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面的異客什麼意思

2022-03-01 13:05:16 字數 5761 閱讀 7211

1樓:胡榛子

大意:他鄉的客人。

作品名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原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註釋: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2樓:不壞書生

異客:他鄉的客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

第乙個異,就是本意,不同的,意思就是在不是家鄉的地方第二個異,是引申義,意為不被接納的,不能融合的,意思就是不同於當地人,是外來客,不被接納,沒有家的感覺

3樓:

異地之客的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

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畫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是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到這首詩,卻都能強烈地感受到。

這種藝術力量,首先來自它的質樸、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情懷。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盛唐詩人的代表,創造了水墨出水畫派,有「詩佛」之稱。

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擅書畫,亦通音律,多才多藝。

4樓:染血子彈

異:本意其他。寓境孤獨。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詩人王維之作,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一首七絕。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名句,打動了無數遊子離人的思鄉之心。

5樓: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名句,打動了無數遊子離人的思鄉之心.

6樓:匿名使用者

異客:他鄉的客人。

成都市何筱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山東是什麼意思

7樓:一剪寒梅

這裡的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這首詩的作者王維當時家居山西省蒲州(今山西永濟)。即華山以東一帶。

寫這首詩時候他正離家在外,孑然一人。適逢重陽佳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

知識擴充套件:

這首詩是作者在重陽佳節這個特別的日子,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與洛陽之間的地方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在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學子眼中有很大吸引力,對乙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身處舉目無親的「異鄉」;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就越顯得孤單。

第一句用了乙個「獨」字,兩個「異」字,可見內心的孤單落寞。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8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山東指的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位於華山之東,所以叫山東。

這首詩全詩如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9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山的東面,不是現在的山東省。(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2)異鄉:

他鄉。   (3)倍:加倍,更加。

  (4)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

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1]作品譯文:

意譯   我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思念起家鄉。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少了我一人不在。[1]    韻譯   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但是少我一人。

[2]?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乙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10樓:

「山東」這是連起來的,指乙個地方,並不是咱們現在的山東省,但是意思差不多,都是指乙個地方,題目應該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讀你就會明白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這首詩所說的「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山東省。作者王摩詰西漂(長安),少年得志。

寫此詩時應該來長安不久尚未得志之時,應該還沒有買房落戶,因此才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不過,「每逢佳節倍思親」倒是道出了人之長情。

王摩詰老家在山西,蓋因如此,故當地有重陽登高插茱萸之風俗,摩詰不能參加活動,只能「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此詩質樸,情深,意高,"佛性」未出 ,與其後期之「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之風格迥異,仍是曠古之佳作。望採納!

12樓:手機使用者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

13樓:永伴他梁

這裡的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14樓:蘇瑾年

是指山的東面,不是現在的山東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逢是什麼意思

15樓:白小白戀哇

詩詞中的「逢」意思是「到」,「每逢佳節倍思親」即每到重陽節就倍加思念親人。

「逢」字有兩個解釋:

1、遇到,遇見。可以作「相逢」「重逢」「逢年過節」;

2、姓氏。

16樓:拉不拉卡

每逢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乙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17樓:千千問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是: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逢的意思為 :遇到。

18樓:日常嘮文化

是遇見的意思。此詩原注:「時年十七。

」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

《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雲:「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闢熱氣而御初寒。」

19樓:月圓之夜的身影

逢的意思就是碰到、遇到。這首詩裡逢的意思就是每當到了重陽節作者就思念起家鄉的親人。

20樓:匿名使用者

「逢」就是「遇」的意思。

每當遇到節日時就想起家中的親人。

21樓:愛白柏

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改寫成故事

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我現在正身在他鄉,無法與我的家人團聚,如今天,每次到了一些傳統節日的時候,我就會更加憂愁,眼睜睜的看著別人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團圓飯,並且有說有笑。聊聊生活談談事業。我卻只能坐在房間裡,乙個人孤孤零零的看著。我多麼想有一雙翅膀,那麼我就會飛到家鄉。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了。我現...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什麼的情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渴望親人團聚的感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的感情 表達了詩人想念家鄉渴望親人團聚的感情.1 原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2 譯文 乙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整首詩的意思是

白話釋義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王維青少年時期在外遊歷之作,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