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篩選放線菌要在微鹼性土壤中取樣

2025-05-29 15:30:07 字數 1920 閱讀 1783

1樓:桃子醬醬

第二節放線菌(actinomyces)

放線菌是1877年合茲首先在牛體內發現的。在形態上具有分枝狀菌絲、菌落形態與黴菌相似,以孢子進行繁殖。「介於細菌與絲狀真菌之間又接近細菌的一類絲狀原核生物」放線菌實際上是屬於細菌範疇內的原核微生物,只不過其細胞形態為分枝狀菌絲。

放線菌:是一類主要呈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也可將之定義為一類主要呈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g+細菌。

原核:戚首腔無核膜、核仁和線粒體等,核高衫糖體為70s,屬原核生物。

菌絲直徑與細菌相仿:放線菌的菌絲體為單細胞,菌絲直徑比真菌細,與細菌接近;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細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幾丁質,纖維素,革蘭氏染色陽性。

有鞭毛的放線菌孢子同細菌鞭毛相同。

放線菌噬菌體同細菌的相似。

ph值同多數細菌相似,呈鹼性:對環境ph值的要求是近中性或微偏鹼,這與細菌相近而不同於真菌 (一般偏酸性);

dna重組方式同細菌相同。

核糖體為70s

對溶菌酶敏感。

同細菌有相同敏感的抗生素:凡能抑制細菌的抗生素也能抑制放線菌,而抑制真菌的抗生素對放線菌無抑制作用;

一、放線菌的分佈。

放線菌廣泛分佈在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和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1克土壤中可存在數萬~數百萬個孢子。

一般,肥沃土>貧瘠土。

農田>森林。

中性偏鹼土壤>酸性土壤。

含水低土>含水高土。

放線菌大多數為腐生菌,少數為寄生菌。它在自然界中分佈極廣,主要習居於土壤之中。每克土壤中含有數萬乃至數百萬個放線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鹼性的土壤中較多。

土壤特有的腥味主要是由放線菌所產生芹畝的代謝產物引起的。

放線菌大多數為腐生菌,少數為寄生菌。它在自然界中分佈極廣,主要習居於土壤之中。每克土壤中含有數萬乃至數百萬個放線菌的孢子,一般在中性或偏鹼性的土壤中較多。

2樓:傅澤惠

為什麼篩選放線菌要在微鹼性土壤中鋒慧取樣?

因為放線菌大多數為腐生菌,少數為寄生菌。它在自然界中分佈極廣答兆,主要習居於土壤之中。每克土壤中含有數萬乃至數百萬個放線菌的孢銀舉答子,一般在中性或偏鹼性的土壤中較多。

如何對土壤中細菌、放線菌及黴菌數量進行測定,要求設計實驗方案!求指點,謝謝啦!

3樓:洛瀾漪

【實驗內容及步驟】

一、分離。1. 製備土壤懸液及系列稀釋液。

稱取土壤1g,放入99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振盪10min,即為稀釋10-2的土壤懸液。另取裝有無菌試管5支,用記號筆編上-7 。在每隻試管中用無菌吸管加入無菌水。

取已稀釋成10-2的土壤液,振盪後靜止,用無菌吸管吸取土壤懸液加入10-3的無菌水的試管中,並在試管內輕輕吹吸數次,使之充分混勻,即成10-3土壤稀釋液。同法依次連續稀釋至-7土壤懸液。

2. 倒平板。

將已經配製好的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高氏一號培養基、土豆培養基在電熱爐上熔化。在無菌工作臺的酒精燈旁,將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加蓋後輕輕搖動使其在培養基上均勻鋪開,平置於桌面上,待其凝固後即為平板,注意保證無菌操作。

3. 塗布法分離各類微生物。

將菌懸液滴在平板表面**位置,右手拿無菌塗布器平放在平板表面,將菌懸液先沿一條子線輕輕的來回推動,是之均勻分佈,然後改變方向沿另一直線來回推動,平板邊緣可改變方向用塗布器再塗布幾次。

4. 培養(incubation)

28~30c, 24~48hr

5. 觀察記錄結果、記數(counting plates):細菌數量=數出的菌落數/稀釋度。例如,10-5稀釋度時菌落數為125個,則細菌數量=125/10-5=個/ml。

這個是大學的實驗,用的方法是稀釋塗平板計數。

4樓:網友

高中生物課本有這個實驗你看看去吧具體忘了。

為什麼大部分抗生素都是放線菌產生的?

抑制細胞壁的合成會導致細菌細胞破裂死亡,以這種方式作用的抗菌藥物包括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不受這些藥物的影響 細菌的桐做細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合成肽鏈的細胞器。為核糖體,核糖體是細菌的唯一細胞器。但是使用頻繁會導致細菌的抗藥性增強。這一作用的達成依賴局戚衡於細菌細胞壁的一種...

比較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黴菌的菌落特徵有何異同

菌落特徵比較 細菌 濕潤,粘稠,易挑起 放線菌 乾燥,多 皺,難挑起,菌落較小,多有色素 酵母菌 濕潤,粘稠,易挑起,表面光華,比細菌的菌落大而厚黴菌 菌絲細長,菌落疏鬆,成絨毛狀 蜘蛛網狀 棉絮狀,無固定大小,多有光澤,不易挑起 如何謝我呀?黴菌呈絲狀生長.菌絲也分營養菌絲和氣生菌絲.菌絲以菌絲體...

細菌菌落,放線菌菌落,真細菌菌落之間的區別

比較順序是 細菌 放線菌 真菌 1含水量 細溼或很濕 較乾燥 很乾燥 絲狀 較濕潤 單細胞真菌 2菌落外觀 細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小而緻密 大而分化 絲狀 大而突起 單細胞真菌 3細胞排列 單個分散或一定次序 絲狀交織 絲狀交織 絲狀 單個分散或假絲狀 單 4形態特徵 小而均勻 細而均勻 粗而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