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出自哪及其含義

2022-10-04 00:55:02 字數 6282 閱讀 8523

1樓:言v1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一句詩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其主要內容為:

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乙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全詞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篇幅雖短,但含蓄蘊藉,意味深長,對人物的心理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2樓:匿名使用者

如夢令這是清照早期的一首小詞共六句。全文:

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3樓:微笑的微光

如夢令。

兩首出自李清照之手的如夢令,是絕妙的大自然的讚歌,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美的享受。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遊,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出自哪及其含義

4樓:金果

出自:《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詞作。含義是: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原文: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

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5樓:暢運凱

如夢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乙個「捲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捲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這首小令是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話,卻似一幅圖。內容曲折而含蓄,語言深美而自然,筆調跌宕而有致。

寫景:「雨疏風驟」,雨小而風急;寫人:「濃睡」、「殘酒」,睡得香甜而殘醉未醒;寫花:

「綠肥紅瘦」,綠代指葉,紅代指花,暮春時節,葉兒茂盛了,花兒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選擇對立統一的形象和詞語,相彰並比地渲染和形容,給讀者更加鮮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綠肥紅瘦」一語最為清新。色澤濃豔,形象逼真,從來沒有為人道過。

甚至在用韻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遞換使用,象∶「驟」、「酒」、「舊」、「否」、「瘦」,抑揚相間,跌宕入耳。

再看詞中的問答。「捲簾人」指正在捲簾的侍女。「試問捲簾人」,引出女主人公與侍女的一番對話。

「卻道海棠依舊」,是答語,問語省去,從答語中可知問的是:「經過一夜風雨的海棠究竟怎麼樣了?」問答顯然不相稱,問得多悄,答得淡漠。

因答語的漫不經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來。 《如夢令》小詞,安頓兩個疊句短語最難。

然而這裡的「知否?知否」,口氣宛然,渾成天巧,非聖於詞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於對花的關心,問得那麼認真:

出於惜花的心情,駁得那麼懇切。

結句「應是綠肥紅瘦」,是她腦中浮現的景象和感受。「綠肥紅瘦」四個字,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蘊積了她對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無限惋惜心情;體現了女詞人的純淨心靈和高雅情趣。

6樓:麒麟獸大人

出處:宋代詩人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含義: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季節)應該是綠樹繁榮,紅花凋零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

7樓:

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二、原文:《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二、譯文: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風卻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卻不能把殘存的酒力全部消盡。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

庭園裡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

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的時候了。

三、創作背景:這首作品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公元2023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後。

擴充套件資料

一、李清照的創作風格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二、同名影視劇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東陽正午陽光影視****出品,侯鴻亮擔任製片人,張開宙執導,曾璐、吳桐編劇,趙麗穎、馮紹峰領銜主演,朱一龍、施詩、張佳寧、曹翠芬、劉鈞、劉琳、高露、王仁君、李依曉、王鶴潤、張曉謙、李洪濤主演,王一楠、陳瑾特別出演的古代社會家庭題材電視劇集。

8樓:夢裡心落

意思: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出自:《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翻譯: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這首作品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公元2023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後。

這是一首小令,描寫了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乙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9樓:鯨娛文化

電視劇集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何典故,出自**?

10樓:是你不配

這個就是一句故事裡面的,反正就是你可以看看這個電視劇集或者是看看這個李清照的這首古詩也是可以的,你就知道了這個是什麼意思了。下面是關於李清照的擴充套件資料。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李清照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此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後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治者「夏商有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乙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注和憂慮,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雜誌》認為,這兩首和詩「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陳巨集緒的《寒夜錄》評此兩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

」都知道李清照是個詩人,其實是她還是個好勝的賭徒

11樓:簫灑舞劍

出自南宋詩人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賞析李清照雖然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其詞流傳至今的只不過四五十首,但卻「無一首不工」,「為詞家一大宗矣」。這首《如夢令》,便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華,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詞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風猛。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

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

「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起首兩句,如何理解頗有爭議。蓋推以事理邏輯:既然是「濃睡不消殘酒」,("濃睡"時如何知屋外"風雨"?

)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風驟」,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其實對這兩句詞,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簡單事理去體會理解的,因為詞人的本意實不在此,而是通過這兩句詞表達無限的惜花之情。大凡惜花的詩詞都言及風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詩:「明朝風起花應盡,夜惜衰紅把火看。」馮延巳《長相思》詞:

「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周邦彥《少年遊》詞:「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

」花在風雨中零落,這層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說「濃睡不消殘酒」也是寫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不過只要多讀些前人寫的惜花詩詞,也就不難體會了。

杜甫《三絕句》詩:「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韋莊《又玄集》捲下錄鮑徵君(文姬)《惜花吟》詩:

「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盡此花下飲,莫待春風總吹卻。

」這些詩句正可用來作為「濃睡不消殘酒」的註腳。易安在其詠紅梅的《玉樓春》詞中所云:「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亦可視為對「濃睡」一句的自注。這句詞的辭面上雖然只寫了昨夜飲酒過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但在這個辭面的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為惜花。

這位女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飲了過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餘醉。《漱玉詞》中曾多處寫到飲酒,可見易安居士是善飲的。善飲尚且酒醉而致濃睡,一夜濃睡之後酒力還未全消,這就不是一般的過量了。

讀者只要思索一下詞人為什麼要寫「濃睡不消殘酒」這句詞,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就這句詞的立意而言,與上引杜甫和鮑文姬的詩句都是同一機杼,並無二致。但易安的高處正在於不落窠臼,獨闢蹊徑。

一旦領悟了潛藏在「濃睡不消殘酒」背後的這層「惜花」之意,那麼對以下數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兩句所寫,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儘管飲酒致醉一夜濃睡,但清曉酒醒後所關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園中海棠。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眼,卻又不忍親見,於是試著向正在捲簾的侍女問個究竟。

乙個「試」字,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訊息、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達得貼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彥《少年遊》:「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

」便顯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蠟了。「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乙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如何評價《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本書

知否知否應該是綠肥紅瘦 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裡面的故事跌宕起伏。主人公的命運一直牽掛著讀者的心,讓人了解到故事中的大智慧型。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挺好看的,就是有些裡面整篇 中,無論是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都有些臉譜化的單薄,盛老太太之賢明,長柏大哥之老成,俱失了人氣,倒像神仙下凡...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將在日本上演,它要想吸引日本觀眾需要做哪些改變呢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將在日本上演,這是中國影視作品再一次衝擊日本娛樂圈的大事情,那麼它要想吸引日本觀眾需要做哪些改變呢?給大家具體的說明一下 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有些劇情的細節要改變一點 日本人的文化雖然是學習的中國文化,可是後來他們都做了一些改變,比如中國的儒家思想,他們進行了很多的變化,...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有哪些戳你淚點的情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劇裡的小公爺齊衡對明蘭一見鐘情,並許下誓言要迎娶,卻在母親的極力反對下,斷送了這段初戀感情。怯弱的齊衡一次又一次錯過了與明蘭的姻緣,整日鬱鬱寡歡,悔恨不已。而盛明蘭是乙個理性又清醒的女子,她覺得錯過就是錯過,一切要向前看,後來嫁給可以護她周全的顧廷燁。錯過了明蘭,娶了現在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