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為什麼說改變法國命運的只有5分鐘

2022-02-21 02:07:50 字數 3262 閱讀 5350

1樓:象牙塔學業規劃指導

2023年6月,德軍前鋒已逼向巴黎,法國危在旦夕。總理保羅.雷諾面對這種局勢,決定對**進行改組,結果是擁護停戰的人佔了大多數。

當然,為了平衡新**的勢力關係,將主戰的戴高樂拉了進來,任命為國防部次長。

這個位置雖然不是很高,但對協調全國的抗戰來說,還是讓戴高樂感覺到了最後一絲希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全國的軍事力量和英國的幫助結合在一起,繼續對德作戰。然而,人微言輕的戴高樂,卻被迫離開法國,前往英國,這是為什麼呢?

一向拒絕服從的戴高樂,試圖阻攔投降派。

帶著重振法軍力量,繼續作戰的想法,戴高樂從前線來到內閣總部。但是滿眼的停戰派、投降派充斥著整個法國高層,其中以貝當、魏剛為首的「大佬們」,依然掌管著法國的前途和命運。他對這樣的新**成員十分不滿意。

但是,狡猾的雷諾要的就是這樣的安排,他一面利用貝當等人的影響,與德國進行談判、停戰;另一方面利用戴高樂等主戰的決心,繼續獲得英國的支援。不管哪個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都對他繼續擔任法國總理都有好處。

戴高樂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謀劃將法國剩餘的武裝力量,大約50萬人的部隊和裝備,撤往北非法屬殖民地,繼續抗戰下去。為此,他面見法軍總司令魏剛,聽到的卻是毫無鬥志可言的答覆,魏剛表示法國失敗是注定的,準備談判、停戰。

繼續爭論下去,不會有什麼結果。戴高樂決定找英國幫忙,因為他知道,英國現任總理邱吉爾是個公認的主戰派。當他滿懷希望到達英國後,除了掃興外,一無所獲。

在邱吉爾看來,法國能否堅持下去是個未知數,英國不願白幫忙。

6月10日,對法國人來說是個痛苦的日子。德軍已在巴黎城外,戴高樂一再向總理雷諾建議,**轉往北非繼續抗戰的計畫。而此時,魏剛也來到雷諾辦公室介紹戰局情況,大意就是,戰爭失敗了,法國必須投降。

一旁的戴高樂和他據理力爭。

此時的雷諾已經無力控制著倉皇失措的局面,任由倆人爭得面紅耳赤。他唯一能決定的是,**先撤出巴黎再說。戴高樂決心保衛首都,並為此忙著部署兵力。

就在這時,魏剛與貝當商量後,以總司令的名義宣布巴黎為「不設防的城市」,這讓戴高樂十分失望。

戴高樂肩負歷史使命,爭取最後的努力。

對於魏剛等人投降派的嘴臉,讓戴高樂十分的蔑視和不滿。在他看來,以拿破崙為偶像的法國人,在國家危亡之際,卻在這些人的領導下,將法國帶向恥辱。這完全是違背了大多數法國民眾的心願,更何況是從小就有著強烈使命感的戴高樂。

也正是肩負著歷史使命,戴高樂與一路幫扶自己的「忘年交」——貝當元帥走向決裂。可能在常人看來,他是個「忘恩負義」的人,但從其後來的表現看,正是他熱愛法國的堅定信念,讓他與貝當等人劃清界限,並與之抗爭。

尷尬的是,在他們關係決裂的兩年後,兩人第一次見面。貝當對戴高樂冷嘲熱諷一番,戴高樂並沒有生氣,他已經對貝當的投降嘴臉,徹底失望,無話可說,更不想與之爭辯什麼。說白了,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懶得搭理他。

讓他感到振奮的是,邱吉爾一行來到法國,商量下一步英、法兩國聯合抗戰的問題。然而,會談中魏剛大談停戰,貝當堅決支援,這讓主戰的邱吉爾也對法國當局徹底失望。不過,主戰的戴高樂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為,戴高樂是法國的希望。

其實,邱吉爾此行還有乙個目的,那就是一旦法國投降,英國想擁有尚存的法**隊,以及海外殖民地的管理權。作為他支援法國投降的條件,法國**保證不將艦隊交給德國,同時將被俘的400多名德軍飛行員交給英國。

失望的戴高樂決定再嘗試一下,他同意邱吉爾提出的「英法永久聯盟」方案。也就是說,現在的法國與英國聯合成為乙個國家,共同抵制德國。儘管這個方案處處透露出邱吉爾的「別有用心」,但在戴高樂看來,這是挽救法國的唯一方法。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對他還信任的雷諾已經辭職,由投降派貝當元帥重新組閣新**。這意味著法國投降,已經沒有挽回的可能了,與邱吉爾約定兩國聯合的事情也「泡湯」了。有心的邱吉爾安排了一架飛機供戴高樂使用,以備不測。

因為,戴高樂已經不得不離開法國了。

此時的戴高樂徹底的孤立無援了。作為乙個主戰派,他的抗爭是如此的渺小。儘管他倔強地從不屈服,但是面對不可反轉的形勢,他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

一邊是祖國,一邊是異國他鄉,但堅決鬥爭下去的信念,迫使他必須離開法國。

首先,作為主戰派,他不能與投降派「為伍」。儘管身為國防部次長,但如果留下,就一定成為投降**的國防部次長,這是戴高樂從內心裡拒絕的角色。同時,在法國他是抵抗的旗幟,只有離開才能完成挽救法國的使命。

其次,憑藉軍人的眼光,法國需要他。雖然貝當等人投降,但不能代表全體法國人選擇投降,在英國還有十幾萬的法軍,在北非還有法屬殖民地的駐軍,他們中有許多和他一樣堅決抵抗的人,但需要有人領導他們,戴高樂認為自己最有資格。

更讓他決定離開的是,由於與貝當、魏剛等人政見不合,戴高樂早已是「投降派」心中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警惕的戴高樂自然不會給他們羞辱自己的機會,去英國與主戰的邱吉爾一道扛起拯救法國、拯救歐洲的重任。

為防止不測,戴高樂與最後停留在法國的英國代表商定,以法國**國防次長的身份來到機場,假裝為英國代表送行,當飛機開始滑行的時候,戴高樂躍進機艙,騰空而去。機場上的人目瞪口呆,眼看著飛機向倫敦飛去。

最驚險的是,就在戴高樂離開沒有5分鐘,剛接管國防部大權的魏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詢問戴高樂的下落。當他得知戴高樂已「遠走高飛」時,他暴跳如雷,下令派飛機追趕,但於事無補了。

「決定乙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鐘,改變了戴高樂的一生,更是改變了法國的命運。沒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恐怕投降後的法國人將長期地生活在屈辱之中,看不到一絲光亮。

2樓:匿名使用者

還是因為當德國大軍達到巴黎的時候,法國**裡面很多人都想停戰,但是戴高樂不希望這樣做,希望與英國開始合作,但是法國的領導已經不想抵抗了,戴高樂為了法國所以做飛機去了英國,5分鐘後法國的主管人知道了很生氣,還派飛機追趕,如果沒有這5分鐘法國所不定還在德國的統治下面。

3樓:冷侃娛文

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的**人員覺得沒有必要戰鬥了。尤其是一戰的慘痛**讓法國人記憶猶新。這個意識佔據了上風,所以,進行了改組,就避免了一場新的戰役。

4樓:吳博的小太陽

因為在德軍閃電戰的快速作戰下進攻到了法國首都,當時法國**分為和談派和以戴高樂為首的主戰派在商議,最後主戰派失敗,戴高樂等人只能退往英國。

5樓:個非凡哥

說改變法國命運的只有5分鐘,這麼說其實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沒有當時的決定,那麼真說定現在的法國會是什麼樣子的。

6樓:小子耀

那是因為德國逼向巴黎,法國在這關鍵時刻對**進行改組,停戰人佔大多數,也是將主戰戴高樂拉任命國防坎長。

二戰期間,法國完蛋後,法國那些海外殖民地命運如何啊

7樓:寶琬

法國的偽政權「維希」**宣布對海外殖民地繼續擁有主權。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無條件投降,二戰期間為什麼日本會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中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準確的說,在這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主要的戰場之一,並且拖住了法西斯軍隊的一大部分兵力,所以在其他戰爭相繼結束戰爭之後,作為二戰的同盟軍,蘇聯出動軍隊在中國東北,並且迅速的殲滅了戰場上大部分的關東軍,這是日本願意撤兵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戰時期法國為什麼打不過德國,二戰時期德軍如何打下法國的?

法國當時經濟發展緩慢 小農經濟在全國佔了很大比例 當時國家經濟主要依靠高利貸 最重要的還是 法國和英國的綏靖政策!ps1戰略是非常消極,是被迫對德宣戰的 2戰前動員不夠充分,以致面隊德國的閃擊戰措手不及3軍事思想陳舊,依賴於馬其諾防線 這也是德國能用39天就能把法國滅亡的原因。綏靖政策姑息養奸 自食...

為什麼二戰德國占領法國時,不燒了羅浮宮,砸了凱旋門,就像對待圓明園那樣

1。法國和德國雖是世仇,但是文化相近,比較能夠接受,加上希瘋狗本人還有點藝術愛好,所以做不來。2。退一步講,就算這個瘋子打算這樣做,他的將領們也不會讓他胡來,還有,德國人會把他看低的,所以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3。中 國那時候是毫無還手之力,當然任由著他們來,但法國不一樣,民眾的意志還沒有瓦解,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