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有著怎樣的起源,國粹京劇有怎樣的歷史起源?

2022-01-17 09:27:58 字數 5103 閱讀 3325

1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6·宜昌)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的劇種是京劇。

國粹京劇有怎樣的歷史起源?

2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國粹京劇的歷史起源有很多種說法,首先從它的形成年份上來說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已經有150年的,另外一種說是200年。到現在還沒有乙個科學的鑑定時間,從它的形成來說,京劇是徽漢兩個劇種在北京融合的乙個產物。但是兩種劇種都有著各自的側重,漢調其實佔據著更加重要的乙個位置。

從最初的起源來講,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那時候乾隆55年時,召集很多戲班子來到北京唱戲,有乙個特別著名的揚州的徽班,也去進行了表演,這就是京劇歷史上最著名的乙個事件。後面京劇又與秦腔,崑曲等一系列的戲曲進行了融合,也就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京劇。

它的曲調版式也比較豐富,超過任何乙個地方的戲曲形式,唱腔也由板腔體和曲傳體相互混合而成,形成了一批經典的京劇曲目,在這一各時期京劇界有很多傑出的人才,由一幅經典的古畫同光十三絕,這幅**就展示了幾位經典的京劇大家。

時間再往後推一點,就進入了京劇的完備時期,這一時期更是有很多唱京劇的大家,比如餘派,馬派,顏派,還有在花旦上建立了花派,再加上當時清**的支援,很多地方都有京劇的演出,甚至有專門的學校進行學習,形成了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到了後來的2023年,京劇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在這一段時期的,比如梅蘭芳,尚小雲等。

3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6·宜昌)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的劇種是京劇。

京劇是怎麼由來的?

4樓:文化永生

乾隆五十五年起,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相繼進京演出,吸收秦腔、崑曲等劇目和腔調,獨尊北京劇壇。漢調藝人於嘉慶、道光年間進京,加入徽班,促成徽、漢兩調的合流,演變為早期的京劇,時稱「皮簧戲」。京劇在表演上唱、念、做、打幾個方面並重,唱腔以西皮、二黃為主。

5樓:在水一方

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2023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斑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

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在文學、表演、**、舞台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範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為主奏樂器,武場以鼓板為主。

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雜、武、流等行當,後三行已不再立專行。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在三四百個以上。

6樓:僕祖延蓉蓉

京劇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原來流行於安徽省一帶的徽劇;二是流行於湖北的漢劇;三是流行於江蘇一帶的崑曲;四是流行於陝西的秦腔,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嘉慶初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

7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6·宜昌)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的劇種是京劇。

什麼是京劇,京劇起源**?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京劇被稱為「東方歌劇」,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因形成於北京而得名。京劇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的源頭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特別是十八世紀流行於中國南方的地方戲「徽班」。

2023年,第乙個徽班進入北京,參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隨後又有不少徽班陸續到北京演出。徽班本來流動性強,善於吸收其它劇種的劇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眾多地方劇種,這使得徽班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過數十年的融匯,京劇才算形成,並成為中國最大戲曲劇種。京劇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廣泛,都居中國之首。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它集「唱(歌唱)、念(唸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刻劃人物。

京劇的角色主要分為:生(男性)、旦(女性)、淨(男性)、醜(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當,此外還有一些配角行當。臉譜是京劇中最有特色的藝術。

人物的忠奸、美醜、善惡、尊卑,大都能通過臉譜表現出來。比方說,紅色描繪人物的赤膽忠心,紫色象徵智勇剛義,黑色體現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貴品格,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詐、手段狠毒,藍色喻意剛強勇猛,黃色表示人物殘暴,金色和銀色,多用於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徵虛幻之感。通常認為,18世紀末是京劇發展的第乙個鼎盛期。

當時,不僅民間戲曲演出很繁盛,皇宮內戲曲演出也很多。因為皇家貴族們都喜愛京劇,宮廷內優越的物質條件為京劇的表演、穿戴規制、臉譜化妝、舞台佈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宮廷與民間的戲曲相互影響,使京劇獲得空前發展。

上個世紀20至40年代,是京劇的第二個鼎盛期,這一時期京劇繁榮的標誌是諸多流派的產生,最著名的是梅(梅蘭芳1894-1961)、尚(尚小雲1900-1975),程(程硯秋1904-1958)、荀(荀慧生1900-1968)四大派別。不同京劇流派都擁有一大批著名演員,他們活躍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上,京劇藝術舞台盛極一時。梅蘭芳是國際上最負盛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之一,他8歲學戲,11歲就登台演出。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蘭芳對旦角的唱腔、唸白、舞蹈、**、服裝、化妝等各個方面都有創造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2023年,梅蘭芳率劇團赴日本演出,京劇藝術首次向海外傳播;2023年,梅蘭芳又率團到美國訪問演出,取得很大成功;2023年,他應邀去歐洲訪問,受到歐洲戲劇界的重視。此後,世界各地把京劇看成中國的演劇學派。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京劇又有新的發展。特別是作為傳統藝術精華而得到中國**的大力扶持。如今,北京的長安大戲院長年上演京劇劇目,每年舉行的國際京劇票友大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京劇愛好者,京劇還是中國與外國文化交流中的保留專案。

9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都門雜詠》雲:「時興小戲得人和,四大徽班勢倒戈,雖是園中不上座,原圖堂會彩錢多。」詞中描繪的情境出現清朝。

(2016·宜昌)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陸續進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的劇種是京劇。

10樓:華水劍客

京劇就是以湖廣音中州韻為基礎的戲曲形式,由徽劇和漢劇演變而來

11樓:慧秒

京劇是2023年來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這一歷史時期,「崑曲」占領著北京的戲曲舞台。後來崑曲被封建統治者召進了宮廷,為了迎合統治者的口味,崑曲不斷地加工、修改,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間特色,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於是它在民間的地位就漸漸衰落下來。此時,由「弋陽腔」逐漸豐富、衍變而來的「京調」開始風行。

「弋陽腔」也叫「高腔」,誕生於江西弋陽一帶,長期在民間流傳,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它在流動演出中,不斷地從各地戲曲中吸收營養、掘取精華。明末清初,「弋陽腔」流傳到北京後,與北京的語言相結合,逐漸豐富、衍變,就形成了「京腔」。

逐漸,「京腔」在北京稱盛,蓋過了「崑曲」的風頭。「京腔」演員一天比一天多起來,而不少「崑曲」演員也改演「京腔」戲。這一時期,「京腔」也著實輝煌了一段時日。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萬壽」。全國各省有名的戲班,都被召進北京演戲慶壽。首先,「安慶徽」戲班的名旦高郎亭應命率 「三慶班」入京祝壽,隨後,「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來。

這是徽戲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戲曲舞台。當時,被統稱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為乾隆皇帝的八旬「萬壽」的慶典演出結束後,沒有南返,留在了北京。從當年的十月中旬起,他們就轉入民間戲曲舞台獻藝了。

「徽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市一帶,所以,又被稱為「安慶徽」。它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戲,聲腔以〔二黃調〕為主,以〔崑腔〕、〔徽調〕、〔吹腔〕、〔四平調〕為輔,十分豐富。「徽戲」的劇目題材廣泛、情節動人,戲曲語言通俗易懂,在民間演出很受廣大群眾歡迎。

「四大徽班」能同時走紅於北京,原因在於,他們雖然同是「徽戲」,卻各具特色。「三慶班」擅長演有頭有尾的整本大套的戲;「四喜班」擅長演以「崑腔」見長的劇目;「春台班」的演員以青少年為主,觀眾長久看中老年的戲,乍看童伶戲,頓覺耳目一新;「和春班」的演員大多精於翻撲跌打,擅長武戲,而當時北京戲曲舞台上武打場面很少,自然感到新奇矚目。在當時北京城內,大街

「徽」、「漢」兩個劇種合作演出近三十年,相互借鑑、不斷改進,再加上受北京語言的影響,聲腔逐漸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當時人們把這種發生變化後的唱腔稱之為「京調」。

「徽戲班」的挑樑演員程長庚和「漢戲班」的著名演員余三勝,為了生計,北上至京,分別加入了當時在北京的「三慶班」和「春台班」。北京唱念俱佳的「票友」張二奎「下海」後,從「和春班」,又加入了「四喜班」。他們的演出,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

他們憑藉自己精湛的唱念功力和淵博的藝術才能,在「京調」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各種地方戲曲「聲腔」、「表演」之精華,融會貫通,納為己用。他們保留了「徽戲」的激昂,「漢戲」的委婉,吸取了「崑曲」的小巷,隨時可以聽到對「四大徽班」的讚揚之聲。「徽戲」的名聲,一天比一天大,北京城的大戲園幾乎都被「徽戲班」占領。

清嘉慶、道光年間,「漢戲」也流傳到北京。「漢戲」舊稱「楚調」,也叫「漢調」,聲腔以〔西皮〕為主,以〔二黃〕為輔。陝西梆子傳入鄂西北衍變為「襄陽腔」,後又經過當地藝人的融匯,才演變為 「漢戲」的〔西皮〕。

湖北黃陂、黃崗的「二黃腔」經過不斷改進發展,才衍變為「漢戲」的〔二黃〕。

「漢戲」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早期就經常同徽戲相互影響。「漢戲」進京的時候,北京的舞台上正被聲勢浩大的「徽戲」所占領。「漢戲」若單獨成立班社,實難與「徽戲」匹敵。

所以「漢戲」進京後,很自然地加入了「徽戲班」,形成了「徽」、「漢」合班的演出方式。這就為「京劇」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靜穆、「亂彈」的繁茂,對 「京調」進行了不間斷的創造和革新,逐漸使其形成了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終於,在咸豐年間,乙個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的新劇種——「京劇」誕生了。從「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晉京,到京劇的誕生,。

大約經歷了六十年左右的孕育過程。

京劇憑藉什麼成為國粹的?京劇被稱為國粹的原因

京劇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了,它憑藉唱腔 韻味 扮相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聽過之後回味無窮,受眾很廣,是當之無愧的國粹文化。憑藉它出色的表現形式,還有就是人們的高尚審美,所以是一種很厲害的國粹。因為京劇有著很高的藝術水平,並且深受大眾的喜愛,而且流傳很廣。聽韻味看功夫,僅此而已。與精與粹毫不沾...

經典的京劇名家片段有哪些?京劇國粹有多久的歷史?京劇臉譜都是

馬連良 淮河營 甘露寺 清官冊 譚富英 定軍山 戰太平 楊寶森 失街亭 空城計 斬馬謖 伍子胥 楊家將奚嘯伯 范進中舉 滿江紅 梅蘭芳 貴妃醉酒 穆桂英掛帥 尚小云 雙陽公主 失子驚瘋 程硯秋 鎖麟囊 春閨夢 荒山淚 荀慧生 紅娘 紅樓二尤 裘盛戎 鍘美案 刺王僚 怎樣製作京劇臉譜 1 先畫出京劇臉...

京劇的名稱,京劇的名稱有那些

簡而言之,為給乾隆祝壽,四大徽班進京,此後徽漢合流,廣泛借鑑吸收各種戲曲腔調,形成京劇.相對當時的雅部崑曲,京劇也叫花部亂彈.真正意義上的京劇形成與1840年前後,道光咸豐朝代,而後同治光緒朝代又有同光十三絕應該很有名 京劇,也稱 皮黃 由 西皮 和 二簧 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 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