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關於女子》的讀後感

2021-03-04 03:53:11 字數 1318 閱讀 2354

1樓:匿名使用者

知曉徐志摩其人,那還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從一堆泛黃的舊書中看到這樣的詩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年的我只是初識字的孩童,天真懵懂的望著這些文字,心底不期然灑下一點漣漪。金柳、夕陽、小橋、長篙、書生幻化成最初的印象,這便是最初他的文字給我形成的——詩人謎一樣的形象。

擁有如此才情的他,不僅詩寫得不錯,而且他的散文更是獨樹一幟,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的散文風格,讓他在散文家林立的那個時代也是那麼的搶眼。他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不只他的詩詞散文還有他和林徽因、陸小曼的愛情故事。

這樣複雜的情感使他的文學創作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這樣的詩句也激發了此後我們幾代人對他的崇尚之情,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活潑的、熱烈的、浪漫的愛情觀點。我們能背出的,他的詩:「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然的相遇,注定的陌路。

徐志摩與林徽因糾纏不清的愛情往事,我們在詩中不難看到些許詩人的無奈與放手。他生在名門望族,但卻接受了較多的西方文化,留學美英等國家,生活經歷頗多,感情世界自是讓後來的人感慨萬千!

只有經歷多一些的人,寫出來的文字才能從本質上打動看文字的人,才能產生心與心的共鳴。得益於他的經歷,他的活潑奔放的性格,我們今天才能看到這些經久不衰的詩文。這些散文、詩句或是闡述了他的理想國度,或是表達了他對愛人深深的愛戀。

幾乎每一次的思想起伏,他都能將它們轉換成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他所愛戀的這些個女人就是他詩歌創作的源泉,他所經歷的苦悶的生活也是重要的創作源泉之一。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真實感悟最是令人感慨,也最能引起那時候人們對理想國度的期盼。

正如亂世出梟雄一般,在動-亂的年代,人們思想越是澎湃,那麼創作就越會一發不可收拾,也必然造就出徐志摩這樣富有才情、思想卓著之人。

許多人印象中的徐志摩只是和張、林、陸三個女子有著糾纏不清感情經歷的詩人,實際上他以自己活潑、奔放的品性在短暫的一生中結交了眾多趣味相投的友人,而這些人都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文學泰斗。譬如,泰戈爾、郁達夫、狄更生、胡適等人。這樣的一群人都是那個風雨飄搖年代的傑出代表人物,他們影響的是我們數代中國學生的思想,或堅強或睿智或理性或率直,文字在這樣的一些人的思想中被賦予了生命,如行雲流水般傾覆在詩歌的海洋。

有人說他的散文是濃得化不開的情懷,我覺得再確切不過了。他黏稠的文字和細膩的情感交織在一起,濃得化不開啊!如果我會譜曲,我願意為徐志摩的文字配上最優美的曲子,擁有最深沉情感的曲子。

徐志摩已經死在永遠的35歲,但是他的文字穿過時間的海洋流傳至今,就像他的浪漫永遠年輕,永遠停在我們每乙個看過他文字的人。即使當年幼小如我,也會因看著他穿越時空而來的感動而有所震撼吧。感懷在心間的那個他,飛去的志摩……可為當下**學界遴選人才作一有益借鏡參考。

再別康橋徐志摩經典必讀讀後感,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的讀後感受,100字左右50字也行。

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後感 什麼是幸福?徐志摩 再別康橋 讀後感 首先我們大家一起感受徐志摩的這一篇 再別康橋 詩作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讀後感.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關於讀後感的作文400字

竊讀記 讀後感 開學了,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我們語文的第一課,就是林海音寫的 竊讀記 描寫的是作者小時候很窮,沒有錢買書,只能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藏在人群中或者貼在乙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

紅色書籍讀後感,關於紅色書籍的讀後感

真正的感想應該是 書上寫的東西與現實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關於紅色書籍的讀後感 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讚美的物件。這是因為它經霜傲雪,不懼嚴寒,寄寓了人們對美好品格的嚮往。它是我們的榜樣。梅花魂 這篇課文記述了 我 從小生活在新加坡,我的外祖父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一次,我把外祖父的墨梅圖弄髒了,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