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本的創造時間 使用地區 創造民族 特點和影響

2022-05-11 00:45:04 字數 4963 閱讀 5747

1樓:天使領域靈影

象形文本大約出現在西元前2023年的古埃及。它用圖形或繪畫表示事物。象形文本為以後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漢字起源於什麼時候

2樓:文學嘗試

一、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漢字(即最早的甲骨文)起源於西元前14世紀的殷商時期。

二、漢字的起源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

按中國古文本學家的意見,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較完備的文字」。它已經比較複雜,已發現多達3000個以上字彙。「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直到今天,各種字型紛紛誕生。

三、甲骨文簡介

甲骨文為商朝後期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滿硃砂,也有直接朱書墨書的。

因文字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擴充套件資料

甲骨文的發現過程

光緒二十五年(899年)年過半百的王懿榮身患瘧疾,一位著名的老中醫開了「龍骨」這味藥,職業的敏感性讓他覺得這些大小不一的「龍骨」上的非常有規律的符號,十分像古代文字。

為了一**竟,他大量收購「龍骨」。王懿榮對"龍骨〃進行了反覆推敲、對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讓他很快了解到這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而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紋則是高溫灼燒所致。最後王懿榮確定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號是一種文字,而且早於金文和篆書。

並且王懿榮進一步追根溯源,最終發現這些甲骨大都產自河南章德府安陽縣小商屯,進而發現了「殷墟」。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西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係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4樓:匿名使用者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乙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頒布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通過系統考察、對比遍布中國各地的19種考古學文化的100多個遺址裡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劃符號,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作為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科學的途徑比如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本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進一步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近年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

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複雜。   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地區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型係,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資訊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5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起源於什麼朝代,目前還沒有人給你答案。

在古漢字研究方面,我們目前最完整的體系的,應該是甲骨文。也就是在殷商時期,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我們叫他--甲骨文。目前發現的文字數有四千多字,已經能識別的有兩千多字。

同時,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在商朝開始很多),與甲骨文是一樣的文字,只不過是出現在青銅器上面,我們後人起名叫--金文。

殷商時期已經有了數千漢字出現,學者認為,漢字的起源也許還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之前500年,甚至2023年。

因此,漢字的真正的起源朝代目前還沒有任何人能定義。

6樓:網事漂泊

一、漢字的演變

關於漢字的起源,曾因倉頡造字的傳說而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考古的大量發現,這層面紗被逐漸揭開,露出廬山真面目。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

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漢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津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

2o世紀8o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

春秋以後,由於諸侯割據,「文字異形」。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稍後,程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型,整理出更簡便的字型隸書,並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曹魏時,鍾繇創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而且自東漢末年起,漢字的書寫已成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二、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著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為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為「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

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為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

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

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

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2023年「訓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為工具。

直至十三世紀,越南才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為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

[編輯本段]【漢字起源說】

人類有了語言,就可以積累知識,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記錄語言、交流資訊。語言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文字把人類社會的原始階段和文明階段區分開來。

文字更打破了語言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將語言傳送到遠方,擴大了語言的交際功用。

現存最早的漢字甲骨文產生在殷商時代,距今大約有三千四百年的歷史。它已是一種有著比較嚴密體系的文字。小屯的殷墟文化,僅從它相當發達的冶煉技術和銅器、陶器、玉器上的藝術紋飾看,便可以確定它已是高度發達的文明.

我們完全可以推測,甲骨文產生的時代,恐怕不會處在中華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路口。

漢字在進入甲骨文之前,必定還有一段相當長的歷程。但是,沿著甲骨文再向前追溯,我們所能看到的有關漢字起源的文獻記載,最早來自周秦的典籍,而且大都是傳說,有的還帶有神話色彩。雖然神話與傳說有它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根源,是某些歷史現實的折射反映。

但這些傳說並非漢字起源歷史面貌的詳盡寫實,它們只能推斷漢字起源前後的狀況和漢字起源的大體時間。可以證實漢字歷史面貌的文物與文獻還不夠系統和充分,因此,對漢字的起源,只能以不連貫的歷史證據和依照發展邏輯的推測為基礎,建立科學的假說。

漢字起源的說法繁多,歷代學者各抒己見,這包括

1,漢字源於結繩.認為文字是在上古時期結繩記事的啟示下創制而成的。

2,漢字始於八卦.認為文字產生於易卦的卦象,如乾卦為天,坤卦為地,坎卦為水,離卦為火等。

3,倉頡視龜作書.認為倉頡受到靈龜的啟示創制了文字。

4,漢字、圖畫同源.認為書畫異名而同體,在文字產生的初期,書亦畫,畫亦書。

5,漢字源於圖畫.認為二者並不同源,圖畫在先,文字在後,文字是在圖畫的基礎上產生的。

6,漢字源於先民的社會實踐。認為文字的產生直接導源於原始的記事方法 。

古埃及象形文本的歷史演化,古埃及象形文本是由什麼演變來的

1890年代在hierconopolis發掘時發現的納爾邁石板 西元前3000年 多年來被認為是埃及象形文本的最早文獻。然而,1987年德國考古隊在阿比多斯 地名為umm el qa ab 發現了前王朝的乙個統治者的u j墳塋,復原了幾百塊骨片,從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規模的埃及象形文本。這一墳塋的年代為...

古埃及人在什麼時期創造了象形文本

現時世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本,是古埃及的象形文本 聖書體。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圖形文字,稱為象形文本。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國此大約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種寫得較快並且較易使用的字型。此外,現時中國西南部納西族所採用的東巴文和水族的水書,是現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本系...

象形文本與圖畫的區別,甲骨文與象形文本的區別

象形文本很像圖畫,但兩者是不同的,其區別在於象形文本有固定的讀音和語意,而圖畫則沒有 生活中所見物相的圖畫 如畫乙隻鹿 只是將其外表線條化並畫下來 象形文本卻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 如記錄 lu 這個音 象形文本只是用簡單的線條大致勾畫事物的形狀,圖畫描摹得更加逼真 象形字與語言中詞的聲音和意義又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