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棗有什麼歷史故事

2025-05-25 08:05:18 字數 1567 閱讀 1404

1樓:網友

過年吃寸棗,新年沒煩惱。」

寸棗,江浙一帶稱「京果子」,北方稱「江公尺條」,閩南一帶新年必備的零食,日常配茶的上佳茶點。

寸棗有著香、酥、脆、甜四大特點,外面裹著一層糖衣,看上去像一根根小「金條」, 香香脆脆,咬起來「咔呲咔呲」響。

寸棗寸棗,不知道的人聽到總會認為是小小的棗子,等見到寸棗的「真面目」時才明白,原來這寸棗竟是一種老人小孩都喜歡吃的油炸小吃。

關於寸棗,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傳說,相傳戰亂時期,作為結婚必備、寓意早生貴子的紅棗稀有珍貴,一棗難求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討吉利,智慧的古人,就把糯公尺粉捏成棗的形狀,並裹以白糖代替棗的香甜,同時也正應了「吃甜甜生好生(閩南話『生兒子』)」的俚語。由此,寸棗也被人們賦予了吉祥的寓意。

任何好吃的美食,選材都是至關重要的乙個環節,寸棗也不例外。想要做出好吃的寸棗,那麼糯公尺千萬不能差。

選用上好的糯公尺浸泡半天,然後撈出瀝乾,再將糯公尺磨成粉漿,待粉漿變成粉團時,取出五分一的粉團加入白糖一起煮,等待粉與糖的完全融合即可撈出,放入剩餘粉團中攪拌,接下來就可以把攪拌好的粉團擀成左右的厚片,切成長條狀,等油熱後即可下鍋,炸至金黃撈出,再將麥芽糖、白糖、少量的水煮成糖漿,放入炸好的寸棗攪拌均勻,最後在粘上糖粉,金燦燦的寸棗就製作完成啦。

寸棗雖然好吃,但大人小孩都不宜多吃,寸棗是油炸食品,加上糖的加持,吃多了容易上火,一般都是把寸棗當成茶點,下午大家聚在一起時,喝著清茶、配著寸棗、聊著天豈不美哉。

2樓:迷死人微笑

寸棗是福建省的傳統地方小吃,是閩南必需的新年小吃之一。植物油、麵粉、糯公尺粉、糖製成,有香、脆、脆、甜四個特點。小棗,外面裹著一層糖塗層,長得像小「金條」,脆脆的,發出「咔嗒」的聲音。

寸棗生產分兩個階段進行:油炸「紅棗」。麵粉,一些酵粉,適量的水揉成一團。

把麵糰拉到鉛筆厚度的長帶子上,切成英吋的碎片,放入油鍋煮熟(浮起來後變成黃褐色)。兩塊「包裝」糖。

這個棗雖然微不足道,但背後其實有乙個故事。很久以前,一到節日,主人招待客人吃茶點的時候,經常用棗、桂圓、冬瓜糖招待。但是在戰爭中也就是說,早生貴子的棗既稀有又珍貴。

物資短缺的時代,為了討論吉利,聰明的鄉賢用糯公尺做棗的形狀,這有了以棗命名的棗茶點。

寸棗到底是不是棗?它的真面目究竟是怎樣的?

3樓:創作者

不是棗。它是福建省傳統的漢族小吃,屬於閩南必備零食。用植物油、麵粉、糯公尺粉,白砂糖製成的,外面裹著一層糖衣,吃起來香香脆脆,

4樓:樂樂在此呢

不是的,它是通過麵粉揉制而成的一種小吃,通過麵粉,食用油和糯公尺粉進行加工,之後切成和棗外觀相似,大小一致的形狀。

5樓:溫柔的女人

其實這樣的早就是長得特別的長,並不是特別的窄,而且就是真正的面目,就是和我們吃的那個棗就是看上去長很多就是這個樣子。

6樓:家博寶貝啊

寸棗不是棗,它是寸棗糖,也可以叫做蓮子糖,它屬於一種零食,也可以在製作一些零食的時候加入。

7樓:夏見冬

這不是棗,這是一種特殊的美食小吃,製作方法比較繁瑣,經常在辦喜事的時候會出現。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背水一戰 韓信 完壁歸趙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廉頗 望梅止渴 曹操 四面楚歌 項羽 破釜沉舟 項羽 臥薪嘗膽 勾踐 紙上談兵 趙括 指鹿為馬 趙高 三顧茅廬 劉備 東窗事發 秦檜 如魚得水 劉備 退避三舍 重耳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圖窮匕見 荊柯 草木皆兵 苻堅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戰國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嚐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 呂不韋 指鹿為馬 趙高 焚書坑儒 秦始皇 窮圖匕見 荊軻 ...

歷史成語故事,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紙上談兵 趙奢是趙國名將,為趙國屢建戰功。可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卻不像父親。趙括從小的確讀了不少兵書,談起用兵之道那簡直是滔滔不絕,連他父親都不如他。於是,趙括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他狂妄地認為自己在軍事上已經是天下無敵了。然而趙奢卻不這麼認為,他不但從未讚揚過兒子的夸夸其談,反而卻常常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