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曆法名著《授時歷》的作者是誰

2022-03-21 20:34:47 字數 4839 閱讀 8109

1樓:

古代曆法名著《授時歷》的作者是許衡、王詢、郭守敬。

《授時歷》,為公元2023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其法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

2422僅差25.92秒,精度與公曆(指2023年《格里高利歷》)相當,但比西方早採用了300多年。

許衡(2023年5月8日-2023年3月23日),字仲平,號魯齋,世稱「魯齋先生」。懷慶路河內縣人。金末元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郭守敬(2023年-2023年),字若思,漢族,順德府邢臺縣(今河北邢台市邢臺縣)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

歷史意義

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創造,例如,定一回歸年為365.2425日,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僅差25.

92秒,和現代世界通用的公曆完全相同。在編制過程中,他們所創立的「三差內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傑出成就。

《授時歷》經受住了時間考驗。它在我國沿用了三百多年,產生了重大影響。朝鮮、越南都曾採用過《授時歷》。

2樓:十常使

《授時歷》,為公元2023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其法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

2422僅差26秒,精度與公曆(指2023年《格里高利歷》)相當,但比西方早採用了300多年。公元2023年(元十三年)元世祖命許衡「領太史院事」,全面負責這一工作,並以王詢、郭守敬為副,共同研訂。

編製者:許衡

中國古代曆法名著《授時歷》的作者是誰?

3樓:匿名使用者

答覆:郭守敬與《授時歷》

元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所用的曆法是《大明曆》。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曆法誤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決定修改曆法,派大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這項工作。

郭守敬認為:曆法要精確必須經過實地測驗,而要進行測驗必須有精密的儀表。因此,他自己動手改造和創制了許多天文儀器。

元代以前,用來測量日月等恆星和行星位置的儀器是渾儀,但它結構複雜,轉動不靈活。郭守敬根據自己的觀測經驗,把渾儀改裝成兩個簡單的裝置,叫作「簡儀」。簡儀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觀測結果也比渾儀準確得多。

郭守敬還研製了仰儀,用來觀測太陽的位置和月食。他還改革了圭表,創制了景符等儀器。景符與圭表結合使用,可以觀測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執行變化。

有了先進的儀器後,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臺(天文台),又建議在全國分期分批設立觀星台,開展實測。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在全國設立二十七個測影點,派出十四個歷官。郭守敬親自經廣州到最南邊的南海進行測量。

新的司天臺在大都修好後,郭守敬把各種最新式的天文儀器安放在上面,日夜進行天體觀測。

郭守敬等人經過辛勤的工作,計算出一年為365.2425日,這個數字比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只差26秒。根據這一資料,郭守敬終於完成了新曆法的編制工作。

新曆法被命名為《授時歷》,意思是要告訴老百姓日月時光,不要錯過了農時。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響下,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

忽必烈統一北方以後,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決定整治水利,徵求這方面的人材。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忽必烈,郭守敬對北方水利情況十分熟悉,當時就提出六條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聽了十分滿意,就派郭守敬擔任提舉各路河渠的職務,經辦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滅南宋以後,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農業生產要利用曆法。元世祖決定統一制訂乙個新曆法。

他下令成立了乙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修訂曆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出設計一套新的儀器。他覺得原來的渾天儀結構複雜,使用不方便,還創制了一種結構比較簡單、刻度精密的簡儀。他製作的儀器,精巧和準確程度都比舊的儀器高得多。

有了好的儀器,還要進行精確的實地觀測。公元2023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報告的時候,提出在太史院裡建造一座新的司天臺,同時在全國範圍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的打算。

經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14個監候**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郭守敬也親自帶人到幾個重要的觀測點去觀測。

各地的觀測點把得到的資料全部彙總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據大量資料,花了兩年的時間,編出了一部新的曆法,叫《授時歷》。這種新曆法,比舊曆法精確得多。

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只相差26秒。這部曆法同現在通行的格里曆(即公曆)一年的週期相同。

但是郭守敬的《授時歷》比歐洲人確立公曆的時間要早302年。

4樓:匿名使用者

元朝的天文學家郭守敬

中國古代曆法名著《授時歷》的作者是誰? [歷史話題]

5樓:匿名使用者

郭守敬與《授時歷》

元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所用的曆法是《大明曆》。這部使用了七百多年的曆法誤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決定修改曆法,派大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這項工作。

郭守敬認為:曆法要精確必須經過實地測驗,而要進行測驗必須有精密的儀表。因此,他自己動手改造和創制了許多天文儀器。

元代以前,用來測量日月等恆星和行星位置的儀器是渾儀,但它結構複雜,轉動不靈活。郭守敬根據自己的觀測經驗,把渾儀改裝成兩個簡單的裝置,叫作「簡儀」。簡儀很精密,不但使用方便,觀測結果也比渾儀準確得多。

郭守敬還研製了仰儀,用來觀測太陽的位置和月食。他還改革了圭表,創制了景符等儀器。景符與圭表結合使用,可以觀測太陽、月亮和星星的執行變化。

有了先進的儀器後,郭守敬向忽必烈提出要在大都(北京)建一座新的司天臺(天文台),又建議在全國分期分批設立觀星台,開展實測。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在全國設立二十七個測影點,派出十四個歷官。郭守敬親自經廣州到最南邊的南海進行測量。

新的司天臺在大都修好後,郭守敬把各種最新式的天文儀器安放在上面,日夜進行天體觀測。

郭守敬等人經過辛勤的工作,計算出一年為365.2425日,這個數字比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只差26秒。根據這一資料,郭守敬終於完成了新曆法的編制工作。

新曆法被命名為《授時歷》,意思是要告訴老百姓日月時光,不要錯過了農時。

郭守敬是邢州人。在祖父的影響下,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

忽必烈統一北方以後,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決定整治水利,徵求這方面的人材。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忽必烈,郭守敬對北方水利情況十分熟悉,當時就提出六條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聽了十分滿意,就派郭守敬擔任提舉各路河渠的職務,經辦河道水利的事。

元世祖滅南宋以後,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農業生產要利用曆法。元世祖決定統一制訂乙個新曆法。

他下令成立了乙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修訂曆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出設計一套新的儀器。他覺得原來的渾天儀結構複雜,使用不方便,還創制了一種結構比較簡單、刻度精密的簡儀。他製作的儀器,精巧和準確程度都比舊的儀器高得多。

有了好的儀器,還要進行精確的實地觀測。公元2023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報告的時候,提出在太史院裡建造一座新的司天臺,同時在全國範圍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的打算。

經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14個監候**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郭守敬也親自帶人到幾個重要的觀測點去觀測。

各地的觀測點把得到的資料全部彙總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據大量資料,花了兩年的時間,編出了一部新的曆法,叫《授時歷》。這種新曆法,比舊曆法精確得多。

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只相差26秒。這部曆法同現在通行的格里曆(即公曆)一年的週期相同。

但是郭守敬的《授時歷》比歐洲人確立公曆的時間要早302年。

6樓:匿名使用者

郭守敬(1231~1316),

中國元代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字若思,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攻研天文、算學、水利。元十三年(公元2023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曆法,由張文謙等主持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

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稱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當時,有楊恭懿等來參予共事。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歷,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授時歷》是中國古代一部很精良的曆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漢代以來的四十多家曆法,吸取各歷之長,力主制歷應「明歷之理」(王恂)和「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郭守敬),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取得許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製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

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一樣。

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歷》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

所用的資料,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製單位,即用百進制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示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

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我國古代的太初曆的前身是哪部曆法

太初曆是中國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曆法,在漢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年 由鄧平 唐都 落下閎等根據對天象實測和長期天文紀錄所制訂。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改稱三統歷。其法規定一回歸年為365又1539分之385日,一朔望月為29又81分之43日,所以又稱八十一分律歷。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三統歷第一...

全部世界名著的書名,所有名著的書名及作者是哪些

影響世界歷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名單及點評 1 聖經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鑰匙 作為 教的正式經典,其最重要的主題是人。2 古蘭經 伊斯蘭教的經典。從對世俗的征服來看,它表現的威力比任何神蹟都大。3 牛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沒有牛頓,就沒有近代科學。牛頓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樣洞察世界的奧妙,這種...

知道哪些書法名家?且是古代的,他們的書法有何風格

鐘張羲獻,歐顏柳趙,蘇黃公尺蔡 中國古代有哪些書法家?中國古代歷史上 1.書聖 王羲之!排第一無可非議吧?歷史上能夠被稱為 草聖 的有四人,而堪當 書聖 的只此一人,舍之其誰!其作品 蘭亭集序 被譽為 天下第一行書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 蘭亭序 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