫孫都要搭進。

於是,我們見多了累人的錯誤決定,我們見多了錯誤決定的累人。

在智瘦說這麼搬山是非常愚蠢的時候,愚公進行了反駁與辯解,而這樣的反駁與辯解無可厚非。也許智瘦說話的方式比較直率,智瘦的話比較的讓人不愛聽。

於是,我們見多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因為方式的不得當而被丟棄。良藥不必苦口,可以包衣、微囊、奈米;忠言不必逆耳,換種說話方式。

愚公與智瘦的一番話,被山神漏薯者聽到了。山神就報告給了天帝。天帝聽了以後,就派大力神把兩座山搬到別處去了。

讀上去有些神奇,還有些浪漫。貴為山神,聽了愚公與智瘦的一席話,也很無奈呀。這麼敲敲打打,吵吵鬧鬧,何時是乙個了?得,報告天帝吧,他總得管一管。

於是,我們見多了許多「惹不起、躲得起」的事情。

現如今,咱們就不必「愚公移山」了返薯。

無論如何,山,還是要留下吧。

現如今,山不過來,咱就過去。

而不必非與山過不去。

也許,山,並非僅僅是那座山、那兩座山,也許是學業的壓力、就業的困苦、創業的艱難,事業的迷茫。面對著壓力、困苦、艱難與迷茫,能不能先靜下來,想一想,想一想自己將要做什麼;想不通就看,看一看,看一看別人是如何做的;看不清就聽,聽一聽,聽一聽別人是怎麼說的。聽了,看了,想了,爾後再做,這是方法。

很多的時候,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方法比精神更重要。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創新精神,經濟預算學學得不好!如果他搬家的話比移山省時省力省錢,而且他這樣破壞環境!

3樓:匿名使用者

新穎一點有可能是消極的。試想,如卜數果沒有天神的幫忙,愚公的行為勢型配首必是愚蠢的。就好像夸父追日。這是不賣掘自量力的行為。

誰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

4樓:森夢小鎮

毛相林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帶領鄉親們在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公尺長的「絕壁天路」,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鑄餘納李就了「下莊精神」。

毛相林,男,漢族,1959年1月出生,初中文化。1997年,茄塌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歷經7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2005年,毛相林又帶領村民脫貧攻堅,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

2019年9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2021年2月17日,毛相林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2021年2月25日,毛相林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

榮譽稱號。毛相林43年堅守偏遠山村,堅持苦幹實幹,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2020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

2005年以來,他培育「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

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豎遲,讓鄉親們改變了貧困落後面貌,過上了富裕文明生活。

毛相林打通絕壁、誓拔窮根的事蹟傳遍了全國各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讚譽,他也陸續獲得「時代楷模。

最美奮鬥者。

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等榮譽稱號。

讀愚公移山有感

5樓:佔芮波

愚公移山讀後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

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

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乙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幹。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鬥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幹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

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6樓: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有人說,這樣一來,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學習的榜樣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在我們的面前,還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後的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和工作較艱苦的行業,都需要有人去「挖」。

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主動做當代「愚公」:他們也知道大城市裡經濟待遇高,生活條件好,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基層,奔向西部,奔向艱苦的地方。因為他們明白,「搬家」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卻改變不了艱苦地區的落後面貌。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幹。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充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鬥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幹密不可分。

我們今天學習《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7樓:薛一博

讀《愚公移山》有感。

愚公移山》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故事,如今,愚公精神還是激勵著我要堅持不懈。

一位叫愚公九十歲老人,他想移走兩座大山,卻被智叟知道了,他告訴愚公別移山了,但愚公還是堅韌不拔,繼續移山,最後玉皇大帝移走了。

啊!我也有這麼一件堅持不懈的事,從中我明白了: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是的,那天,我在多次嘗試和磨練之後,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以前,我總是輕易得到的成功,但總是往往不知珍惜,這次,我經歷過無數的失敗才換來的成功,我才知道成功是多麼的珍貴!多麼的寶貴!

記得在我上二年級的時候,要開運動會了,我報了跑跳專案,我本來就跑跳不好,但我想拼一拼,我每天寫完作業就出去跑跳,轉眼間,半個月過去了,「六一」兒童節了,我們開始運動會,說時遲,那時快,隨著一聲同學的喊叫,我衝線了,跳了個第一,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成功給予了我極大的鼓舞,我以後不管幹什麼事,都堅持不懈,才能成功。俗話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成功來之不易,也許正是這種不易,才使成功讓人驚喜不已。

成功,可以給人帶來喜悅和歡樂,同時也增長見識和經驗;成功,不在於戰勝別人、征服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讓我們為了獲得成功而奮鬥吧!

讀完愚公移山的感想

8樓:乾萊資訊諮詢

此文是一篇具有樸巨集扒畝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題思想即恆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此喚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恆,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另外,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係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於山與人的關係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蔽森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生轉化的道理。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關於讀後感的作文400字

竊讀記 讀後感 開學了,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我們語文的第一課,就是林海音寫的 竊讀記 描寫的是作者小時候很窮,沒有錢買書,只能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人群中或者貼在乙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

紅色書籍讀後感,關於紅色書籍的讀後感

真正的感想應該是 書上寫的東西與現實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關於紅色書籍的讀後感 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讚美的物件。這是因為它經霜傲雪,不懼嚴寒,寄寓了人們對美好品格的嚮往。它是我們的榜樣。梅花魂 這篇課文記述了 我 從小生活在新加坡,我的外祖父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一次,我把外祖父的墨梅圖弄髒了,外祖...

求關於執行力的讀後感,執行力讀後感

贏在執行力觀後感 當聽完餘世維 贏在執行力 講座後,我一直還在回味,思考,似乎明白了許多,贏在執行力觀後感.余世維先生在商言商,提出了乙個尖銳的問題 為什麼看似雄心勃勃的計畫,往往一敗塗 地,看似很好的決策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付之東流?為什麼企業剛剛做大了一點,貫徹就成了問題,投入超過計畫幾倍,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