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的歷史沿革,天津的歷史沿革

2021-03-04 04:36:21 字數 5525 閱讀 9661

1樓:生君意老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布著申、息、弦、黃、江、蔣、蓼等諸侯國。

春秋戰國時期,從西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尊稱為縣公)進行管理,設定了直屬於楚國**管轄的地方政權——申縣、息縣、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

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縣李集、西陽縣(今光山縣境內)、期思縣(今淮濱縣境內)、息縣(今息縣境內)、城陽縣(今平橋區長台關)。

漢沿秦制,今信陽地區仍屬九江郡,郡縣轄區縮小,息縣改名新息縣,且增設5個縣,即:安昌縣(今平橋區平昌關)、弋陽縣(今潢川縣)、軑縣(今光山縣境內)、黽縣(今羅山縣高店)、鐘武縣(今平橋區中山鋪)。東漢初年,新息、弋陽、雩婁、蓼、軑等縣改置侯國,改鐘武縣為平春侯國,置褒信侯國(國都在今息縣包信鎮),後相繼恢復為縣製;又置義陽縣,治所在今溮河區。

三國時屬魏國。三國及東晉末分別為弋陽郡、義陽郡的郡治所在地。新置弋陽郡(治所在今潢川縣境內),是為本市設郡之始。

後又設義陽郡(治所在今平橋區平昌關),旋省去,西晉時又重設該郡,治所設於仁順城(在今溮河區境內)。東晉時,豫州治所遷至西陽(今光山縣境內),是為本市設州之始。

南北朝時,今信陽地區分別屬於宋、齊、梁。

唐代為申州、光州,屬淮南道。唐代,本市境內相對穩定的州縣建制是:光州,治所先設於光山縣,712年移至定城(今潢川縣南城),轄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5縣;申州,治所在今溮河區,轄義陽、鍾山(北宋初省入義陽縣)、羅山3縣;新息縣和褒信縣屬蔡州。

五代時期,各州轄縣仍舊。

北宋時期,申州於宋初先後改稱義陽軍、信陽軍,軍治所不變,轄信陽縣、羅山2縣。今信陽地區分別屬光州和信陽軍,北宋初年義陽(今信陽市區、羅山縣)改稱信陽軍,一直延用至今。光州(治所在今潢川縣)轄固始、定城、光山、仙居(南宋時省入光山縣)4縣。

原殷城縣先改稱商城縣,後廢縣改為商城鎮,併入固始縣。南宋時信陽軍屬荊湖北路,光州屬淮南西路,南宋時期光州始終屬於宋金拉鋸戰南宋一側,為南宋人民抗擊金人南下的前沿陣地。新息縣、褒信縣仍屬蔡州(南宋時屬金)。

元代,光州轄縣不變。改信陽州置,治所在信陽縣。至元十四年(2023年),公升為信陽府,十五年復為州,二十年徙治羅山縣(今河南省羅山縣)。

明初復治信陽縣。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羅山、信陽等縣市地。屬汝寧府,轄縣不變。

息州(金國於2023年設定,明代初年降為縣,州治所在今息縣縣城)轄新息、褒信、新蔡、真陽(今正陽縣)4縣,光州轄縣不變。信陽軍先後改稱信陽府、信陽州,轄縣不變。

明代,光州管轄範圍擴大至息縣,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2023年由固始縣析置)。信陽州轄羅山縣、確山縣(後改屬汝守府)。原定城縣、信陽縣省去,分別由光州、信陽州管實土。

清代,信陽州仍領轄羅山縣。

光州於2023年公升為直隸州,轄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直隸河南行省,轄縣不變。

中華**成立後,廢州改縣,信陽州、光州於2023年分別改為信陽縣和潢川縣。此期,省下設道,信陽、羅山、息縣、潢川、光山、商城、固始7縣歸信陽管轄。2023年,豫南道改稱汝陽道,治所在信陽,轄豫南地區信陽、南陽、南召、鎮平、沘源、泌陽、桐柏、鄧縣、內鄉、新野、方城、舞陽、葉縣、汝南、正陽、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確山、羅山、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淅川共27個縣。

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伏牛山、沙河、洪河、淮河以南地區。2023年撤銷汝陽道,改設信潢行政區(治所在今潢川),2023年撤銷。2023年,省、縣之間設定行政督察區,為省派出機構,河南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潢川縣城,轄信陽、潢川、光山、固始、商城、息縣、羅山、經扶縣(今新縣)8縣。

2023年1月,該專員公署不存。

建國初,信陽分信陽專區和潢川專區,2023年10月,潢川專區所屬潢川、息縣、固始、商城、新縣、光山、羅山、淮濱8縣撤銷鄂北地區,劃入信陽專區。

2023年6月9日,撤銷信陽地區和縣級信陽市、信陽縣,設立地級信陽市、溮河區、平橋區。信陽市轄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淮濱縣、息縣等8個縣和溮河區、平橋區2個區。

2023年6月,羊山新區籌建,轄羊山、前進、南京路、龍飛山四個辦事處,為信陽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2023年6月,經河南省批准,固始縣公升格為省直管縣,由信陽市代管。

2023年1月,經河南省人民**批准,固始縣正式全面實行省直管縣體制。

天津的歷史沿革

2樓:各種怪

1、漢朝,漢武帝,在武清設定鹽官。

2、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3、唐朝,在蘆台開闢了鹽場,在寶坻設定鹽倉。

4、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5、明建文二年(2023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2023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6、清順治九年(2023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併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2023年)**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2023年)**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7、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8、2023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9、2023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

10、清光緒二十八年(2023年)直隸總督衙門遷津。同年中華**成立,天津改為縣,屬直隸省。

11、**二年(2023年),直隸省省會設於天津。

13、2023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南京國民**設立天津特別市,同年7月,直隸改稱河北,省會仍設天津,10月省會遷北平。

14、2023年6月,天津改為直轄市。同年10月,河北省會再遷天津,遂改為省轄市。

15、2023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

16、2023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7、2023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天津仍為直轄市。

18、2023年1月15日凌晨5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劃為華北人民**直轄市。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天津被定為**直轄市。

19、2023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4月18日,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天津。

20、2023年5月河北省省會再遷保定。

21、2023年1月2日,天津恢復為直轄市。

擴充套件資料:

經過歷史沿革留存下來的文化:

1、方言

天津話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特指以天津老城為中心的乙個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島」內人們所說的方言。

2、飲食

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歷經幾百年發展,逐步完善成乙個涵蓋漢民菜、清真菜、素菜、家鄉地方特色菜和民間風味小吃的完整體系。

3、文學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在某一歷史階段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的出現,但置放到乙個更為長遠的歷史視域來看,「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都不那麼明顯。

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天津文壇是由解放區來的作家、詩人、戲劇家主導的,他們自身也成為天津文壇的主體,如孫犁的《風雲初記》和《津門小集》等

4、民俗

天津是中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種表演藝術門類齊全,民間工藝有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天津地毯等 。

3樓:百度使用者

天津所在地原來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黃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2023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

漢武帝在武清設定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闢了鹽場,在寶坻設定鹽倉。

遼朝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2023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後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裡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2023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2023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

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清順治九年(2023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併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雍正三年(2023年)**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2023年)**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

清末時期,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2023年,英、法聯軍占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

2023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2023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

**初年,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並圖謀復辟。其中包括****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

2023年6月,國民革命軍占領天津,南京國民**設立天津特別市。

2023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行政院直轄的天津市。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2023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侵占時期日本對天津基本實行武力統治。日軍對天津肆意燒殺搶掠,加上當時天津水災,使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被抓走的「勞工」達5萬人。

天津曾於清朝大量開闢租界,日軍占領初期租界內還算比較安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強行占領其他國家租借地後天津再無寧日。

2023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7日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2023年至2023年2月,天津是**直轄市。

2023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2023年1月恢復直轄市。 由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

詩詞之說「天津」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楚國著名詩人屈原的詩歌中,他在《離騷》中寫下了「朝發軔於天津兮」這一昂揚的詩句。

星官之說「天津」的名稱**於星官名「天津星」,《隋書·天文志》在記載「九坎東列星」時記載:「尾亦為九子箕,亦曰天津」。

河名之說「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記載:「通濟河創設巡河官一員,與天津河同為一司,通管漕河閘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隸督水監」。

賜名之說「天津」流傳最廣、史料最充分、記載最清楚的說法是源於皇帝的賜名,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是明朝皇帝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2023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明朝文人李東陽的《重建三官廟碑記》,碑記裡注有:「天津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的詞句。

名稱變遷

金朝在三岔河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見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稱。元朝延佑三年(公元2023年)時在直沽設「海津鎮」。直至永樂二年十一月廿一日(公元2023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

清朝,天津公升衛為州,昇州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

法國的歷史沿革,上海大學的歷史沿革

1922年3月18日,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雲坊 今青雲路298號附近 創辦。學校的創辦者是校長王理堂 校務長陳績武 會計湯石庵,他們以提倡新文化為號召,設立了國文 英文 美術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為主的160餘名學生。為加速培養更多的共產黨幹部,中共 決定創辦一所幹部高等院校...

朝陽的歷史沿革,朝陽區的歷史沿革

朝陽 一名始於清代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春秋時期,朝陽地區是山戎 東胡的活動區域。戰國時,北部仍是山戎活動區,南部屬燕國遼西郡。秦 西漢時期,東部屬遼西郡,西部屬右北平郡。東漢時,西部為鮮卑活動區域,東部屬遼西郡。三國時,西部屬東部鮮卑,東部屬昌黎郡。西晉時,西部屬屬...

廣東的歷史沿革

粵 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 百粵 古文獻中 粵 和 越 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 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 南粵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 馬壩人 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 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閩 吳 越 楚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