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成語辨析,一對語文成語辨析

2022-05-08 21:40:04 字數 4326 閱讀 1063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算是成語用錯,算是語病吧

1遍體鱗傷,已經包括身體了,前面還有“全身”,重複2難言之隱就可以了,後面還有“的苦衷”重複3生靈塗炭,就是指百姓怎樣,不該有"人民的"

4貽笑大方,就是讓人笑,所以去掉讓人

5記憶猶新,主語應該是人,所以不對,換做歷歷在目可以6素昧平生,是指對人,不該對只是

2樓:

1.去掉“全身”二字,因為它與”遍體“重複;

2.去掉“難言之隱的”五個字,有”苦衷“即可;

3.“生靈塗炭”就是一句話,放在句尾作為賓或補語成分就錯了。應該用搭配得當的詞語如:深重災難。

4.”貽笑大方“是說自己的不足,惹得諸位見笑了,有謙虛之意,不可用在這裡。可改為”啼笑皆非“,

5.此句沒有大毛病,可以成立。

6.”素昧平生“專指與人關係生疏,不能用在這裡,改為”一無所知“較好。

3樓:匿名使用者

遍體鱗傷 已經有體了和全身重複

難言之隱 和苦衷重複

生靈塗炭 包括了人民的意思

貽笑大方 詞語中包含了讓人的意思

記憶猶新 已經說明了至今

素昧平生 用於指人

成語辨析

4樓:匿名使用者

菲律賓的香港旅客遭綁票事件真是聳人聽聞。

**對此事件的報道要實事求是,不要危言聳聽。

5樓:帕德洛克

聳人聽聞 釋義 聳:驚動。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

危言聳聽 故意說嚇人的話使聽的人吃驚;危言:使人吃驚的話;聳:驚動;聳聽:使人聽了吃驚。指故意說些誇大的嚇人的話,使人驚疑震動。

一對語文成語辨析

6樓:於氏知識共享

曾幾何時是一文言詞語,表示“沒過多久”的意思

,例如: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臺灣的不少報紙都有文史版……但曾幾何時,這些文史版都統統砍掉了……

不久前指過去的時間.

7樓:

céng jǐ hé shí

成語:曾幾何時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釋】:曾:曾經;幾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時候。指沒過多久。

【出處】: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補官揚州,公得謝歸。曾幾何時,訃者來門。”

【示例】:~,他自己去做了一個小小的官兒回來,而他又勸我去學法政了。 ◎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近義詞】:稍縱即逝、轉瞬之間、彈指之間

【反義詞】:遙遙無期、久而久之、天長地久

【語法】:偏正式;作分句;指時間過去不久

《現代漢語詞典》的例句是“曾幾何時,這裡竟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現在一般多用於有前後情況對比的語境,主要是突出變化之快,變化之大。而不久前就是普通的陳述了。

8樓:

曾幾何時 和 不久前 兩個詞都不是成語。曾幾何時 通常是說過去曾經在某個時間,不久前指的時剛過去的某個時間,離現在很近。一般情況下不能互換,有時候也是可以的。

9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可以,具體可以瞭解一下這兩個詞的具體意思相信你就會明白的。

曾幾何時

【解釋】:曾:曾經;幾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時候。指沒過多久。

【出處】:宋·王安石《祭盛侍郎文》:“補官揚州,公得謝歸。曾幾何時,訃者來門。”

【示例】:~,他自己去做了一個小小的官兒回來,而他又勸我去學法政了。 ◎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近義詞】:稍縱即逝、轉瞬之間、彈指之間

【反義詞】:遙遙無期、久而久之、天長地久

【語法】:偏正式;作分句;指時間過去不久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久前的時間概念相對明確,曾幾何時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

11樓:刑儒澹臺英銳

側目而視,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形容憤怒、不滿或畏懼的樣子。用怒目而視好些

天花亂墜:傳說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含貶義,但是原意就是指講經講的好,所以放在這裡非常合適

12樓:沃昌茂

曾幾何時。。歲月如華。滿地相思淚。

不久前,哥,發現自己老了。還沒找到她,難過了。。。

自己品。。。

語文成語辨析!急

13樓:圻圻陸

側目而視,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憤恨,易誤解為尊敬。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形容憤怒、不滿或畏懼的樣子。用怒目而視好些

天花亂墜:傳說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含貶義,但是原意就是指講經講的好,所以放在這裡非常合適

14樓:紅

1。側目而視:

傾向於害怕,不敢正視

這句用“怒目而視”更恰當

2。天花亂墜:

我認為不恰當

天花亂墜含貶義,這句前提也說是“高僧”,不應用貶義詞如果非說對,只能像你那樣理解,就是用天花亂墜的本意——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

個人理解這個天花亂墜是不恰當的,不知道給出的答案是不是有誤

15樓:

側目而視是指因畏懼而不敢正視,重點突出人們害怕的意思,無法表達出人們對犯罪分子的憤恨之情。

天花亂墜用在此處是貶義褒用,形容高僧將佛理解釋得深入淺出,活靈活現。

16樓:

首先,側目而視的意思是不敢從正面看,斜著眼看。形容畏懼而又憤恨。

然後,天花亂墜現在用來比喻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02年版的現代漢語詞典1244頁)

語文成語辨析題目

17樓:小老臣

應該是選第四項。

特立獨行:特,獨特;立,立身;獨,獨自;行,行為。普遍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

金科玉律:金、玉,比喻貴重。 科、律,法律條文。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現比喻必須遵守,不能變更的信條。

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為久遠。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長處,人有各人的特色。

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希望對你有用,祝你學習進步!

18樓:心近自然

選ab中的表示一般不能改變的。

c詞一般表示正面情況的。

d一般用於國家政策方面的。

成語辨析 選用成語 高考語文總複習

19樓:y神級第六人

融會貫通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 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拼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出處]

《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例句]

學習任何知識都得講究融會貫通,不能單靠死記硬背。

[近義]

舉一反三 通今博古 淹會貫通 豁然貫通 ...

[反義]

囫圇吞棗 生搬硬套 和囫圇吞棗 食而不化

20樓:匿名使用者

考的是邏輯思維。以及臨場發揮應對能力。

兩道語文成語辨析題

21樓:匿名使用者

1應有盡有 意思是該有的都有,但句子意思是應該網羅各方資料。

2稱心如意是指形容心滿意足,事情的發展完全符合心意。這裡的潛藏意思是群眾吃飽喝足後離開,不符合原意

3想入非非原本是佛教用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思想境界。後演變為貶義詞,形容脫離實際的幻想。這裡應該是指祝英臺有了奇思妙想,而不是想入非非。

4指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5咄咄逼人是一個貶義詞,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

6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指的是人,不能指物。

7哀鴻遍野指的是比喻啼飢號寒的災民。而這裡受災的只有李老漢一家8指時間飛快。

22樓:暗香沁人

19.d正確

(a應有盡有應為“包羅永珍”。b稱心如意應為“心滿意足”。c想入非非應為“異想天開”)

20.a正確

(b炙手可熱比喻權勢大,氣焰盛。c沖垮一間房,用哀鴻遍野不合句意。d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高中語文成語辨析問題

有關語文成語的問題,關於語文成語問題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釋 欲 要 患 憂愁,擔心 辭 言辭,指藉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出處 左傳 僖公十年 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示例 可是,老徐,李自成沒有什麼罪名,咱們收拾了他,對別人怎麼說呀?姚雪垠 李自成 第二卷...

初中語文成語解釋,初中語文成語整理要有解釋的!

成語解釋 1.撥亂反正 亂 亂世。反 回覆。治平亂世,回覆正常。現也指糾正錯誤,恢復正確的事理。2.獨立自主 自己掌握命運,不依賴別人,也不受別人的支配或控制。3.一衣帶水 形容很窄水面的間隔。4.禮賢下士 禮 以敬禮對待.士 有見識和能力的人。5.家給人足 給 豐足,富裕.家家富裕,人人飽暖.6....

初中語文成語積累,有嗎?急用,初中語文成語積累

aabb 漂漂亮亮 紅紅火火 高高大大 清清楚楚 簡簡單單abab 修理修理 教訓教訓 整頓整頓 批評批評 考慮考慮aabc 姍姍來遲 欣欣向榮 竊竊私語 滔滔不絕 戀戀不捨abcc 人才濟濟 書聲琅琅 千里迢迢 風塵僕僕 大名鼎鼎abac 有聲有色 可歌可泣 活靈活現 不屈不撓 全心全意aab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