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穿什麼鞋,古代人把鞋子叫什麼 都穿什麼樣的鞋子

2022-07-15 18:55:02 字數 3234 閱讀 5213

1樓:蟬之羽

我國古代唐朝人穿木屐,又涼快,又好看,但先在在日本很流行,中國很少,我們因該穿回來,少穿塑料的和纖維的,木屐環保還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我甚至覺得穿古裝出門都不過分。

2樓:天涯倦客

男女都穿木屐,一般都是木頭做的,不分等級。

3樓:剛15剛

草鞋和布鞋布鞋就是用布做的草鞋就是用一些草做的

4樓:周遭的事

古代人把鞋子叫什麼?都穿什麼樣的鞋子?

5樓:

履,是漢以後鞋的總稱。秦朝時期,古代稱鞋為屨,履為動詞,是「踐」、「踩」或「著鞋」的意思。

鞋子簡介

鞋子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製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

最早人們為了克服特殊情況,不讓腳難受或者受傷,就發明了毛皮鞋子。鞋子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各種樣式功能的鞋子隨處可見。

鞋子分類有很多種:按穿用物件分,有男、女、童等鞋;按季節分,有單、夾、棉、涼等鞋;按材料分,有皮鞋、布鞋、膠鞋、塑料鞋。

按工藝分,有縫鞝、注塑、注膠、模壓、硫化、冷粘、粘縫、搪塑、組裝等鞋。

按款式分,鞋的頭型有方頭、方圓頭、圓頭、尖圓頭、尖頭,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幫有高靿、低靿,中統、高統。

按用途分,有日常生活鞋、勞動保護鞋、運動鞋、旅遊鞋、負跟鞋、增高鞋等。

古代,鞋被稱為「足衣」。

上古時常以獸皮製鞋,因此鞋的稱呼多以革字為邊旁。古代的鞋有許多名稱,如履、屐、靴、屣、屨等字均為鞋的別稱。

周朝末期靴的使用來自北方胡人的鞋式,多穿有筒之靴。

漢代做鞋的材料與款式都大大豐富了。

南朝時期盛行木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士庶都可穿著,草鞋是一般士人或百姓所著之鞋。

唐代靴制襲唐代的六合靴,後改為長靿靴為短靿靴,並加以氈。

宋代的鞋式初期沿襲前代制度,在朝會時穿靴,後改成履。一般人士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等,按所用的材料取名。南方人多著木屐。

明代的服制中,對鞋式的規定很嚴格,無論官職大小,都必須遵守服制。在何種場合得穿著何種鞋式,如儒士生員等准許穿靴。

校尉力士在上值時准許穿靴,外出時不許穿;其他人如庶民、商賈等都不許穿靴。

清朝鞋制沿明代制式,文武各官及士庶可著靴,而平民、伶人、僕從等不能穿靴。清代的靴多為尖頭式。靴底均厚,因嫌底重,採用通草做底。

後改為薄底,成為「軍機跑」。百姓有草鞋、棕鞋、蘆花鞋等,拖鞋也在各等人士中流行開來。南方雨天穿著釘鞋,北方冬天則出現冰鞋。

6樓:匿名使用者

舄、屣(躧、縰)、履、屐、鞜、鞮、屣、屨、蹻、靸、靲、靴(鞾)、鞋(鞵)

夏天該穿什麼鞋

7樓:佳尼斯

在家穿涼鞋;

出門穿休閒鞋或網鞋,透氣性好,穿著舒適。

為避免夏天大量排汗導致腳臭,可以穿經過抗菌處理的鞋子,襪子或鞋墊,能有效防臭。

古代人下雨都穿什麼鞋子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木屐 木屐,它是古人穿的一種木底鞋。古人稱鞋為「履」,「屐」是一種有齒之「履」,其構造通常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底板,這就是「屐」的基礎,通常以木料為之,作鞋底形,上鑽有小孔數個,以穿繩繫;二是繩帶,被稱之為「系」;三是屐齒,被安裝在底板下,前後各一,呈直豎狀,有扁平、四方及圓柱體等多種,高度在6-8釐公尺之間,前後高低大致相等。

清宮題材影視劇中皇后、「格格」及宮女們,穿的多是類似木屐的鞋子,只不過材質不同而已。木屐以質地密緻堅韌者為佳,常見的有桑木製成的「桑屐」,還有以沙棠木製成的「棠木屐」。在《紅樓夢》第十回中,寶玉說過「我這一套是全的,一雙棠木屐,才穿了來,脫在廊簷下了」的話,可見他也是穿木屐的。

古代沒有柏油和水泥路面,即使是南京這樣的六朝都城,只有主要街道才有石板和石塊鋪成「馬路」,而其他地方都是泥路土道,遇雨一片泥濘,而木屐由於底部是木板,加之裝上雙齒鞋底高度有所增加,與地面接觸面積減少,因此,在沒有膠靴的古代,木屐就成了老百姓對付雨雪天泥濘的理想選擇。

2011-8-13 9:32:46

古代人穿的是什麼鞋子?

9樓:別吃太飽

古代人穿的幾乎都是步履。

在最底下也會加入許多墊子。

這也是一種文化,

每個朝代都有更換。

10樓:快樂記憶與生俱來

古代人穿的鞋子,居然是這個樣子的,三寸金蓮!

古代人穿的鞋子用什麼做的?

11樓:淨若

古人的鞋子有草鞋,用草葛做的,屐,用木頭做的,也有用絲帛做的

古人上朝之時為何不能穿鞋子上殿?包含了怎樣的禮儀?

12樓:就是要明明白白

1、關於脫鞋進殿的禮儀

2、古人尊敬的禮儀

古人書有記載入殿堂穿鞋者為不敬上者,尤其在接見帝王時更是要注意此禮節,《春秋》記載有一學者文掣進殿敗拜見君王時穿著鞋子就直接進了內殿,君王見了沒有理他直接叫人打發出去了。好在該君王較為開明且當時制度並如此嚴厲,到後期的一些君王處理此事輕則罷官,重則不免牢獄之災。可見當時的古人對此制度的森嚴性。

《左轉》書中一文稱人們特地為了脫鞋進殿還設立了「鞋櫃」以擺放鞋子,進殿時方便人們。這些舉措無一不是彰顯古時人們對於尊敬的禮儀重教。

綜上所述,脫鞋進殿這一禮儀也早已深入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了,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走親訪友時也會注意自己在進門時的衛生禮儀問題,這也說明我們中國人對好的禮儀的傳承感是極為重視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無論帝王將相還是貧民百姓,都是要脫鞋進屋的。因為在古代家裡沒有桌椅板凳、沙發條几之類的陳設,只是在室內鋪上「筵」和「席」。

穿鞋直接進屋,必然會弄髒人家的「筵席」,極不禮貌。

14樓:娛眼大觀園

因為古代的時候沒有像我們現在一樣有沙發之類坐的東西,而是在地上鋪乙個像席子一樣的,所以避免踩髒,需要拖鞋。

夏天穿裙子配什麼鞋,夏天穿裙子配什麼鞋子好看?

看裙子款bai式,休閒款的百褶裙,配帆du布鞋zhi小白飯魚很可愛又dao舒適,稍有女人味道版的配小高跟或者權平底單鞋,今年夏季又開始流行鬆糕鞋了,無論是什麼鞋,都必須以舒適為前提o o 給 參考一下哈,都是今年春夏特別流行的款哦o o 裙子不是誰穿都好看的,只有身材好看的人才適合穿裙子,我看你還是...

古代人認為什麼是美古人對美的詮釋是什麼?

中國古代對美的看法,既有異,又有同。所謂 同 即儒 道 佛各家相通相近 殊途同歸 末異本同之處,或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頗為流行 佔主導地位的觀點。中國古代對美的普遍看法大抵有如下數端 一 以 味 為美。這是中國古代關於美本質的不帶價值傾向的客觀認識,可視為對美本質本然狀態的哲學界定。從東漢許慎將 美 ...

古人辨別方向的那個錶盤叫什麼,古代人是靠什麼辨別方向的?

那個東西名叫羅盤 還有羅經 它們都是指南針發展出來的 上古還有指南車 但已失傳 捧在手裡的叫羅盤 人可以隨身攜帶 固定起來的叫羅經 比如固定在船上 等 羅經精度要比羅盤高 上面繪有東西南北 八方 金木水火土五行 無極土 還有四方 八卦配八方 有點還配有四神獸 太極方圓圖 太一九宮圖 是我國古代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