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三伏的由來,三伏天的來歷

2023-04-30 01:30:03 字數 2815 閱讀 3614

1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國獨有的「三伏」節氣,並都印在我國的日曆上。

我國從西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紀日法」,即是把天乾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乙個字結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組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漢時盛行「五行生剋」的唯心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火剋金(金怕火燒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就規定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

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伏天之所以酷熱,從日地關係上看,自春分日開始到夏天,太陽從直射赤道逐漸變為直射北回歸線。夏至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這一天北半球地面接受的太陽熱量最多而散熱最少。但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並不是夏至,而是夏至後的伏天,特別是中伏和三伏天。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雲:「秦德公二年(西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

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2樓:匿名使用者

「三伏」是我國舊曆中所規定的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個連續時段。"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少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3樓:匿名使用者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每年從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開始,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也就是頭伏的開始(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俗話說九天一九,十天一伏。

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4樓:匿名使用者

「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 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迴圈。但是由夏到秋則不然,火剋金,金不敢出來。

就要潛伏一段時間,「潛伏」就是「伏」的本義。 「三伏」就是三段需要潛伏起來,盡量少出門走動的日子。

三伏天是從夏至開始嗎

三伏天的來歷

5樓:腦洞快歷史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6樓:丰子凱凱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乾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乾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

比如,2023年的夏至,是西歷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乾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23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乙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23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乙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乙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

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三伏天的來歷?

7樓:武君建

三伏是中國農曆中一段特殊的時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三伏約在西曆的6月到9月之間,是中國在農曆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10或20天。

以下**介紹三伏。

名稱 另稱 介紹。

初伏 頭伏 夏至1後第三個庚日2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乙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則中伏為10天;農曆七月後立秋者,則中伏為20天。

末伏 終伏 立秋後第乙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即伏天結束。

8樓:杭祺

在中國人的氣象概念裡,「伏」 是「潛伏」 之意。潛伏著什麼呢?潛伏著 「寒冷」 。

原來,中國人是講 「辯證法」 的,「物極必反」 是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之一。一晝夜裡最黑暗的時候就是明亮的開始,那麼黑暗裡 「潛伏」 明亮;冬天最寒冷的 「三九天」 一過,氣溫就漸漸地轉暖;月亮最園的時候,她已經孕育著 「缺」 ;中午太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就是逐漸變暗的開始。

一年中7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當然就潛伏著寒冷了。

三伏一過,天氣就逐漸轉涼了。

「三伏天」是什麼,什麼叫三伏天,三伏天是哪幾天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是 我國舊曆中所規定的夏季常年相對最熱的三個連續時段。即頭伏 二伏和三伏,統稱為伏天或三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頭伏 或初伏 始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始日,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或三伏 的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為20天。7 8月分是...

三伏天指的是什麼,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三伏 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三伏天是全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時段。漢代學者劉熙在 釋名 中記載 三伏者,庚金伏於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東漢史學家班固在 漢書 中也說 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公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三伏天指的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三伏,是初伏 中伏和末伏的統稱。...

三伏天養生粥,三伏天吃什麼粥好養胃

吃荷葉茯苓粥比較養生有養胃,主要功效具有清熱解暑 寧心安神。如何保健養生 愉悅的心情 合理的飲食 有規律的休息 鍛鍊 好的生活習慣 好的保健養生。您所提的可是乙個很大的課題。10000字也是不夠答的。建議您買一台鳳梨牌養生機,食物健康養身,很好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吃生冷的食物!放開心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