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滎鎮歷史,惠濟區的歷史沿革

2023-01-03 19:55:04 字數 1432 閱讀 2805

1樓:匿名使用者

古滎鎮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是中國的乙個歷史名城,滎陽古城的所在地[1]。陳勝及吳廣當年於起義後強攻滎陽不下,便於此處發生內鬨,致使吳廣被殺。

古代的滎陽是**(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是現在的滎陽市還是鄭州古滎鎮?

2樓:資深錦衣衛

就是現在的滎陽市,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下轄縣級市,鄭州市西部新城組成部分。戰國時期,南韓在滎水北岸築城,名曰滎陽,從此得名。

滎陽是歷史上的政治要地,滎陽東有鴻溝連線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曾是郡治要地。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秦朝後,設定三川郡,轄滎陽、鞏、京等縣。

西漢時,改三川郡為河南郡,轄滎陽、成皋(今滎陽汜水鎮)、故市(今鄭州西北)、密縣、中牟、新鄭、苑陵等縣。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由河南郡分置滎陽郡,郡治在滎陽。

北魏時,在武牢(即虎牢關)設北豫州部,置滎陽郡。

北周滅北齊後,將滎陽及其附近地區組成的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所設在成皋(即武牢關、虎牢關)。

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下轄滎陽、成皋、密、內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鄭東北)等縣,鄭州府治所仍設在成皋(即虎牢)。

唐朝時,鄭州的行政建置有所變化,其轄區變為密縣、汜水、滎陽、滎澤、成皋等縣,直到唐太宗貞觀七年(633年),鄭州州府治所才從成皋移至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

惠濟區的歷史沿革

古滎鎮韓洞村歷史

鄭州有多久的歷史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前,這裡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鄭州曾為夏、商都城之一,為管、鄭、韓等藩國的首府,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為州。 轄區內發現有距今2023年的裴李崗文化,距今2023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種型別的仰韶文化與龍山文化遺址。

據史籍記載,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為「有熊氏」生於軒轅之丘,部分學者認為軒轅之丘指現在鄭州下轄新鄭市(該觀點未得到國家權威機構和中國民間學者的普遍認可)。部分學者認為夏代曾建都於陽城(今登封市)。春秋戰國時期,鄭、韓先後在新鄭建都(為當時周帝國的二級行政單位),長達500多年。

秦漢時期,鄭州地區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鄭州地區設定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將滎州改為鄭州。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於今天的管城區。北宋建都汴京後,鄭州屬京畿路(今開封市),崇寧四年(公元2023年),建為西輔,成為宋代四輔郡之一。金代,隸南京路(今開封市)。

金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後復名管城縣。清雍正二年(1724)鄭州公升為直隸州,隸河南省。明初,鄭州劃歸開封府。

清代,鄭州為兩次公升為直隸州。

朝陽的歷史沿革,朝陽區的歷史沿革

朝陽 一名始於清代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春秋時期,朝陽地區是山戎 東胡的活動區域。戰國時,北部仍是山戎活動區,南部屬燕國遼西郡。秦 西漢時期,東部屬遼西郡,西部屬右北平郡。東漢時,西部為鮮卑活動區域,東部屬遼西郡。三國時,西部屬東部鮮卑,東部屬昌黎郡。西晉時,西部屬屬...

三元橋的歷史沿革,朝陽區的歷史沿革

三元橋位於三環路東北部轉彎處,初建時曾稱牛王廟橋,建成於1984年,是北京市第乙個榮獲國家銀質獎的立交橋工程,也是三環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關於三元橋的得名,有三種說法,一是因臨近三元庵而得名,此地曾有一座叫三元庵的古剎,始建於清代,毀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三元庵的 三元 是根據天官賜福 地官消災 ...

信陽的歷史沿革,天津的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布著申 息 弦 黃 江 蔣 蓼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從西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 尊稱為縣公 進行管理,設定了直屬於楚國 管轄的地方政權 申縣 息縣 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 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