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歷史,文言文有多少年的歷史?

2023-06-25 05:30:02 字數 1765 閱讀 2353

文言文有多少年的歷史?

1樓:新左右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

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2樓:網友

文言文的使用歷經了兩個階段,一是先秦,一是漢後。先秦之時,文言文本基本和當時的官話(當時的普通話)是相同的,即當時人們所說的也是「文言文」。漢後口語發生變化,文言文便成為一種書面文字。

孔子之時,雅言指周都洛陽一帶的語言。孔子身一魯國,而他編書是用「普通話」來寫的。可見其編書的目的不是為魯國一國編書,而是為天下留下文獻。

換而言之,孔子在推行官方語言——「雅言」。孔子的時代政治格局混亂,語言難以統一,孔子推行雅言的做法同秦代的書同文一樣,具有深遠意義。

歷史在不斷發展進步,科技、思想、文化等亦在不斷地發展,語言也同樣。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打交道時,會不斷吸收外來的文化內容,最終相容幷蓄地發展至今。語言是一種實用工具,在傳統文化中,文言文能雅緻地表達意思。

但隨著全球化的程序,世界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文言文的一些表達方式也面臨了困難。在此時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提出廢除文言文,這有利於中國快速融入世界潮流,從而學得西方的某些技術、制度救國家於將亡,給當時的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與世界接軌的空間,這是其與時俱進的一面。「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作新民」,乙個國家的發展,首先應該保國於未亡,新文化運動的時賢們為了中國不滅,以巨大的勇氣反思自己,非常難得。

當然,文言文的廢除對中華民族的損傷也是有的。乙個國家要強盛,必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標誌。中國文化數千年來所積累的政治、文化等資源即是中國的標誌,中國人精神的家園,中國華民族認同的圖騰。

乙個人解決溫飽之後,需要強大的文化支撐自己的精神,需要回歸到乙個文化的基調來體驗自己是誰,自己如何存在。回歸自我,就是正視自我,找回自我的德性,不迷失於外界紛雜。文言文雖在百年前當廢,但因其是中國精神、中國文化的載體斷不可忘記,唯有此方不迷失自我……近年來,國家也不斷認識到這點,傳統文化進中高考,也即是這一認識的體現。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漢語首先是指「古代的漢語」。古人的口語,我們是聽不到了,甲骨文,從甲骨文算起,這樣的古代漢語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跟任何事物無不發展變化一樣,語言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漢語語法、詞彙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為三個發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上古期是指公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結論:文言文發展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4樓:河山在我胸

2023年,黃帝倉頡造字,再往前伏羲氏距今5萬多年,文言文,或者說文字畫,***。

5樓:祖硯齋主人

應從《尚書》算起,有三千多年了吧。

文言文歷史怎樣說,文言文的發展歷史

可以用 故事 什麼的 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現代文 歷史 文言文 史 例如,史記 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這裡說的是記述歷史的書籍。但最後只用了乙個 史 字。沒有用 歷史記 文言文的...

用文言文介紹漢朝的歷史,漢朝歷史介紹

漢,炎劉之國也。義帝封高祖邦於漢,與楚爭,得天下,即皇帝位,國號漢,都長安。文景二帝,寧邦守土,數十年間,國力充盈。武帝乃恃以擊匈奴,徵四夷,營西域。連年攻戰,戶口折半。昭宣息兵,至於孝元間,極盛一時。元帝崩後,政事一決於王皇后家,卒為王莽所乘,偽符瑞篡漢,改國號新。莽圖復古,革盡前法,立不世,天下...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元芳,你怎麼看?回大人,卑職認為lz是二逼,樓上的全是sb,樓下的全是2b。元芳,此貼已毀,幹的不錯!我們去下乙個帖子吧!文言文翻譯 10 原文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爭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宮,從復道上見諸將往往耦語,以問張良。良曰 陛下與此屬共取天下,今已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愛,所誅皆平生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