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的歷史沿革,哈爾濱的歷史沿革

2021-03-04 00:43:01 字數 5103 閱讀 9205

1樓:開封_傑子

●滬江大學 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紀上半葉一所位於上海的浸會背景的教會大學。

2023年,庚子之亂期間,美南浸信會的華中差會(在江蘇傳教)和美北浸禮會的華東差會(在浙江傳教)成員都來到上海避難。期間他們達成了共識,決定在上海聯合創辦一所高等學校。

2023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開辦了浸會神學院,校長是美南浸信會傳教士萬應遠博士。

2023年開設浸會大學堂,校長是美北浸禮會傳教士柏高德博士。

2023年,浸會神學院和浸會大學堂合併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會大學),校長為美北浸禮會傳教士魏馥蘭,校址選定在滬東軍工路。

2023年中文校名定為滬江大學,並確定校訓為「信、義、勤、愛」。2023年由美國維吉尼亞州頒發學位。

2023年開始招收4名女生入學,實行男女同校,開在華**教大學男女同校之先河。

2023年神學院分立。2023年1月,經過改組的滬江大學校董會聘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年僅31歲的劉湛恩博士為校長,這是滬江大學歷史上首任華人校長。

2023年在楊樹浦眉州路創設滬東公社,這是乙個以宣傳**教教義為主,同時兼辦社會福利的教育機構。劉湛恩就任校長後,滬東公社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了為工人區兒童創辦幼兒園和中小學,還開辦了醫院和診所,免費為周圍工人及附近農民施醫送藥,受到社會的歡迎。

2023年,滬江大學向中國**立案,英文校名也改為university of shanghai。相繼成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等院系,從院長到系主任皆由華人充任。

2023年,劉湛恩校長在圓明園路真光大樓創辦了滬江商學院,又稱城中區商學院,這是滬江大學最富盛名的學院,院長為朱博泉。

2023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長。在重慶的滬江與東吳大學的校友曾聯合開辦法商學院。

抗戰爆發後,滬江大學因地處戰區,校區遭到嚴重破壞,學校本部遷往城中區商學院。抗戰勝利後,滬江大學於2023年10月1日正式復校,2023年2月遷回楊樹浦軍工路原址。

2023年2月,滬江大學由上海市人民**接辦,校務由餘日宣、蔡尚思主持。2023年全國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滬江大學各系分別併入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相關院校,校址移歸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今上海理工大學北校區。

●德文醫工學堂

2023年德國海軍隨艦醫生埃里希·寶隆來到上海,他看到上海流行霍亂、傷寒、瘧疾等疾病,並且缺醫少藥,就決定離開海軍來上海開設診所。他先回到德國繼續進修醫學,提高外科水平,並籌集資金。2023年再次來到上海,就在當時的上海德國教堂附近設立診所,並與在上海的幾名德國醫生一起發起了「德醫公會」。

2023年,德醫公會營業不振,埃里希·寶隆通過中國實業界和德國公司、企業私人募捐到一筆資金。當時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克納佩派領事館參贊費舍爾與上海的中國**上海道扎飭善堂協商。上海道決定把坐落在張家浜新馬路(現上海鳳陽路)旁的一塊地,用於籌辦醫院。

2023年前後,由埃里希·寶隆創辦的「同濟醫院」正式掛牌,這所醫院就是後來武漢同濟醫院的前身。醫院的醫師大都是德醫公會成員。

2023年,院方設立了乙個支援醫學堂開辦的**會,得到了德國「促進德國與外國思想交流的科佩爾**會」的協助,籌集到一批醫科書刊及新式的外科手術電動器械等物品。

2023年6月醫學堂開學前,德國駐滬總領事克納佩在上海不僅號召德國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國洋行向中國商人募捐。同時,費舍爾還要求中國官方的資助和支援,克納佩利用在中德兩國募來的捐款,成立了「為中國人辦的德國醫學堂**會」。當時規定,捐款金額較多者可成為醫學堂董事會董事。

醫學堂建立時定名為上海德文醫學堂,並成立了董事會負責學校的管理。醫學堂的校址設在同濟醫院對面的白克路(今上海鳳陽路)。

2023年10月1日上海德文醫學堂舉行了開學典禮。後歷經中法國立工學院、國立上海高階機械職業學校,華東工業部上海第一機器工業學校(中專)等校名,2023年公升格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大專),2023年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2023年5月,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與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上海理工大學。

1999 年,上海光學儀器研究所併入學校。

2023年7月,上海醫療器械高等專科學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劃歸上海理工大學管理。

2023年位於楊浦區的軍工路318號原上海海洋大學軍工路校區校址移歸上海理工大學,建立上海理工大學南校區。

哈爾濱的歷史沿革

2樓:手機使用者

①天鵝論:主張哈爾濱的原始語音是「galouwen」,即「哈爾溫」,本意是「天鵝」之意,認定其為現今哈爾濱地名由來的「通說」。

② 滿語「打魚泡」或「曬漁網」說:這一說法2023年出自乙個**採礦工程師之口,2023年《哈爾濱指南》和2023年《濱江塵囂錄》都沿用了此說。

③蒙語「平地」說:這是202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從發音角度跟蒙語相碰得出的結論。

④**「大墳墓」之俄語「大墳墓」說:見於2023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書,說明**人一開始就有永久佔有此地之意。

⑤「人名」說:這種說法純粹是一種猜測,《東省鐵路沿革史》中認為這個詞可能是從前某個強大的統治者的名字,無從考證。

⑥滿語「鎖骨」說:完全的音譯,因滿語「哈拉吧」是鎖骨之意,由此推論。

⑦滿語「哈勒費延」及「扁」說:這個譯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費延」在滿語中是「扁」的意思,引申為「狹長」,象形之意。

⑧ 通古斯語「渡口」說與「船渡場」說:**人的研究成果,認為哈爾濱一詞源於通古斯語,含義為船隻停泊之地。

⑨女真語「阿勒錦」說:「阿勒錦」譯為漢語有名譽、榮譽、聲譽等含義。此說依據在《金史·本紀·卷二》中。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早在22023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2023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

大約2023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於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2023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2023年至202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比較活躍的城市。20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乙個黨組織。2023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並成立滿洲臨時省委。

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和後來抗日鬥爭的指揮中心。

2023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先後湧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2023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餘萬。

2023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並迅速由乙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2023年至2023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2023年,***批准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併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23年2月4日,***批准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23年8月15日,***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23年5月,***批准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上海理工大學復興路校區的歷史沿革

3樓:〃卡卡西

回眸時間長河,揭開歷史畫卷,復興校園的歷史可追溯至2023年6月3日創辦的德文醫學堂。2023年,學堂增設工科,校名改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法兩國於2023年開始在同濟德文醫工學堂的校址聯合辦學,校名為「中法國立工學院」。

2023年,中法聯合辦校的校舍和裝置被接收,成立「國立上海高階機械職業學校」(簡稱「國立高機」)。

解放後,學校幾經易名和發展,先後經歷「華東工業部上海高階機械職業學校」、「上海第一機器製造工業學校」、「上海動力機器製造學校」、「上海動力機械專科學校」、「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機器製造學校」、「上海機器製造學校」等階段。2023年,改名為「上海機械專科學校」,2023年,更名為「上海機械高等專科學校」,2023年5月,與華東工業大學(原上海機械學院)合併,組建上海理工大學,成為上海理工大學復興路校區。

校園雖學脈曲折,但人文精神如一。解放前,學校始終注重實科教育,強調善事利器,時任國民**主席的林森曾為學校題詞:「因物致用」;時任國民**內政部部長的黃紹竑更讚譽為:

「有棟樑氣」。解放後,學校應新中國工業振興的需求,積極調整專業,改革辦學思路,致力於工業高階專門人才的培養。

從復興園不同時期出來的學生,後來大都有良好的表現,湧現出一批科學家、教育家、實業家、工程師和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其中錢令希、田炳耕、周立偉、閔乃本、蘇定強等院士,中國鋼結構事業開拓者陳紹蕃,公路橋梁專家孫玉泰,「畢昇印刷獎」獲得者施旦民,心繫祖國的實業家楊霖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復興校園不同辦學時期均倡導肩擔道義、富民強國的精神。中法國立工學院「八德」校訓: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國立高機「四維」校訓:

禮義廉恥;今日上海理工大學校訓:信義勤愛,思學志遠,這些均很好地詮釋了這種人文精神。她將激勵所有的上海理工大學人在建立國際知名、國內一流大學的征程中奮勇前行。

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歷史沿革

1943年甘肅省立蘭州高階工業職業學校設土木科。1953年甘肅蘭州工業學校土木科設房屋建築與施工專業。1955年甘肅蘭州工業學校土木科增設給水與排水專業。1958年甘肅工業大學成立,土木工程系設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 給水與排水專業,交通系設公路道路與橋梁專業。1959年交通系併入土木工程系,撤消給水與...

河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歷史沿革

學校自1909年 清宣統元年 創辦始,設立礦務學門,培養造就採礦 冶金和鐵路高階專門人才 隨後成立了採礦冶金科和土木工程科。沐浴百年風雨,土木學科經受了滄桑巨變。1931年 二十年 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易名為 私立焦作工學院 4月增設土木工程學科,學制四年。當時,本科只有兩科四系,即採礦冶金科和土木工...

哈爾濱理工大學好嗎,哈爾濱理工大學怎麼樣??

哈爾濱理工大學是以理科為主的學校,雖然並不是重本,但在哈爾濱也是一所很有名的學校了,可以在那上學也是不錯的,我當初的夢想就是哈理工,結果差了幾分。我個人認為,挺不錯的普本學校。就這樣 作為哈理工的學生 我認為 哈爾濱除985 211 理工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師資 還有學習資源 都很不錯 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