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請問還有兩不孝分別是什麼

2022-01-10 16:33:28 字數 6326 閱讀 3048

1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古語有云:「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聽書講古,經常能聽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篇,原話即是如此,並沒有解釋此「三」究竟是哪些。雖然孟子沒有明示,但是漢朝的經學家趙岐在註釋這一篇的時候,給出了起碼是他自己認為合理的答案:

「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趙岐,東漢經學家。字邠卿,初名嘉,字壹卿。京兆長陵人。曾任幷州刺史,因黨錮被免職。後任議郎、太常等職。著有《孟子章句》。

雖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時代的儒家思想,已經較孔子時代的有一些進步了。從不孝的第一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就可以看出:在孔子時代,孝和忠的表現,就是表面上的順從、唯唯諾諾,哪怕明知道長輩有錯,也要認可,不能指出。

孔子《孝經》上說:「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而到了孟子時代,儒家思想已經開始反思,對於這種情況,孟子的儒家思想認為這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即不孝。

對於第二條,也是與孔子時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認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來,「無後」反而排在第三位,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為大」。我們可以通過孔、孟儒家思想的發展,看出「不孝」定義的發展。當然,孟子的《離婁上》也好,孔子的《孝經》也好,其所宣揚的孝道,是中國歷來所宣揚的崇高思想品德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兩個不孝指什麼?

3樓:光弘電子商務

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現代漢語解釋如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為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菸。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

4樓:手機使用者

現代漢語解釋如下:有三種行為被稱為不孝,第一種是一為順從父母之意,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於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身為人子卻不謀官位以贍養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無人繼承香菸。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最為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兩句是什麼?是什麼不孝?

5樓:冰箱裡的可樂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

全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譯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6樓:呼阿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看,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譯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出自孟子。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乙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人民有權推翻政權。

7樓:小王星座說

俗語:「不孝有

三、無後為大」,剩下兩不孝指的啥?有道理嗎

8樓:匿名使用者

白話文來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

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9樓:匿名使用者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11樓:莫小飛

另外倆不孝分別是,不管家人怎樣,對父母置之不理。另乙個是,不學習,不長進,沒有才華,不作事情。這句話從古就開始流傳了,一直用於現在,這也真實的說出了人生中不孝。

孟子的《孟子·離婁上》中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裡,孟子主要是批評舜的不孝順行為。

孟子認為,不孝順的表現有很多,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為最。舜沒有稟告父親就擅自娶妻,就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但君子都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也沒有差別。

雖然這裡就是趙岐就把孟子的意思給曲解了,但是弘揚孝道精神,在現代也是有必要的。我們應注重的是如何盡好孝道,而不必過分糾結個別字詞。

其實這句話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含義呢?這就與東漢末年經學家趙岐有關了。在《十三經註疏》中,首先將這裡的「後」註解為「後代」的意思,之後又把孟子的這句話解讀為: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根據趙岐的理解,古人所講的三大不孝,分別是:明知父母有錯還一味順從,陷雙親於不義。家裡貧窮無法供養父母,還不知讀書做官。

不娶妻生子,斷絕祖先血脈。在這三不孝中,又以沒有後代為大。從此之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成了千百年來父母們催婚的口頭禪。

12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13樓:北慕影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家都聽過,那另外兩不孝指的是什麼?

14樓:喬見萱寶

古人常說不是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個不孝應該是不孝順父母。 不和睦兄弟。

15樓:木辛彌彰

一不孝是不能養育父母,盡到子女的責任,另一不孝是不能恪守本分

16樓:高中任老師

不生孩子是不孝、不贍養父母是不孝、不好好學習也是一種不孝。

17樓:牧馬人

另外兩個不像是,不供養父母,不見雙親於不義,這就是不孝的,另外兩個

18樓:小貓不吃醋

我感覺應該都是很重要的吧,畢竟他們也都是很棒的存在,給人一種不錯的感覺,

19樓:回憶那悲傷的痛

我覺得應該是對長輩應該尊敬,對父母應該進行贍養責任,畢竟父母養育自己多年

20樓:職場微微

陷雙親於不義。不供養父母,還不知讀書不長進,不娶妻生子,斷絕祖先血脈

21樓:思汝星河

還有乙個是對父母的尊敬,不管怎麼樣,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能對父母保持不近。另外乙個就是不能不學習不長進。

22樓:社會在我心中

古代對後代看得極重,才有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但最大的不孝並不是僅僅針對有無後代來說的,也就是說:「不孝的行為有其實很多種,而沒有後輩應該具有的德行,就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請問後面兩個不孝是什麼?

23樓:職場天花板木木

首先,我們先來講一講現代社會過分追求人生自由而導致的不孝是怎樣表現的,比如說為了自己的人生自由而選擇丁克,這不就正是應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嘛,沒有父母在年老的時候不想讓自己的子女傳宗接代的,也沒有父母在年老的時候不想抱孫子的,因此,這就是第一大不孝。

最後,第三大不孝,隨著社會經濟實力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確實有很多人在父母老了的時候,相對而言也不能給父母提供很好的生活,這種不孝也只是站在古人的角度相對而言的。

24樓:有畫說藝術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句話裡面的「不孝」到底有哪三種呢?

25樓:無名一小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

26樓:匿名使用者

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

27樓:卞思語

在中國禮儀上,所謂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二. 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三.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趙岐《孟子注》: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了。

經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其他兩項不孝是什麼呢?

28樓:悠悠醬子

其他兩不孝分別是,一:父母有過錯,你不去指責出來,陷他們於不仁不義當中。二:當父母年老之後,你作為孩子沒有辦法去贍養你的父母。

下面我們就來解釋一下不孝有三分別都是哪三不孝?

阿諛曲從 ,陷親不義:一味的順從,明知道父母有過錯還不勸說,那這就是一種不孝順,說這一點呢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這種說法真的是對的嗎?我認為古人傳遞給我們的忠孝的思想正在慢慢的演變成一種愚孝。而且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方便。

所以說孝敬父母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那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怎樣處理?我們應該和顏悅色地和父母溝通,說出來父母**做得不對。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就是說父母已經老了,你自己卻不去賺錢來贍養父母,這種的就是第二種不孝順。

那這點說的就是典型的啃老族,拿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哈,前段時間大火的家庭劇《都挺好》,蘇明成就是乙個典型的啃老族,但是這種啃老族呢,相對於早期的啃老族他有一點不同,那這是一種陪伴啃老。

表面上呢在陪伴老人,實際上呢吃穿住行全靠父母。無論是怎樣的啃老的這個行為,他都會慢慢的腐蝕乙個家庭的,這也是一種不孝順的現象。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這一點呢是三種不孝當中的最不孝的一點,傳宗接代這一點呢在古代是很受重視的,那古人認為娶妻生子延續香火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必須要做如果不做呢,就是不孝。

但是隨著我們的生活理念的改變,這一點放在我們的現代,好像並沒有古代那麼重要了。有些人會選擇不婚,有些人會選擇當丁克,所以呢,關於這一點我認為還是要看每個家庭的情況。

孝順這個問題呢,一直都是社會上關注的事情,有揹著父母去上學的,還有和父母斷絕關係的。

但是無論怎麼樣,我們都希望父母和孩子能相互理解,不要發生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 離婁篇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趙岐注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孟子根據古代當時社會背景談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傳子嗣為最嚴重的事。趙岐補充 1.若不懂得順從父母的意思,違背父母的心意,陷害父母於不義,是為一不...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是出自 孟子 意思是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是最不孝的,而後代的責任就是應告訴父母自己娶妻生子之事。見父母過錯諫,是一孝。供養父母,乃二孝。娶妻生子,為三孝。斷絕香火乃封建社會最忌之事,故為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為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

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出自 孟子 離婁上 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註疏 中在 無後為大 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 一味順...