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宋史.劉恕傳》翻譯
1樓:夜璇宸
一、譯文:劉恕做學問,從歷數、地理、官職、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來仔細分析認真求證。劉恕為了得到書來讀,即使跑幾百里路也不怕遠,親自接近書,一邊讀一邊摘抄,幾乎廢寢忘食。
一次,和司馬光一起遊萬安山,路旁有石碑,讀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將軍,人們不熟悉他的名字,劉恕能夠說出他的生平事蹟,回去後查驗過去的史書,確實如劉恕所說。宋次道任亳州太守時,家裡有很多藏書。劉恕繞道去他家裡借閱。
宋次道每天為他準備美食顯示主人的禮節,劉恕說:「這不是我來你家的目的,還會耽誤我的事情。」於是把這些禮節都去除了。
劉恕獨自一人關在書房裡,白天黑夜誦讀和抄寫書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書然後離開了。劉恕家裡一向貧困,無法得到美食,但他一點也不隨意向別人家索取錢財。
從洛南迴來,當時正是冬天,家裡沒有防寒的物品。司馬光把衣服鞋襪以及舊的被褥送給他,他沒有得到推辭的機會,勉強接受而告別,等到走到潁州,把物品包裹起來都還給了司馬光。
二、原文(元末 脫脫、阿魯圖等《宋史。劉恕傳》):劉恕,字道原,筠州人。
劉恕為學,自歷數、地裡、官職、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牘,皆取以審證。求書不遠數百里,身就之讀且抄,殆忘寢食。偕司馬光遊萬安山,道旁有碑,讀之,乃五代列將,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終,歸驗舊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恕枉道借覽。次道日具饌為主人禮,恕曰:「此非吾所為來也,殊廢吾事。
悉去之。獨閉閣,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去。家素貧,無以給旨甘,一毫不妄取於人。
自洛南歸,時方冬,無寒具。司馬光遺以衣襪及故茵褥,辭不獲,強受而別,行及潁,悉封還之。
宋史劉煕古傳求翻譯
2樓:網友
劉熙古傳】劉熙古字義淳,宋州寧陵人,是唐朝左僕前廳行射劉仁軌十一代孫子。他的祖父劉實進,曾經任汝陰縣令。
熙古十五歲時,精通《易》、《詩》、《書》;十九歲時精通《春秋》、諸子、歷史。避祖父的名諱,不考進士。後唐長興年間,以《三傳伏雀》受到推薦。
當時翰林學士和凝掌管貢舉,熙古獻上《春秋極論》二篇,《演例》三篇,和凝大加讚賞,召他參加進士考試,被錄取,於是把他留在門下。
後唐清泰年間,猛將孫鐸因戰功授任金州防禦使,上表推薦熙古為從事。後晉天福初年,王鐸移任到汝州,又徵召他為隨從。熙古擅長騎射,一天,有些號鳥鳥棲集在營門前槐樹上,樹高百尺,王鐸厭惡號鳥鳥,用瓦石投擊樹木沒有趕走,熙古引弓一發,箭射穿號鳥背把它釘在慧譁樹上。
王鐸高興,命令不要去此箭,以表揚他的才能。兩年後,王鐸去世,朝廷調他補任下邑令。不久任三司戶部出使巡官,兼任永興、渭橋、華州諸倉制置發運。
在後漢做官,任盧氏令。後周廣順年間,改任亳州防禦推官,歷任澶州支使。秦州、鳳州被平定後,被任命為秦州觀察判官。
太祖統管宋州時,熙古任節度判官。太祖即皇帝位後,任命他為左諫議大夫,知青州。皇帝征伐惟揚時,他趕赴皇帝行營。
建隆二年(961),受詔制置晉州榷礬,增加稅收八十多萬緡錢。乾德初年(963),公升任刑部侍郎、知鳳翔府。不久,改任知秦州。
州境邊界多寇患,熙古到任後,宣諭朝廷恩德和信用,取少數民族酋長的子弟為人質,邊境得以安寧。轉任兵部侍郎,改任知成都府。建隆六年,就地授任端明殿學士。
遭母喪。開寶五年(972),詔令他以本官參知政事,太祖選擇名馬、銀鞍賜給他。一年後,因腳病請求解職,授任戶部尚書退休。
開寶九年,去世,終年七十四歲。追贈右僕射。
熙古兼通陰陽象緯之術,著有《續聿斯歌》一卷、《六壬卦序列》一卷,為人淳謹,雖然官位顯貴不改樸素。歷任十八個官職,在朝三十多年,從未有過錯。曾經收集古今事蹟著稱《歷代紀要》五十卷。
非常精通小學,著《切韻拾玉》二篇,摹刻獻給朝廷,詔令交付國子監頒行。兒子名蒙正、蒙叟。
劉應節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文言文翻譯,
譯文供參考 bai 劉應du節,字子和,濰 zhi縣人 今山東濰坊 明dao 朝嘉靖二十六年考中專進士。屬授於戶部主事,並擔任井陘縣 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陲,太行山東麓 兵備副使一職,兼管理三關 上黨關 壺口關 石陘關 三關屬於井陘這個地方也是由此開始的。嘉靖四十三年的時候,公升任右參政擢右僉都御史,...
鄰叟滑稽文言文翻譯,求這段文言文的翻譯
原文 先姚安公言,雍正初,李家窪佃戶董某,父死,遺一牛老且跛,將鬻於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臥。牽挽鞭箠皆不起,惟掉尾長鳴。村人聞是事,絡繹來視,忽劉某鄰叟憤然至,以杖擊牛曰 渠父墮河,何預於汝,使隨波漂流充魚鱉食,豈不大善。汝無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餘年。致渠生奉養,病醫藥,死棺斂,且留此一...
文言文閱讀,蜀僧文言文閱讀答案
你好,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1.解釋詞語 1 非自成己而已也 已 止,罷了 2 性之德也 德 品德 3 合外內之道也 道 道理 2.翻譯下列句子 1 是故,君子以誠之為貴。譯文 正因為如此,君子以誠為貴。2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譯文 自我完善,是仁義的表現 成就萬物,是智慧型的體現。3 故時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