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變更中追溯調整法怎么做,會計政策變更中追溯調整法怎麼做

2022-10-25 07:25:03 字數 5988 閱讀 6809

1樓:匿名使用者

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採用變更後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專案進行調整的方法。採用追溯調整法時,對於比較財務報表期間的會計政策變更,應調整各期間淨損益各專案和財務報表其他相關專案,視同該政策在比較財務報表期間上一直採用。對於比較財務報表可比期間以前的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應調整比較財務報表最早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專案的數字也應一併調整。

追溯調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驟構成:

第一步,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第二步,編制相關專案的調整分錄;

第三步,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財務報表相關專案及其金額;

第四步,附註說明。

其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根據上述定義的表述,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可以分解為以下兩個金額之間的差額:(1)在變更會計政策當期,按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所得到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額;(2)在變更會計政策當期,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額。

上述留存收益金額,包括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專案,不考慮由於損益的變化而應當補分的利潤或股利。例如,由於會計政策變化,增加了以前期間可供分配的利潤,該企業通常按淨利潤的20%分派股利。但在計算調整會計政策變更當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時,不應當考慮由於以前期間淨利潤的變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

在財務報表只提供列報專案上乙個可比會計期間比較資料的情況下,上述第(2)項,在變更會計政策當期,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金額,即為上期資產負債表所反映的期初留存收益,可以從上年資產負債表專案中獲得;需要計算確定的是第(1)項,即按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所得到的上期期初留存收益金額。

累積影響數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各步計算獲得:

第一步,根據新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

第二步,計算兩種會計政策下的差異;

第三步,計算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第四步,確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稅後差異;

第五步,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經典例題]

甲股份****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原所得稅政策採用應付稅款法,從2023年1月1日將所得稅政策從應付稅款法變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1)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應收賬款餘額為9600萬元,按賬齡分析法應計提的壞賬準備為l500萬元。2023年1月1日,應收賬款餘額為7600萬元,壞賬準備餘額為1600萬元;2023年壞賬準備的借方發生額為200萬元(為本年核銷的應收賬款),貸方發生額為40萬元(為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銷的應收賬款而轉回的壞賬準備)。

(2)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貨3000件,每件成本為1萬元,賬面成本總額為3000萬元,其中2000件已與乙公司簽訂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銷售**為每件1.2萬元;其餘a產品未簽訂銷售合同。a產品2023年12月31日的市場**為每件1.

1萬元,預計銷售每件a產品需要發生銷售費用及相關稅金0.15萬元。

2023年1月1日,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45萬元,2023年對外銷售轉銷存貨跌價準備30萬元。

(3)202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對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的有關情況如下:

x裝置的賬面原價為600萬元,系2023年10月20日購入,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淨殘值為零,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023年1月1日該裝置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餘額為68萬元,累計折舊為260萬元。2023年12月31日該裝置的市場**為120萬元;預計該裝置未來使用及處置產生的現金流量現值為132萬元。

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甲公司2023年利潤總額為1000萬元。甲公司未來3年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以抵減可抵扣差異;

(2)根據有關規定,按應收賬款期末餘額5‰計提的壞賬準備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其他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均不得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按照稅後利潤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要求:(1)計算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2)計算差異填入表內:

(3)進行所得稅政策變更追溯的處理,作出2023年所得稅相應的會計處理。

[例題答案]

(1)計提準備:

應收賬款2023年應提取壞賬準備=1500-(1600-200+40)=60(萬元)

存貨有合同部分不要計提準備,無合同部分成本1000萬元,可變現淨值=(1.1-0.15)×1000=950萬元,應有50萬準備,2023年需要提取=50-(45-30)=35(萬元)

裝置2023年末賬面價值為(600-68-260)-(600-68-260)/(2+10/12)=272-96=176(萬元),可收回金額132萬元,需要計提準備176-132=44(萬元)

(2)計算差異填入表內

(注:2023年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7600-1600)-7600*(1-0.5%)=6000-7562=-1562萬元

2023年末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9600-1500)-9600*(1-0.5%)=8100-9552=-1452萬元

2023年末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68萬元

2023年末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後賬面價值為132萬元,計稅基礎=600/5×(1+10/12)=220萬元,差額為-88萬元)

(3)所得稅處理

追溯2023年1月1日期初數調整=(1562+45+68)×33%=552.7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52.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52.7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5.28

貸:盈餘公積 55.28

2023年:

應收賬款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數=[(1500-9600×0.5%)-(1600-7600×0.5%)]×33%=-36.3萬元

存貨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數=(50-45)×33%=1.65萬元

固定資產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數(88-68)×33%=6.6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36.3+1.65+6.6=-28.05萬元

2023年所得稅費用=1000×33%=330萬元

2023年應交所得稅=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330-28.05=301.9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33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01.95

遞延所得稅資產 28.05

2樓:步漚陡

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調整

會計政策變更追溯調整法 20

3樓:匿名使用者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對於會計政策變更,企業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1.企業依據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變更會計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分別兩種情形:①法律或行政法規、規章要求改變會計政策的同時,也規定了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辦法,這時應當按照規定的辦法進行。②國家沒有規定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則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2.由於經濟環境和客觀情況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以便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為可靠、更為相關的會計資訊,則應當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3.

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無論是屬於法規、規章要求而變更會計政策,還是因為經營環境、客觀情況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都可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是國家法規、制度要求的。自98年國家頒布了投資準則,比例達20%及以上就採用權益法(以前是50%以上採用)。

2、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從原規定不計提折舊改為計提折舊

3、壞帳核算從直接轉銷法改為備抵法。

4、所得稅核算方法從應付稅款法改為納稅影響會計法。

5、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應收款項從不計提準備改為計提準備。

6、收入確認由完成合同法改為完工百分比法。

7.根據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的解答二》規定:企業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所做的變更,應在首次執行的當期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其後,企業再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進行的調整,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壞賬準備採用備抵法核算的情況下,除由原按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計提壞賬準備(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提取比例)改按根據實際情況由企業自行確定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外,企業由按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改按賬齡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或由賬齡分析法改按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的,均作為會計估計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如屬濫用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應作為重大會計差錯予以更正。

(2)企業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所做的變更,應在首次執行的當期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其後,企業再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進行的調整,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 (3)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變更屬於會計估計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問題,用追溯調整法~

4樓:落葉紛飛

借 長期股權投資 270貸 盈餘公積-公益金13.5-法定盈餘公積27未分配利潤 229.5借  盈餘公積-公益金3.

5-法定盈餘7未分配利潤 59.5貸 長期股權投資 70累計影響數為 476

會計政策變更中有哪些變更專案必須用到追溯調整法的?

5樓:

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對於會計政策變更,企業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分別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1.企業依據法律或會計準則等行政法規、規章要求,變更會計政策。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分別兩種情形:①法律或行政法規、規章要求改變會計政策的同時,也規定了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辦法,這時應當按照規定的辦法進行。②國家沒有規定相關的會計處理辦法,則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2.由於經濟環境和客觀情況的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以便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更為可靠、更為相關的會計資訊,則應當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 3.

如果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無論是屬於法規、規章要求而變更會計政策,還是因為經營環境、客觀情況改變而變更會計政策,都可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

是國家法規、制度要求的。自98年國家頒布了投資準則,比例達20%及以上就採用權益法(以前是50%以上採用)。

2、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從原規定不計提折舊改為計提折舊

3、壞帳核算從直接轉銷法改為備抵法。

4、所得稅核算方法從應付稅款法改為納稅影響會計法。

5、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應收款項從不計提準備改為計提準備。

6、收入確認由完成合同法改為完工百分比法。

7.根據財政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的解答二》規定:企業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所做的變更,應在首次執行的當期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其後,企業再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進行的調整,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壞賬準備採用備抵法核算的情況下,除由原按應收賬款期末餘額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計提壞賬準備(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提取比例)改按根據實際情況由企業自行確定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外,企業由按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改按賬齡分析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或由賬齡分析法改按應收賬款餘額百分比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計提壞賬準備的,均作為會計估計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如屬濫用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應作為重大會計差錯予以更正。

(2)企業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而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所做的變更,應在首次執行的當期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其後,企業再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等進行的調整,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進行會計處理。 (3)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變更屬於會計估計變更。

如何確定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一 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可以通過以下步驟計算 1 根據新的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 2 計算新舊兩種會計政策下的稅前損益差異 3 計算稅前損益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4 確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稅後差異 5 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二 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計算時,主要注意以下幾...

想去國外留學讀會計專業,但是國外的會計政策和國內的應該不一樣吧,以後回國工作從事會計工作影響大不

我也是讀會計專業的呢 以後會是同行吧。個人建議呢,會計比較注重實踐,也就是動手能力。你有工作經驗,比有很高的學歷更重要。我覺得呢 還是工作以後,再找機會 出國學習一下。如果你以後想從事會計工作,你的會計證什麼的,顯得更重要一些!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幫到你。有影響也是促進作用的影響哈!你到國外之...

可以選擇的會計政策有哪些?(要全面)

稅收有政策,但會計是按照一定的道德職業標準來做啊,只是有一定的制度,要懂財務知識和法律知識,那都是一種行為規範,受法律約束。對稅收籌劃有影響的會計政策,這個很難解釋得清楚,有一點的是,可以合理避稅。在會計準則 會計制度中沒有強制要求執行的有多項可供企業選擇的規定都是可以選擇的會計政策,如發出存貨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